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20 23:35:32瀏覽431|回應0|推薦1 | |
在美國有個神童賈斯汀、查普曼, 兩歲學小提琴,三歲參加西洋棋賽, 六歲成為紐約曼徹斯特大學最年輕的學生,七歲時測得的志商已是兩百九十八。 可惜賈斯汀的母親忽略他的真正需求, 經常帶他馬不停蹄巡迴演講、拍廣告,將他當成搖錢樹, 結果神童因壓力過大自殺未遂。 這篇報導讓我想起了"傷仲永"一文中的天才兒童~仲永 不同時空背景,卻有類似的案例。 足以證明一件事實,資優生仍需循去漸進的讓他接受教育,能激發其潛能。 千萬不能將他當作牟利的工具,否則將是得不償失,最終天才亦將淪為庸才。 身為資優生的家長,一定要去了解孩子的需求, 並給予適切的教育,使其按部就班的學習, 另外~在2007年的一部電影"想飛的鋼琴少年"~ 也是類似的故事~ 維特自出生那天起,彷彿就是來自外星的小王子。 他有蝙蝠般的靈敏聽力、媲美音樂神童莫札特的鋼琴才華、 精通股市操盤的數學頭腦,最喜歡看的讀物就是百科全書。 雖然父母希望維特未來成為偉大的鋼琴家, 但他卻和所有小男孩一樣,只想在天空飛翔。 為了逃離父母加諸在身上的沈重壓力, 維特總愛跟在古靈精怪的爺爺身邊,一同探險人生。 一個下大雨的夜晚,維特決定不再為他人而活, 戴上爺爺和他親手打造的翅膀,縱身一躍、飛上天際… 天才,從來就是不受禮法和格局羈絆的, 問題是天才的父母和師長卻都不是天才, 「吊詭」的生命矛盾因此而生,也唯有不世出的天才,才能找到自己的出口... {節自Yahoo電影} 才不會再造成另一個「現代仲永」的悲劇。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