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2/14 12:44:31瀏覽3729|回應7|推薦48 | |
他是如此自在而愉悅,常一個調皮興起,就在大庭廣眾下直直倒立,嚷著:「若能以這種姿勢指揮樂團,就能面對著觀眾囉!」
偌大的卡內基音樂廳裡,迴盪著貝多芬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一個年屆中年的傑出科學家,雙眼輕閉,凝神於小提琴獨奏者出神入化的琴藝。那是怎樣的一把琴、一雙手和一顆心啊?科學家陶醉著。琴音已不是人為造作的產物,她流暢如奔泉、寬廣如無雲的天空;有時又好似飄著幽香的微風,吹得人心悸動。 貝多芬若地下有知,該會感激這個小提琴手如此詮釋作品的意境。可敬的小提琴手,是個了悟世事後決定回歸自然的老者吧....。
科學家任由思緒被琴音帶著走,當協奏曲完結,廳裡陷入片刻寂靜時,他回過神來朝著臺上仰望,在那團體裡尋找小提琴手的身影。科學家想起了,那小提手才不是老者;他,好小,好小,才十一歲,叫做耶胡迪.曼紐因(Yehudi Menuhin),一個不知打哪兒冒出來,正風靡全美的樂界神童。
但,怎麼可能?才十一歲,就琢磨出老者的歷練與內涵?除非,除非…
於是,在掌聲轟隆作響的同時,科學家也激動的大步走上表演臺。他俯視著小傢伙,熱淚盈眶的說:「聽完你美妙的樂曲,我總算相信天堂裏有一位上帝了!」 而那位原本不信鬼神的科學家,便是以「相對論」影響世界趨勢的愛因斯坦。
天才童子 老靈魂
曼紐因, 一九一六年四月二十二日 出生於美國紐約,是俄籍猶太人。他的父母都頗具音樂素養,時常帶著三個孩子一同欣賞音樂會;因此,古典音樂對曼紐因而言,就如同魚兒少不了水。約莫在四歲左右,他深深著迷於舊金山交響樂團的小提琴獨奏者的表演風範,便要求父母以小提琴作爲生日禮物,且指定該位小提琴獨奏者為他的啟蒙教師。
他最初學習小提琴的動機,並非是想拉給周遭人聽,只是想抒發豐沛的情感與想像。然而,當琴弓搭上琴弦的剎那間,便似乎啟動了天定的光環,他再也逃避不了「神童」此一稱號的加持。
才不到半年,小娃兒已能上台表演;小臉蛋輕依著小提琴、小指頭認真在指板上奔跑的模樣,令在場的叔叔阿姨們都心花怒放了。七歲時,舊金山交響樂團邀他擔綱《西班牙交響曲》的小提琴首席;到了十一歲,紐約愛樂交響樂團也邀他演出高難度的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這支曲目讓小曼紐因的知名度水漲船高,當時的「紐約時報」贊揚他是「一位早熟的偉大音樂家」。
接下來,為了讓琴藝更上一層樓,他們舉家搬到歐洲。在巴黎,有位羅馬尼亞籍的優秀小提琴家、作曲家兼指揮家──恩奈斯寇(Enesco),是許多音樂學子仰慕的大師,可惜恩奈斯寇素以「不收學徒」聞名。但在聽過小曼紐因的演奏後,恩奈斯寇破例收他為徒了。 對小曼紐因而言,看見恩奈斯寇,便等同是閱讀了整個音樂世界;恩奈斯寇渾身散發自由自在、朝氣蓬勃、熱情澎湃的特質,他開啟寬廣的思想概念與音樂之門,讓小曼紐因能淋漓盡致捕捉到每首曲目的表情。他們倆人情同父子,維持近三十年情誼,直到恩奈斯寇逝世。
