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台的沈淪
一般來說,電視台的採訪的人力遠遠不及報紙,新聞卻是全天候二十四小時地放送,所以結果就是粗製濫造,同樣的新聞不斷重複。然而,電視媒體的先天優勢是與群眾的接觸率高,一般認為電視廣告的效力會大於平面媒體廣告,所以即使電視台的新聞品質下降,它依舊不動如山。
真悲哀!
林主任對於現在報業發展的現況,有種深深的感慨,他舉了個例子:蘋果訪問王令齡時,不問他關於弊案的事情,而去問他:「現在大陸發生大地震,你要不要捐錢?」王回答:「真悲哀!」林主任感嘆,花那麼多錢,砍那麼多樹,卻刊登這些沒有營養的話題,「你悲哀,我們也悲哀。」
新聞專題寫作
在新聞專題寫作方面,林主任指出,現代人習慣閱讀的文章長度約為七百到八百字,因此一般新聞的篇幅較短,並以倒金字塔式寫作,讓讀者能在最短時間內獲知最多訊息,但記者可以以白描手法描繪當時現場狀況,或引述當事人說法、加入觀察到的點滴,讓報導更生動。
專題報導的寫作尺度較寬,一篇約為一千兩百字,記者可適度加入個人認知,將客觀素材主觀鋪陳。專題報導常引述第一人稱的說法,配合數據,增加報導的說服力,同時包含人物、衝突、結局,讓報導更具故事性。
現場提問
Q1:「為什麼不多增加對國際新聞報導的份量,培養民眾的國際觀?」
林主任請大家從報社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首先,國際新聞的涵蓋範圍太廣,又要考慮廣度,又要考慮深度,在有限的版面中,勢必無法兼顧,其次,辦報紙脫離不了商業考量,新增一個版面需要幾百萬的資金投注,開了版之後,有沒有人願意刊登廣告?這是很現實的問題。現在要是有重大國際新聞,國際版版面不足,會放在其他版面報導,作為國際版的延伸。
林主任表示,聯合報目前選擇以教育新聞為中心,國際新聞也會挑選跟教育相關的留學資訊等議題作報導,中國時報則是偏重文化新聞。
Q2:「既然質報不賺錢,為什麼還要堅持作質報?」
林主任說,目前社會上煽色腥新聞充斥,不過聯合報不選擇跟與蘋果等類似性質報紙起舞。蘋果的印刷機是新買的,彩色印刷較為精美,但聯合報用的是三十年前注重印刷速度的舊機種,圖片自然不那麼漂亮。且聯合報與蘋果日報的版風基調不同,要是一味求同,反而失去市場區隔。
有人會問說,換台好一點的新印刷機,問題不就解決了嗎?聯合報過去曾經被政治打壓,當時的總統辦公室主任蘇志誠喊出要讓聯合報「大報變小報」的名言,對付企業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查帳,所以聯合報至今不敢跟銀行借錢。
一個企業要生存,就要找出自己的強項,林主任總結:「我們的強項是在文字,我們的強項是我們腦袋的思惟,我們的強項是我們言論部評論的功力,所以我們決定走質報的路線。」
新聞判斷與專題寫作 主講人:林松青 先生「聯合報以質報自許,提供最精確的報導,除了刊登深度與調查報導,也同時兼顧讀者對社會、生活新聞的需求。」聯合報地方中心主任林松青先生的記者生涯已邁向第三十一個年頭,在這次演講中,他結合自身經驗與時事,與同學分享該如何在每日龐大的訊息量中挑選出最具刊登價值的新聞,以及新聞專題寫作的注意事項。
當個好編輯
林松青說,作為一個編輯,最重要的能力是就是新聞判斷,要能迅速、要能正確、要能看得出一篇報導的價值、還要能夠不被假新聞矇騙。這種綜合性的能力一般稱之為「新聞鼻」,這樣的本領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累積,最終內化成一種敏銳的直覺,能夠識貨。
要識貨
林先生談新聞處理 「識貨這兩個字,說來容易,但講到實現,還得就兩個方向下功夫。首先是博,你要充分的閱讀,大量的吸收;再來要跟得上時代、跟得上現今資訊市場上最流行的東西,而且永無止盡!」林先生舉了個例子,他有個同仁知識廣博,從聲樂到地震,都多少有些了解。原來他每天凌晨三點半下班後,因為睡不著覺,就習慣性打開電視來看,他也不固定看哪一台,就在各台轉來轉去,久而久之,就什麼都懂得一些。
資訊守門人
此外,編輯還扮演著「資訊守門人」的角色,為群眾把關新聞的真偽。每天都有許多假新聞流傳,例如壯陽藥、豐胸減肥等藥品的誇大不實宣傳。因此對來路不明的新聞作查證,是媒體的重要工作之一。
新聞判斷的第一課
「新聞」意指經過判讀、編審的有用訊息,媒體針對服務對象選擇要刊登的新聞,再開會決定版序及各版面新聞內容。
新聞報導每天稿山稿海地湧進編輯部,決定哪些新聞稿能夠登上版面,供讀者閱讀,是編輯們的工作,也是責任。一般而言,沒有特殊新聞點的程序性新聞、公告式新聞,以及不實市場民調、影劇版緋聞炒作等假議題,通常不會刊登。
林主任表示,在選擇新聞時,應依次以重要性、可讀性、實用性作為排列組合的順序。重要性高的新聞與人民生活未必密切相關;可讀性高的新聞故事性強,相對比較受歡迎,新聞閱讀率高,就能吸引廣告主刊登廣告,因此在商業考量下,媒體不得不在新聞的重要性與可讀性間作抉擇。
一般而言,編輯會考量讀者群及讀者需求,作為新聞選擇的重要標準。例如經濟日報以刊登讀者所需的財經訊息為主,聯合報為一提供全方位訊息的綜合性報紙,但順應讀者胃口,近幾年逐漸把娛樂性質較高的新聞列為優先考量。
