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乩童
2016/01/26 18:12:04瀏覽1130|回應0|推薦0

  

 

乩童 

在漢人的信仰中,相信有神靈世界的存在,人們對神明的獻祭、祈禱,以求得神明庇佑,並對鬼的祈禳以遠離對自身安全的威脅,在這樣的信仰觀下,需要一個人與神鬼之間的溝通,法師與乩童便是扮演著溝通神、人的媒介。

    每年進香前三天,廟埕辦理犒賞五營軍兵活動,此時神明會降臨於乩童身上,在與「法師」或「筆生」交互對答下,將有關進香活動的事情交代一番。

    法師與乩童共行之儀式分為廟宇中的年中祭典與問事濟世。這之中法師與乩童長久一同辦事培養默契,乩童是由法師訓練教導出來的,加上長久一同辦事熟知神明處理事情的方法、慣例、風格,相對的乩童,也因為知道法師的法事流程及動作方式,彼此間能默契互相接應,有時乩童會突然在法事進行中有新的指示,法師因為熟知法事的操作加上與乩童的默契,很快便能給予 完好的乩示。

而在神明出巡繞境時,乩童常以五寶展示神威,法師在一旁除了替乩童開路,協助乩童相關禮節,最主要是保護乩童的安全,在乩童操法器時太過激動、次數太多時,法師在一旁適時的勸阻,在乩童因操五寶流血稍多時,法師不時的以米酒噴向乩童身上的傷口,並以金紙墊壓傷口止血。

    常見上身的神明,在臺灣有三太子、濟公等,在香港:有齊天大聖、關公等,有時也有家屬的靈魂、孤魂野鬼等。乩童的工作除了當人、鬼、神之間的媒介外,還有收驚,有時甚至有治療絕症的用途。

凡能溝通與充當人與神靈之間的媒介,我們可稱其為「靈界人」。台灣之靈界人士可分為三類,即巫覡、司公與術士。

巫覡是為人禱祝以求神靈保佑,在禱祝時,能召集神靈驅除惡魔,為人占卜吉凶,以符咒治病。女的稱巫,男的稱覡。台灣專業化的巫覡有鸞乩、乩童、法師、符法師和尪姨等五種。

乩童可分為文乩與武乩,神明附身在他們身上時稱為“起乩”。文乩,就是乩;武乩 是在街上手執五寶(七星劍、鯊魚劍、月斧、銅棍、刺球)巡街繞境的乩童。

(一)鸞乩(文乩)

   明宋清初,從大陸傳來,當時宗教人土組織「降年會」,或稱「扶鸞會」,與童乩相似,以神明下降,宣示神意,預言吉凶;二者所異者只是做法上不同而已。

 

扶 乩

 

 


  
扶乩, 又稱「扶箕」或「扶鸞」,起源於中國大陸,屬於占卜和人神溝通的方法之一。多在寺廟裡舉行。由信徒籌款,建造鸞堂,奉祀玄天上帝、關聖帝君、張天師等神明。起乩大致以吟唱、口述的方式,神案前放一方桌,桌上擺一沙盤,中放丫字形木架,即「乩」;其頂端懸錐,由鸞童及其助手,兩人手扶橫木兩端,由法師唸咒文、燒金紙、祈禱神靈的降臨。不久,神靈附體,鸞童手中的乩就會自動搖擺,在神案的沙盤上畫出乩字,針對信徒的問題,在「乩盤」上寫字,予以解答。 有時在金紙上畫出藥方,有時乩示祈問應請某方的醫生醫治,或到某廟祈某神,並取香灰沖服。

   宋朝洪邁夷堅誌記述:世但以「箕」插筆,使二人扶之,或畫字於沙,也有以水手作墨字之,固己甚異,而衛人沈生之術,特為驚聞,其法從占者各自書心疏,仍自緘封,用印蠟亦可,沈漫不知,既至當門焚楮而禱,沈居武陽營,門無聽事,只直頭屋一間,僵窄狹小,室僅容膝,供神九位,標曰「侍卸王虛真人、太乙真人、南華真人」之類。先焚疏畢,乃入室中,磨墨濡毫,展幅紙於案,來者又增拈白紙成卷而實緘之。沈接置於硯旁而出,雖垂疏燎,不加蠋飾,了然可睹,沈同客坐伺於外,少則聞放筆聲,共入視,除報神名外,滿紙張全是示意,詳看實箕書所寫之詩文,墨跡未乾,凡所問,無不盡書在紙張上,又在要處特別三示。此所謂:箕書奕奕,實是神仙所書,曰「天瑞之文」。


(二)乩童

乩童的來源有三:一是由神明挑選,透過所謂的巫病,讓其身體病痛或遭逢不幸,使其尋求神助,經神指示需擔任乩童才能治病保命等;二是老乩童的傳承,年老的乩童退休之前,找一位合適人選繼承衣缽;三是個人自行「起童」,受現場情境影響而「起童」,成為乩童。