但在「神童」的背後,隱藏著淡淡的憂傷。在不斷從一個城市巡演到另一個城市的同時,他的童年與青春,也喪失了應有的疼惜與滋養。雖有家人陪伴在身旁,但沒有上學、沒有同年玩伴、沒有安穩的棲身之所等等遺憾,讓這位神童 暗自愁悵。終於,在十九歲那年,一連巡迴七十三個城市之後,他整個的崩塌了。 席捲而來的徬徨、失落感、疲憊,覆蓋了榮譽與光環。他任性取消所有的演出並拒絕群眾,將自己隱身於美國加州某個鮮為人知的角落。
天才?神童?樂壇前輩的悲哀,他不敢忘記--莫札特成名後浪擲金錢與健康,導致三十五歲便精神異常、貧病交迫而死;舒曼因為理想過高,最終死於瘋人院…。前車之鑑鞭策他積極解決困擾多年的問題,透過不斷內省不斷思索,他總算找到心靈出口,也找回再次出發的勇氣與力量。
二次大戰期間,憑著「優秀演奏家」的身份,曼紐因免去了兵役。但他並沒有從戰場上缺席,反而以小提琴代替槍桿,直奔前線與戰士同悲喜。即使不久後聯軍登陸歐洲,他仍在醫院與部隊中演出超過五百場;甚至獨排眾議,與希特勒舊識福特萬格勒合作演出。此舉讓他飽受猶太人攻擊,以色列也視他為「拒絕往來戶」。 然而,曼紐因不以此為懼。在他看來,音樂的交流不是狹隘的族群主義或國家意識可以阻斷的;他相信,福特萬格勒與自己的音樂理念如此相知相契,會得到天地的祝福。
他不喜歡人為的造作與分別,只信仰和諧。德籍猶太哲學家康斯坦丁‧布倫納(Constantin Brunner)的著作曾啟發他「和諧宇宙」的概念,是曼紐因行為思想的指南。布倫納的哲學概念打破有機體與無機體的「無關聯性」,認為:宇宙間的客觀事物,舉凡一顆石頭、一片落葉、一隻動物或一個人,都是「受整體客觀規律的激勵和制約」。也就是說,宇宙萬有都屬於一個整體生命的過程;每個環結都相依相續,事物與事物之間,沒有一條絕對的界線。
就是這樣的宇宙觀,影響了曼紐因的二十歲,讓他從極端沮喪轉為豁然開朗;並能夠在矛盾衝突中安然自適。或許,他正是個淬鍊過千百個輪迴的老靈魂,才能在光環正霸氣的照耀之時,就懂得謙遜與柔軟。
古老東方生活觀── 清醒愉悅的秘方
二十出頭,也就是隱居加州再復出後,曼紐因與第一任妻子結婚並生下兩個孩子。但這段婚姻起始的動機就是個問題;當時,他是為了「反抗被人群包圍」而遁入婚姻,以為可以藉此遠離浮華的人際壓力。怎料,他所選擇的對象,極度缺乏「關懷他人的胸襟」與「崇高的生活目標」;而這兩項恰是他存在的終極意義。夫妻兩終究因相處困難而仳離。