新聞點閱率定生死
除了傳統的方法外,由於網路時代的全面來臨,各大新聞媒體也紛紛成立網站,提供網路新聞服務,利用「網路新聞點閱率」這樣的統計分析方法,逐漸成為另一個重要的指標,例如著名的全球金融資訊供應商彭博社以顧客點閱率決定該提供哪些類型的新聞,聯合報也會每天觀察前五十大新聞點閱排行榜。林松青建議,媒體人平時應廣泛蒐集各種不同的資訊,選擇新聞時才能做出最適切的判斷。
選擇新聞稿時,除了參照網路點閱率,發布較受讀者喜愛、可讀性高的新聞,新聞人也須以自己的直覺判斷一則新聞是否有影響力。新聞人平時吸收的資訊越多,新聞直覺就越敏銳。
報紙版面編排
了解報紙版面的編排也是重要的,林主任說:一個版面配上主圖之後,能容納的新聞最多十則,如果超過這個數目,版面就會變得過於零散,頭版新聞的篇幅和圖片又會比其他版面來得大,所以通常只能刊三則。
頭版新聞選擇
各中心主任們會在每天下午四點召開當日的第一次編前會,決定當天的頭版新聞為何,以及要用多少個版面報導它,過去頭版新聞必須要是國內外政經大事的時代已不復見,社會新聞逐漸也有登上頭版的機會了。
路線制到地盤制
以前跑新聞是「路線制」,比方說,法庭新聞路線配置一名記者,財經新聞比較重要,就配置兩名。但後來發現這樣的配置有個缺點,一名記者可能要在各地之間來回奔波,不合成本效益,因此,就逐漸演變成現在的「地盤制」。
地盤制顧名思義,也就類似幫派劃地盤一樣,你一塊、我一塊,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地盤參考警察機關的管轄範圍來作劃分,由於警察局是一個地方政情、民情、以及犯罪消息的集散中心,因此以警察局為中心,是再便利不過的了。
編輯怎麼想?
一則新聞要登上報紙版面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記者們自嘲說:「沒被錄用的稿件是被登到太空版去也。」想讓自己的稿件上報,甚至登上全國版,就得了解編輯心中到底在想什麼。每位編輯挑選新聞時都有自己的觀點,林主任的觀點是什麼呢?
看電影學新聞判斷
林主任說,他挑選新聞的標準是從電影上學來的,電影要吸引人,故事就要說得好,故事說得好,讀者就愛看,其中,他覺得能夠賺人熱淚的悲劇,是最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的。
林松青說,有情節的悲劇、歷險記、男女情事、黑獄風雲等相關新聞皆能吸引不少讀者群,清大情殺事件包含了以上幾點元素,因此洪曉慧的相關新聞才會被一再報導。部分如測速器、脈優錠等對抗官僚體制的新聞網路點閱率雖不一定高,但可監督政府,為人民謀福利,符合聯合報追求質報的目標,故也是聯合報的新聞取向。
他舉了日前發生的桶屍案為例,記者回報時,林主任的第一個問題是:「受害者是男還是女?」主任解釋,現在每天命案那麼多,如果死者是男的,大家通常不會注意,但如果死者是女的,就會帶給讀者紅顏薄命的感覺,他通常要記者想辦法得到死者生前的相片,如果長得很美,更會讓人產生惋惜之感。
報紙的經營
經營一份報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為了商業的考量,往往必須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做出許多妥協,一份報紙只賣十塊錢,尚不及成本的三分之一,因此,非要仰賴廣告的收益才能夠生存,以下舉一些報紙做為範例:
代表性的小報 – 太陽報
談到小報,就會讓人想到一個著名的例子,那就是英國銷售量第一的太陽報。有一天,太陽報的編輯群想出了一個吸引讀者的妙招---他們決定要每天刊登上空女郎的照片。這個想法剛被提出時,許多人持觀望的態度,懷疑照片終會不足。不過出乎意料之外,每天都有數以百計的照片如雪片般寄來。
蘋果日報的做法
蘋果日報進入台灣後,給台灣報業帶來莫大的衝擊,林主任表示,蘋果日報的經營思惟,就是思考哪一種類型的新聞有助於賣報紙。蘋果日報對讀者群的定位是藍領階級、勞工階級、以及年輕人,以他們可能喜歡的事物為選擇基礎,刊登他們感興趣的訊息。曾經有專家學者提出,每天看美女的照片,會讓人產生幸福感,而蘋果日報就貫徹了這樣的想法,每天餵美女、八卦、及流行商品等資訊給讀者,大家愛看,傳閱率就高,企業主也樂於在蘋果上刊登廣告。蘋果的做法,為他們帶來大量營收。
彭博社的成功經驗
看到這裡,大家不禁會問,難道報紙要生存,就只能走小報路線,靠廣告維生了嗎?彭博社的例子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可能。
彭博社不登廣告,收入全靠訂報的費用,這份報紙一個月的訂費高得嚇人,要價是一千兩百美金,為什麼他們敢收取這麼高的費用?因為他們設定的讀者群是生意人,他們為他們在第一時間提供全球的政經大事。另外,他們對於記者的考核是很不留情的,他們認為一則新聞的點閱率高,就是重要的新聞,寫不出點閱率高的新聞的記者,就會被炒魷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