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西瓜偎大邊 (轉貼)一切二邊,妄自斟酌
2011/09/08 09:35:32瀏覽149|回應0|推薦6
西瓜偎大邊

林清玄

我打電話給媽媽,
請她趁暑假,帶孫子到台北來走走。

媽媽一面訴說台北的環境使她頭昏,
而且天氣又是如此燠熱,一出遠門就不舒服。

然後一面輕描淡寫地對我說:
「而且,前幾天才閃到腰,
剛剛你大哥才帶我去針灸回來哩!」

「閃到腰?是不是又去搬粗重的東西?」
我著急地問。

大概是聽出我話裡的焦慮,媽媽說:
「沒什麼要緊,可能是上次閃到腰的病母還在呀!」

「什麼病母?」這是我首次聽到的名詞,
一邊問,一邊想起一年前,
母親為了拉開鐵門,由於鐵門門卡住,
她太用力,腰就問到了,數月以後才好。

我的媽媽是典型傳統的農村婦女,
從少女時代就養成勤儉、事必躬親的習慣,
一直到現在,只要她能做的事,絕不假手他人。
甚至到現在,她還每天親手洗衣服,
我們也勸不動她,
只有在閃到腰那一陣子,她才肯休息。

「病母就是閃到腰以後,
時常會記住一個地方曾經閃過,
就會記在腦子裡,
然後就很容易在同一個地方閃到,就是病母。」
媽媽還告訴我,病母雖是無形的,
但「看一個影,生一個子」,
就會制造出有形的病痛來,總要很久才會連根拔除,
到病母拔除的時候,
就是「打斷手骨顛倒勇」的時候。

媽媽是很樂觀的人,她說:
「這一次,我把病母也抓出來治一治。」

台語所說的病母,
使我聯想到另外一句台語叫作「西瓜偎大邊」,
一般人都以為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趨炎附勢,
投靠有權勢的一邊,
其實,這句話原來的意思是,
像西瓜這樣的水果,
身體好的人愈吃愈補,身體虛的人愈吃愈虛。

因此,在農村裡,
我們如果遇到身體虛的人愛吃西瓜,
就會勸他「西瓜偎大邊」,
「半瞑呷西瓜,會反症」;
如果遇到身體好的人擔心西瓜太涼,
我們也勸他:「西瓜偎大邊,像你這麼勇,
吃西瓜有什麼要緊?」

問題不在西瓜上面,問題是在身體,
聽說西瓜涼冷而導致不敢吃西瓜的人,
就是本末倒置了。

在我們台語的母語裡,早就知道心的力量很大,
因此在遭遇到團境的時候,
經常教我們應該回來觀照自己的心,
而不要去怨恨環境的不順,
例如「昧曉駛船,嫌溪窄」

(不會駕船的人通常不會反省自己駕船的技術,
反而怨怪溪流太窄)。
「家已擔肥,不知臭」
(挑糞的人,久而不聞其臭)。
「是不是,問家己」(事情的是非對錯,
要先反問自己,再責問別人)。

並且,我們還應該時常放下自己的悲觀情緒,
克服心靈的盲點,
若為環境的現象是與心的現象對應的,
例如:「竄驚竄遇到。」
(愈擔心的事就愈容易遇見。)

「昧曉剃頭,偏遇著胡須的。」
(不太會剃頭的師傅,
往往誨遇到大鬍子的客人。)

「屎緊,褲頭擱撲死結。」
(急著大便的時候,褲頭往往打著死結。)

這些語言雖然粗俗,但很有生命力,
與禪宗所講的「心淨則國土淨」
「息心即是息災」意思是相通的。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系數叫作「樂觀系數」
或「悲觀系數」,
這種系數的力量占實際現象的百份之二十。
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有樂觀的心,
他比平常會多百份之二十的機率遇到開心的事;
反之,如果一個人心情「鬱卒」,
也會比平常人多百份之二十的機率遇到痛苦的事。
這不就是「病母」嗎?
不就是「西瓜偎大邊」嗎?
我們如果要開開心心過日子,
那非得先有一個歡喜的心不可,
老祖母不是教過我們「坐乎正,得人疼」嗎?