    在廟宇觀乩請神時或是藉廟會熱鬧氣氛而「起童」,全身抖動到廟裡者,法師要負責判斷是真乩還是假乩,是神明附體還是邪魔附體以及是哪一尊神明的乩,在澎湖法師以燒符錄及打手指來嚇退邪魔,以驗明是神是魔,法師再看其外表動作來猜測哪一位神明,最後還可以用擲筊的方式,做最後確認。

    經過庄頭廟主挑中為乩童,再經法師驗證後,尚須經歷閉關受禁的訓練過程才能成為「熟童」。

 

坐 禁

乩童的「受禁」訓練,有神明教授,有老乩童教授,也有法師教授。乩童必須學會法師在祭祀禮儀上的知識如獻敬、酬神謝願、拜天公、接駕其他神明的禮節、相關禁忌、因為要行醫濟世,也要學會山、醫、命、相、卜的基本知識,再學習清壇、請神、調兵、格界、祝壽、犒軍、造橋過限、打城、補運改厄、除妖押煞等儀式程序、咒文內容也需要熟習、因為這些儀式乩童有時也會參與其中,乩童的腳步手法有時需配合咒文的內容與儀式程序。

「坐禁」就是閉關,也稱為「受禁」或是「暗禁」,通常由一禁到七禁不等,一禁七天。首先要齋戒沐浴,閉關多在廟宇廂房,四周門窗緊閉,禁止與閒雜人接觸,並用紅綢布遮光,一方面防人窺視,一方面防邪靈進入;內設神案晨夕焚香,地舖草蓆作床,要頭不見天、腳不踏地的修煉;另設有簡易的衛浴設備,平時大門深鎖,只留一洞或是開一小側門作為送食物、茶水與交換盥洗衣物之用,通常以麵食和水果為主,絕無葷魚之物,只吃少許食物,且食物漸漸減少,最後僅飲茶水,盡量避免大小便,並以通宵不眠為上法,在精神心智迷忙之間,練習神靈入體。

「坐禁」期間,廟門貼有「鎮煞」封條。而出禁當天,乩童依序步出廟門,跨越火堆,隨後信眾也在乩童帶領下跨越火堆,來潔淨己身以保平安。

   「坐禁」,除了自我清心寡慾之外,主要學習神靈附身、驅邪押煞與巫器法術的密儀,由「洗淨」之後進入的老乩童或是「紅頭仔」(法師)教授這些絕學。

「坐禁」結束,即行「出禁」,「出禁」就是乩童「坐禁」完畢「出關」的意思,需要在法師或老乩童的帶領之下「出關」,這天通常是庄頭廟的大事。首先新乩童要操「五寶」法器(七星劍、銅棍、鯊魚劍、月斧、刺球),見血以避邪;再來,實行一種「過渡儀式」,例如過火、過釘橋或是爬刀梯等等,表示破禁出關,或設天台神案向玉皇上帝正式領旨,正式成為乩童懸醫救人。

乩童就是武乩,在街頭手執五寶(七星劍、鯊魚劍、月斧、銅棍、刺球)巡街繞境,身體比較要擺動舞蹈。是神靈直接附體,傳述神明旨意。其所奉塑的神明以玄天上帝、王爺(朱、溫、池王爺)、太于爺、關帝爺、東嶽大帝、三乃夫人等為主。主要是幫信徒鎮鬼安宅,常見的巫器,計有七星劍、月眉釜、五針、銅針、大關刀、鋸子ˋ魷魚劍、鯊魚劍〔骨刀〕ˋ銅棍〔狼牙棒〕ˋ月斧和刺球等,其目的皆在〔淌出鮮血〕。流寫是依種見誠與避邪行為,以鮮血做為朝聖的真摯心情,同時也是一種驅邪除煞的宗教祭儀

操演「五寶」之前,乩童要行「淨身」儀式,以香把觸身,主要部位為背、胸與腹部。除了「五寶」之外,近年來一些年輕的乩童也有持「鋸刀」的,尤其是俗稱的「五王陣」或是「法仔陣」的乩童陣頭。

「五寶」本質上是辟邪法器,每樣皆有驅邪神力,所以除了乩童使用之外,民間亦拿來作「安轎」、鎮廟或是鎮宅之用。

「安轎」的方法為:神轎左窗以七星劍和銅棍交叉,右窗以鯊魚劍和月斧交叉,皆成「╳」字,轎門則吊掛刺球。

鎮廟或是鎮宅的法器,五樣皆有,但多單一吊掛在門楣上,其中以刺球與七星劍最為常見。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設壇供奉著「五寶」,使得這些巫器有神格化的傾向。

五寶的法術大約可分為流血的「巫器」與不得流血的法事二種性質。其中,所謂的「巫器」就是「五寶」,指的是:七星劍、銅棍、鯊魚劍、月斧、刺球。乩童作法時,必操「五寶」以見血,因為血是一種見誠、辟邪與符力的象徵。以下就「五寶」簡述之。

           

( 在地生活桃竹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01038&aid=44857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