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該不該懷疑? (轉貼)看清別人不容易,讀懂自己更難
2011/09/02 09:53:18瀏覽148|回應0|推薦9

該不該懷疑?

聖嚴法師開釋

人不一定生性多疑,
多半是因為曾經上過當,所以才疑神疑鬼。
若父母就經常哄騙孩子,孩子自然也學會騙人,
因此讓人誤以為人天生好像就是多疑的。

有的人被騙了以後,還是繼續相信人,
結果一次一次地受騙,又一次一次地相信,
這是一種執迷不悟。
因為他不是真正地相信人,而是感情用事;
不過,也有人是因為觀察人的能力較差,
心腸比較軟,所以很容易受騙。

然而有疑慮並不完全是壞的,
例如我們一腳踩出去時,
會因為擔心不小心踩到釘子而事先注意一下,
可是有的人會因為連踩了好幾次釘子,
所以每走一步都懷疑自己的腳下有釘子。
因此,一個人如果在人生的過程中經常遇到挫折,
自然會養成他多疑的性格;
反過來說,如果是一個發展相當順利的人,
他的自信心就會比較強,無論走到什麼地方,
都覺得問題會自然解決。

還有,有的人年輕時,疑心比較少,
所以能夠勇往直前;
等到年紀大了,就考慮得比較多。
他可能會懷疑:「這樣做好嗎?那樣做好嗎?」
到老年時,可能就變成一個優柔寡斷的老人了;
尤其有的老人因為沒有本錢上當,
就會思前想後顧慮很多。

不過,適當的疑心,還是有種保護的作用。
像金光黨就很善於欺騙,
他們知道一般人心裡所想的、所要的,
就利用人的貪念讓人上當。
這時你要想:「為什麼這麼好的事情會輪到我呢?」
其實只要你沒有貪念,
就不會相信過分違背常理的事情。

我過去就有一次上當的經驗,
現在想起來覺得很好玩。
那時我在美國收到一封信,
說我得了獎,要我去領取。
我不相信,便問美國朋友,
有一個就說很可能是真的得獎,
因為有些商家為了推銷,可能舉辦抽獎,
他就常常碰到這種事。
於是我請他幫忙打個電話去問,
結果對方說我的確抽中了一台很好的電器,
請他去領。
我的美國朋友也沒問是什麼電器,開了車就去領獎,
結果足足開了 五十英里 ,才得到一副普通的耳機,
算算一天的汽油錢,真是不划算。
那麼為什麼我會得獎呢?
原來是個推銷房子的商人,
從別處得到我的通訊資料,
便以中獎為藉口要我去看房子。
自從這次經驗以後,我什麼抽獎都不想得了。

對於陌生人也要有適當的提防心,
例如有人告訴你:
「你爸爸現在在醫院裡,我帶你去醫院看他。」
你就必須先問:「我爸爸怎麼會在醫院裡呢?
讓我先打個電話問一問?」
等確定對方是什麼人、跟爸爸的關係之後,
才能相信。
也許對方真的是很好心來告訴你,
但是為了謹慎和保護自己,最好還是感謝他之後,
自己一個人去比較安全,
不要輕易就上了別人的當。

雖然疑慮有保護自己的作用,
但是也不能夠把它當成一種不變的定律和態度,
做任何事情都疑神疑鬼。
其間分寸的拿捏,需要善用智慧判斷,
才能掌握住。

(摘自《放下的幸福:聖嚴法師的47則情緒管理智慧》)

http://tw.myblog.yahoo.com/jw!iMKuLHmRHxq8TGNJCYbQyA--/article?mid=47073

看清別人不容易,讀懂自己更難

 

*人有一雙眼睛,生來可以看世界,讀別人。
而要看自己也只能在鏡子中看到自己的一面,
這一面也是朦朧而不真實的。

*在解讀自己時,常常有不少人總是戴著“放大鏡”
無限放大自己的優點;
對於缺點,更喜歡用一雙老花眼模糊而抹殺之,
這個時候用的最多的方法是“自欺欺人”,
首先不願意自己剖析自己的人,
永遠也讀不懂自己……