要有歡喜心,一則不要太執著,
對自己的習性要常放下,
老先覺們時常教我們「無魚,蝦也好」
「一兼二顧,摸蛤兼洗褲;有就摸蛤,無就洗褲」
「這溪無魚,別溪釣」。

一個人如果老是放不下,
「一腳戶定內,一腳戶定外」
(一腳在門檻裡面,一腳在門檻外面);
或者「柄驚死,放驚飛」
(抓著鳥不放,捏太緊怕它死了,放了又怕飛走),
那日子就會很難過,
就會「燒瓷的吃缺,織席的困椅」
(燒瓷器的人用破的碗,

織草蓆的卻睡在椅子上)
「裁縫師傅穿破衫,做木的師傅沒眠床」。

放不下的人,往往是「好額人,乞食命」。
明明是很富有的人,卻過著像乞丐一樣的生活,
使我們想起《佛經》裡
那個不知道衣服裡有寶珠的窮人。

要有歡喜心,二則要常有感恩的心,
並常常把福分分給別人。

「相分吃有春,相搶吃無份。」
(互相分食,就會有賸餘,
互相搶食,就會吃不夠。)

「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看。」

「大家賺,卡昧貧。」
(大家都有賺錢,才不會窮,
不要想所有的錢都自己賺。)

「吃人一斤,要還人 四兩 。」

「食果子,拜樹頭;食米飯,敬鋤頭。」

在人生的過程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是正常的,
但不要使那不如意成為我們生命中的「病母」,
而應該成為我們生命中的「酵母」,
增長我們的智慧,常養我們的悲心。

不要害怕吃西瓜,
因為有歡喜心的人,吃什麼都補。

「歡歡喜喜一工,煩煩惱惱嘛一工」,
我們這一天何不歡歡喜喜地來過呢?
在痛苦愛慾的人生,許多人在尋找快樂的秘方,
卻很少有人知道會心不遠,
歡喜的心才是生命真正的快樂之泉。

http://tw.myblog.yahoo.com/jw!iMKuLHmRHxq8TGNJCYbQyA--/article?mid=47234

一切二邊,妄自斟酌

聖嚴法師開釋

什麼是「二邊」?好、壞是二邊;
你、我是二邊;眾生與佛陀、煩惱與菩提也是二邊;
以及《六祖壇經》裡所舉的三十六對都是二邊。
一般人都希望自己是個有智慧的人,不是愚癡的人,
因此拚命追求智慧。
就修行的立場來講,追求智慧、討厭愚癡
都是不應有的態度。
自認有智慧是驕傲,自認愚癡則是自卑。

大慧宗杲代表某禪師去見宰相,
宰相問︰「年輕法師既然是從大禪師那邊來的,
想必在那兒得到了些什麼東西吧?」
大慧宗杲回答︰
「如果我得到什麼東西,就不會到這兒來了。」
其實,大慧宗杲是大禪師門下很優秀的禪修者,
年僅二十多歲,尚未為人師,就已經代表去見宰相。
那麼,大慧宗杲是沒有得到東西呢?
還是真正得到了東西呢?

我們每天早晚課念《心經》,
其中有「無智亦無得」一句。
昨天我跟諸位說,
你們這次是來修行,不是來開悟的。
此處沒東西讓各位開悟,沒東西讓你們得到。
有人希望參加一次禪七就能從毛毛蟲變成蝴蝶,
其實不該有這種心態和期待,
這是希望得到一邊而丟掉另一邊,都是在妄想中,
會使修行受到很大的阻力。

我在禪七中常常使用一些方法、手段,
我會罵人、說人沒用、沒出息、是最壞的傢伙。
你也許把這些話放在心中、默默地接受下來,
認為師父罵的大概就是這樣,也許也會感覺受不了,
心想為什麼師父這麼看不起我,
不管怎樣這兩種反應都不對。
修行期間要把自尊心和自卑感放開
─罵你,不要痛苦、不要反抗,
讚歎你,也不必歡喜;
不要理會是責罵或讚歎,也不要想是好或壞。
但是挨不起打罵的人,我是不會去打他、罵他的。
有的人就像剛孵出的豆芽,
要好好呵護,不可用火去燒。
已經成熟的人就沒關係,用越烈的火去燒越好。
不過,禪無定法,
有人第一次來我就用上很不客氣的方法、
手段、態度,有人跟了我好些次,
我仍是和顏悅色。

諸位在修行過程中
不要認為自己是來追求什麼、
喜歡什麼或不喜歡什麼,
這些都不要管,只管用方法,
這才是最好的態度,否則只會生煩惱。

例如坐久了腿會痛、背會疼,你不要去討厭它們,
討厭的結果只會疼痛得更厲害。
又如打瞌睡,不要去惱恨,
越惱恨瞌睡,瞌睡就越厲害,
因為那會使你消耗更多的能量而更為疲倦,
所以只要不理它們,一心地用方法。

本文摘自《 信心銘講錄 》

 

 

 

( 在地生活桃竹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se2132006&aid=562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