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體貼入心 招貴人(二).頭腦就是這樣走路的
2011/09/06 08:04:19瀏覽165|回應0|推薦12

體貼入心 招貴人

文/能町光香

培養自然有禮的態度,可以為自己招來貴人,
讓人家覺得你很體貼,
換個說法就是考慮到對方的感受,
能夠洞悉事物的真正目的,不會本位主義,
而且能符合對方的期待,甚至超越對方的期待,
就可以稱得上是體貼。
如此一點一滴的累積,假以時日,
一定會被別人稱讚「你好貼心」!

〈第1招〉尊重至上 別偽和善
有人說「和善是一種自私。」
因為和善很多都是基於本位主義。
例如做出讓對方開心的事,但心中卻是有所求,
是「有目的的給予」。
以這種心態表現貼心,會產生不滿與抱怨,
這麼一來,雙方都會很累。

還有,親切隨和的人往往什麼事都太過客氣。
「這也不是什麼好事,說出來大概會惹他生氣吧?」、
「不能太出風頭吧?」
過於顧慮對方的心情,
結果什麼事都沒做,一句話也沒說。
到頭來還被誤以為是「沒有主見」、「優柔寡斷」,
很多年輕的秘書似乎都會有這樣的煩惱。
別人如果不懂這番良善,反而會覺得「你不夠機靈」。
你的體貼卻造成生疏,這完全是本末倒置。

真正的體貼和自私的隨和、客套的善良是兩回事。
重要的是尊重,是會將對方的個性、所做的事情、
所處的時間和空間等一切都會一併列入考量。

是否抱有尊重之心,
左右了能不能有「為他人設想」的態度。
如果忽略尊重,體貼的方向會一股腦朝著自己,
往往會變成「因為想獲得信賴所以才這樣做」、
「希望別人喜歡我、感謝我,才這樣做。」

過分體貼會顯得多管閒事,
而太過小心翼翼會變成「不貼心」。
兩者之間要如何拿捏,可以說是一門技術。
以不強迫且有自信的體貼為目標,
首要之務就是要審視有沒有找到平衡點。

〈第2招〉 主管未說你先動 先見之明的體貼
先見之明指的是不要讓上司做沒必要的事。

有些人的體貼最讓人佩服的一部分,
就是非常有先見之明。

你身邊應該也有深得信賴的人,
他們具有無可言喻的魅力,總是被人群包圍。
這類型的人,溝通方式能博得信任,
行動時也先考量到下一步、下兩步。
請試著想想,在周圍受你喜愛、信賴的人,
你是什麼時候覺得「他真可靠」?
說不定你就會發現你的體貼該怎麼做了。

〈第3招〉 察言觀色看時機 小貼心大效果

貼近對方的情感很重要,
如果你已經達到這個目標,
接下來就是要學會看時機。
尤其是人在忙碌或情緒不佳的時候,
更要懂得看狀況。

以我的例子來說,
主管打字的聲音比平常來得大時,
就會知道「老闆現在很焦躁」。
有可能是最近很忙,工作壓力太大……
這種時候我會邀主管一起吃午餐,休息1小時話家常。
要不然就是問候一句:
「您是不是累了?吃點甜的東西吧!」
然後遞上一塊巧克力。
攀談、遞食物這些不過是小事一樁,
但是主管的心情卻會因此豁然開朗。

要知道,時機比內容更重要!
在展現體貼之際,行動本身並沒有什麼大不了。
當然,你做了什麼是很重要沒錯,
但是更重要的是「時機」。

展現貼心言語或行動時,選在最佳時機,
就能讓對方有「正中我心」的感受。
也就是說,高段的體貼必須注意關心對方,
察覺心情的變化,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重要的是時機!只要時機好,小舉措也會有大效果。
有時候只要說 一兩 句話就夠了。
看對方臉色不太好,可以說:
「還好嗎?是不是太操了?」或是
「要不要幫你買杯咖啡?」
或是聽到咳嗽聲的時候就遞上喉糖,
看起來昏昏欲睡的話就給片口香糖。
這種程度就可以了。

別讓過度體貼 造成雙方負擔

你一定會有「真高興有人這麼貼心」的時候。
正值疲累或焦慮時,
只要關照到對方的心情即可。

我經常在感到「怎麼一直無法集中精神」的時候,
聽到主管說:「要不要和我去喝杯咖啡?」

短短15分鐘的咖啡時間,天南地北的閒聊一會兒,
馬上就能達到轉換心情的功效。
主管應該是看到我一臉倦容吧!
值得信賴的人,就是會這樣對他人關懷入微。

不過如果對方很熱心的說:
「怎麼了?在煩惱什麼?有沒有時間聊一聊?」
我的反應可能會是:「不用啦,沒事沒事!」
因為過度的體貼反而會造成對方的負擔,
讓雙方都很累。

平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
不是要挖空心思買什麼給對方,或是請他吃什麼。
再次強調,重點是時機。
察覺微小的變化與不同,
然後在言語或行動上表現出來,
例如聚餐的時候發現對方的杯子空了,
詢問:「想喝些什麼嗎?」這樣的程度就可以了。