兩年後,曼紐因與善解人意的黛安娜(Diana)情定一生。有愛爾蘭血統的黛安娜出身於音樂家庭,又專攻芭蕾,具備音樂與舞蹈的素養;但她很平實,婚後甘願全心照顧曼紐因與四個孩子(她也生了兩個孩子)。曼紐因自認「生活藝術」這門課題做得沒妻子好,他常會因為壓力大而失去控制情緒的能力。但黛安娜總能「恰到好處」,無論做什麼事或處於什麼情境,都能拿捏出獨到的「道德美學」。她待人慷慨又體貼,且每一回的談話、思想與行動,都力求美好、和諧與均衡。她做起來是那樣的自然;甚至壓力愈大表現愈沉穩、清醒。
曼紐因常懷疑老婆大人根本不懂得保護自己,否則怎會不斷的奉獻犧牲卻不求回報?她的情操,頗符合他所推崇的傳統東方精神。
關於東方,曼紐因甚至比東方人認識還深。無論是中華文化、印度文明或日本精神,他都頗有涉獵。
他喜歡傳統中國「粗茶淡飯」的飲食模式,「粗茶淡飯」同時飽養、滋潤、淨化了腸胃與身心。沒有多餘添加物的食物最易於消化、吸收與排泄,不但合乎衛生需求,滋味也是單純而甘美。「粗茶淡飯」無疑是道家在飲食智慧上的具體實踐。
而傳統印度飲食在他看來也頗聖潔。印度人在食材與烹飪方式的選擇上,無不以「方便祭祀祈禱」為考量。正式進餐時,也從頭到尾瀰漫著天真愉悅的氣氛。每一道菜都講求清淡、乾淨、精美;令用餐者感到腸胃舒適、精神飽滿。
上述的東方飲食皆以五穀雜糧與新鮮蔬果為主要食材。透過清蔬,古老東方傳達著與萬物共存的智慧--善於取用,而不豪奪;和諧尊重,共創利多。
依循著東方的飲食哲學,曼紐因平常都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米飯雜糧、馬鈴薯、麥片粥及各類蔬菜。他不太吃肉,開音樂會的當天,更是謝絕肉類,他認為:「不吃肉類,會讓我更有效控制自己的演出狀況,不但精神上放輕鬆了,心理和生理也都感到穩靜。」當他對清蔬飲食瞭解更多,便落實更多;到後來,他對外表示,「堅持素食」與「堅持小提琴」一樣是必要的。
正餐之外,曼紐因特別推薦含有豐富維生素B的硬乳酪、含有豐富維生素E的麥芽油。通常,在演出前,他總要喝含有大量莫拉特(一種富含維生素B與卵磷脂的粉狀營養品)的玫瑰茶或香草茶,如此便能輕易的消除疲勞並保持血液暢通。
空間的運用上,他則特別欣賞日本的和室風格。在西方國家,為了追求生活上的方便,人們總喜歡買下各類傢俱填塞生活空間。但日本和室的空間運用就充滿了「留白」的美學與智慧。稻草織成的塌塌米散發清新古樸的香氣,無障礙的視野帶來寧和的氣氛;這樣的空間,行住坐臥皆能靈活運用,既人文又古典,更貼近人性中善的本質。
平常,曼紐因習慣將《老子道德經》帶在身上,無論身處何種複雜糾葛的情境,都透過老子之道翩然過關,而不為外境所困。他也偏好印度的傳統音樂,曾與印度「西塔琴」大師香卡(Ravi Shankar)合作錄音。至於瑜珈,早已成為他每日的例行功課。他將東方生活的模式當作居家情趣的一環,於是乎,家中其他成員也耳濡目染,打從骨子裡東方了起來。
他是如此自在而愉悅,常一個調皮興起,就在大庭廣眾下直直倒立,嚷著:「若能以這種姿勢指揮樂團,就能面對著觀眾囉!」呵呵,這個早年被憂鬱症上身的小神童,到底是蛻變成「西皮東骨」的老頑童了!