*讀不懂自己的人,
更喜歡把自己裝在美麗的泡沫中,
即便這種泡沫根本無法遮擋什麼。

*因為,不敢讀自己的人,
首先是不願面對真實的自己。

*讀不懂自己的人,往往自怨自艾,
由偏激導致懶惰,由衝動轉向消沉,
把一切不如意都歸罪與客觀事物上。
同樣用的是自己的軀體和名字來鑲嵌人生風景,
但是風景裡多了一片悲涼和嘆息……

*只讀別人不讀自己的人,
命中註定成功與自己有些遙遠。
即便是偶爾願意讀自己,也未必準確。
那個活生生的真實的你,躲在成功與失敗的背後,
只有靜下心來,用心去觸摸碰撞!

* 讀懂自己需要勇氣和毅力。
因為讀懂自己決不是一時的衝動與斷章取義的剖析,
它需要不斷的叩擊靈魂,
把自己放在不同的環境中
對比自己的理智與衝動,愚蠢與聰明。

*讀懂自己還需要時時處處與人與事參照,
也只有經常分析鑑別,
相比之下才能在內心產生恐慌,形成心理壓力,
從而誘發競爭的意
​​念。
所以,要將讀人與省己時時結合起來。
如果說讀別人是與人類智慧對話的話,
那麼,讀自己則是擺脫蒙昧的理智途徑。
能讀懂自己的人,都具有自知之明。

*從而淡泊名利,泰然處事!
敢於解讀自己的人,是敢於面對現實的人。
這樣的人心態平穩,遇事不驚不喜。
善於認知自己的人,才能更好的認知別人和世界。
說到底,其實是個人的認識問題。

*所謂的“讀人莫如先讀己”、
“要學會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風景”就是這個道理。

*現實中,我們常常站在自己的角度,
站在自己接觸的範圍,
站在自己畫的那個圈子裡去看別人,
看世界,看萬物。

*那麼,誰能定義世界,誰能定義人類?
誰又能去定義自己呢?
所以,假醜惡、真善美,
絕對不是一個自己所能定義和解悟的。

*也就是說,生活中遇事一定要有大我精神,
把自己的眼光無限放長放遠,
不斷在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
把不同的結論結合起來,
才能更好的看清別人,讀懂自己,
才不致於走生活的彎路!
也只有讀懂自己的人,
才可以有一雙敏銳的目光洞察世間萬物。

*總之,一個人,只有先認識了自己才可以去讀別人,
才能夠去讀別人或天下。
可以試問一下自己,當你讀別人的時候,
是否帶著自己的觀點,
自己是否己經有了是非的答案?

*這個時候你己經讀了你自己。
因為你己經用了自己的道德標尺去衡量了別人。

*答案的精準與否,完全取決於自己的認知度。

*有一句話“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說的就是人們常常把自己放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下,
看不清自己,
這就需要我們時時把旁人當做一面鏡子,
與他們溝通,善於聆聽他們的點拔,
才能更好的讓自己接近成功!

*而不善於甚至不敢解讀自己的人,
永遠與真實的自己隔著一堵厚重的牆,
這是一種巨大的悲哀!
因為讀不懂自己的人,
首先就沒有一個清晰的標尺
去領悟別人和衡量世界。

*事實上,讀懂自己很難,
塑造一個好的自己更難。
在我心中,
讀懂自己就是要用純潔的心去塑造自己。

*讀懂自己,就是要不斷地與自己談心,
要與自己過意不去,
在成功的時候總結失敗時的教訓,
在失敗的時候查找成功時的經驗。
讓自己無時無刻都要保持一個理性的頭腦
才可以更加理性而全面的讀天下。

*只有讀懂自己的人,才能真正讀懂人生大書,
因為這部書的作者是自己,讀者也是自己。

*人生如書,讀不盡。
人生如景,看不完……

*人們要讀懂自己很難……

 

( 在地生活桃竹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se2132006&aid=5605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