被稱為「貼心」的人,做的不是誇張的大事。
累績小小的舉動,才會成為真正「面面俱到」的人。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aug/24/today-work1.htm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6pzxl4CVQUYLXx8FYAN0G979/article?mid=150291

頭腦就是這樣走路的

頭腦以“知識”為墊腳石,以“邏輯”為雙腿,
以“意志”為自我,以“推論”為步伐,
以“直線”為方式走它的路。
頭腦走在時間和空間的幻象裡。
以已知試圖去了解未知,
玩弄知識的排列組合,是頭腦的生命活動。
頭腦就是這樣進行它的生命的。

把“過去”的知識經驗由經“現在”
拿到“未來”做遊戲,
是頭腦一生在忙碌的事,
就像一個小孩在把他身後的積木
拿到他身前進行排列組合著玩一樣。
但頭腦卻把它當真,並為此絞盡腦汁,倍受辛苦。
頭腦在這份辛苦裡體會自我,感受自我的存在感。

對於它從未見過的事物或現象,
頭腦總是竭盡全力地拆開它,解剖它,弄明它,
試圖用已知的經驗了解它,明白它。
頭腦喜歡弄明白和定義事物,為什麼呢?
頭腦為什麼喜歡弄明白一個
​​它不明白的存在?
為什麼總是喜歡定義它,概括它,命名它? ……
很顯然,為了掌控感。

當一樣事物頭腦不知道是什麼、為什麼時,
它感到不好把握,它感到不安,它不知所措;
為了讓自己安定,
頭腦就指使它自己去弄明它,明白它,命名或定義它
為了它好把握,為了它的掌控感。
頭腦是掌控的大王,
頭腦以掌控感為使命、為它的人生目的。

頭腦一生都在為掌控什麼而努力,
這構成了一顆頭腦一生的故事。
一個覺悟的人是一個頭腦曾死去的人。
他不再活在他的頭腦裡,
他從頭腦躍到那更廣大無邊的心中。

當他來到他的心時,
他開始冷靜的觀察他的頭腦的運作——
他看到了頭腦的有效、幼稚、可笑和可愛之處,
他看清了看到它的運作模式,
他再也不是頭腦的奴隸,
他再也不於無明中為頭腦的掌控而作小卒士兵。
他成為他自己,他是了他自己的主人。
他成為如如不動的,他成為了佛。

在沒有覺悟前,
他以頭腦的身份雙腿移動著走在機械、
直線的道路上,他還喜歡攀爬,以顯得自我。
覺悟之後,他變成了心,
他從此以“飛”的方式行進。
一個覺悟的人是一隻在地上爬行的獸,
變成了一隻美麗天空的鳥。
他不再以機械的、直線的方式行走,
他變成了沒有路線和固定模式的鳥的飛翔模式。

認識頭腦是超越頭腦的前提,
而覺悟就是一個認識頭腦和體悟實相的過程。
了解頭腦的運作模式、它的狡猾、它善巧與伎倆,
是不再上頭腦當的可能。頭腦是喜歡鑽死牛尖的,
頭腦喜歡洞穴、胡同或神秘黑暗的地方,
雖然它一邊害怕著一邊向裡前進。

肯定和否則是兩條接近真相的道路,
透過對所有存在肯定或對所有存在否定,
會讓你來到覺悟的面前。
對萬有一切,完全肯定是愛的道路,
完全否定是質疑精神。
肯定是合一,否定是離相,
二者會把你帶到神的面前或成為佛。

肯定和否定是頭腦的左腳和右腳,
藉著這隻腳的來回切換移動,
頭腦最終會帶你來到心和真實的面前。
當然,肯定和否則,
也常常是一顆頭腦的左手和右手,
它也會把它變成攻擊他人的武器,
它會左右出擊,把那人打敗。
注意了解頭腦對待真相和他人的方式,
從頭腦的負面性格中走出來,
利用它優秀的地方,避免它的負性。

頭腦喜歡爭辯、辯論、戰鬥,
是頭腦善於否定的一面,是頭腦善於出擊的右手,
是牠喜歡踢出去的右腳;
而恭維、奉承、讚美、討好,
是頭腦喜歡肯定而達到它目的的一面,
那是頭腦善於煽情和摟抱的左手,
善於把別人往它陷阱中引的左腳。
注意頭腦的把戲和伎倆。

肯定、否定,邏輯推論,直線行走,機械操作,
在幻象裡,在它的認為中,以它的角度——
頭腦就是這樣走路的……。
你了解頭腦的行走方式,
和它對待世界和他人的方式了嗎?
了解頭腦,走出它的鋼筋混凝土般的城市世界。
頭腦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心是一所古老的鄉村,
在城市里工作,到鄉村裏生活,
成為愛因斯坦和老子的結合。

愛因斯坦意味著頭腦,老子意味著心。
愛因斯坦意味著頭腦的山峰之頂,
老子意味著心之谷的最低。
成為老子和愛因斯坦的結合。
帶著你的城市化的氣息到山村裡生活——
創造別樣美的生命存在。

注意了解頭腦的方式——
頭腦就是這樣生活和走路的。

 

  

 

 

 

( 在地生活桃竹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se2132006&aid=5615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