美麗的樂章 永不止息
六○年代以後,曼紐因轉換跑道,積極的在指揮與教育上努力。「演而優則指」是傑出音樂家的必經之路,曼紐因的指揮棒也如同琴弓一樣的精彩。一九六三年,「曼紐因學校」 (Yehudi Menuhin School)在倫敦成立了,它專門培育八至十八歲的音樂小天才。而台灣也不乏畢業於「曼紐因學校」的音樂家,如曾是曼紐因的女婿的傅聰先生,以及奇美管弦樂團小提琴首席許恕藍女士。他們皆在曼紐因的細心教導下,透過最自然的方式,找到屬於自己的表演特質。
一九九九年三月十二日,八十二歲的曼紐因在巡迴旅程中心臟病發,逝世於柏林。他是功成身退了,但美麗樂章不曾休止,她們化為曼紐因的深情,在世間不斷迴旋、迴旋…。
播放一曲曼紐因來聽聽吧──可以是貝多芬、巴哈、舒伯特或其他。聽到了嗎?當琴弓搭上琴弦,那像是《莊子》中「庖丁解牛」的神乎其技,紛紛落在每段樂章與音符中。於是,聽者的身心被解放了──每個竅門每個穴位每個細胞,都被琴音穿透、瓦解再癒合,重生般的癒合。也於是,我們不曾失去曼紐因,透過聆聽,他將我們帶往老靈魂的歸宿,投向率真與輕盈。
曼紐因鍾愛料理
耶胡迪‧曼紐因特別推崇乳酪的妙用;他用乳酪來保持日常的元氣。在我自己家裡,也隨時在冰箱內存放一包辮子狀的硬質乳酪。通常我會截取一小段,切成碎粒,隨興灑在炒飯、炒麵或其他對味的料理上。有時,覺得身體有些兒虛,或嘴巴有點兒饞,就切一小塊來吃吃。唔,真的,精神、體力一下子都回來了。 乳酪的營養成分相當高,其蛋白質含量比等量的肉類來得高,富含鈣、磷、鈉、維他命A、B等營養元素。不過,膽固醇含量也相當高。別一口氣吃太多就是。在此整理出簡易的乳酪料理,是小朋友的營養聖品喔。
簡易乳酪 材料: 鮮奶.........1000CC 檸檬原汁.......100g.
工具:不銹鋼鍋(洗淨後擦乾水份)、濾網 做法: 1.把鮮奶放入不銹鋼鍋中,用中火慢煮並不斷攪動(如此才不會燒焦),煮沸後加進檸檬原汁。繼續輕輕攪拌。 2.不一會兒,牛奶表層會凝結出像蛋花一樣的白色物質,即為乳酪。待牛奶表層佈滿了乳酪,就可以關火。 3.將分離好的牛奶倒進濾網,水份過濾到另一個鍋子,乳酪留在濾網上。 4.以湯匙輕乳酪,瀝乾多餘的水份。壓成片狀。 5.將乳酪舖放在木製或不鏽鋼的架上,讓空氣在乳酪間流通。然後收納到保鮮盒內冷藏。
乳酪紫菜捲 材料: 紫菜.........1大張 中硬式乳酪....3-4片 胡蘿蔔粗條...3-4條 苜蓿芽.......適量 洋蔥絲......適量 蕃茄醬 ......適量
工具:做壽司用的竹簡
做法: 1.將苜蓿芽洗淨。胡蘿蔔川燙一下。 2.竹簡舖底,再依序舖上紫菜、乳酪片(橫舖對齊)放入苜蓿芽、洋蔥絲、蘿蔔條。淋上蕃茄醬。 3.像捲壽司那樣的捲起來。 4.以利刀小心的切成三至四段。
小叮嚀:乳酪為高脂肪食材,宜與其他維生素一起食用。本道料理蔬菜多、鈣質多、油脂適量,可經常食用。
乳酪鮮蔬炒飯
材 料: 硬乳酪碎粒.....1/2杯 白米.......2杯 洋蔥丁......1/4杯 胡蘿蔔丁....1/4杯 青豆仁......1/4杯 洋菇丁......1/2杯 蕃茄丁......1個
調味料: 鹽...........2茶匙 橄欖油........2大匙
做法: 1.白米洗淨、泡水;放入電鍋內煮熟。 2.熱油鍋,先放入胡蘿蔔丁、洋蔥丁、洋菇丁,以中火爆香後再加入蕃茄丁、青豆仁。 3.倒入熟飯、均勻灑上鹽,然後以大火快炒,使出 家庭主婦(夫)愛的力量,不停翻炒,直至飯粒微微染上鍋巴似的香氣。 4.盛裝入盤據(或碗),依個人喜歡的份量灑上乳酪碎粒。享用時自行攪拌入味即可。
小叮嚀:可依個人喜好加入蘑菇、素火腿或其它素食食材。飯類的選擇,可選加鈣米或將含鈣豐富的黃豆、黑豆與米飯一起煮代替白米飯,以增加鈣質。
..............By寒荻 巴哈E大調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