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華羅庚數學獎
2011/08/26 13:59:07瀏覽626|回應1|推薦4

華羅庚

華羅庚(1910-1985年),當代著名的數學家、教育家。是近代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守函數論與多複變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與開拓者。出生於江蘇省金壇縣。1922年,畢業於金壇仁劬小學,進入金壇初中就讀。畢業後因家庭經濟困難,無力升高中,,為了生計,考進中華職業學校,學費雖免,但最後還是因無力籌措膳費而輟學,在家助其父經營小店。仍自學數學,並將數學視為一生追求和奮鬥的目標。

華羅庚在初中時遇見賞識其數學才能,進而用心引導、培養他的王維克李月波老師。因此奠定華羅庚的數學基礎。民國18年,王維克金壇初中校長,請華羅庚當庶務員,翌年又請其擔任一年級的數學教師,王維克因此遭非議,忿辭校長職。華羅庚終未能教書,但仍刻苦自學鑽研。並開始撰寫數學論文向雜誌社投稿。其成名作是刊登在《科學》雜誌上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並因此一文章受到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的賞識,聘其為該系圖書館助理員。當時清華數學系人才濟濟,熊慶來楊武之孫光遠,外籍數學大師哈達瑪(Jacques Hadamard)、溫納(Norbert Wiener)等均對華羅庚投以青睞,並給以重要的指導與幫助。

民國22年,清華破格聘華羅庚為助教並教授微積分。民國24年,清華大學再次破格提拔華羅庚為教師。民國25年,因熊慶來的推薦,以訪問學者的身份赴劍橋大學研究。民國27年,返國,至清華北大南開合組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後,清華三度打破制度,,聘其為清華的教授。

  聯大時期華羅庚展開艱苦卓絕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和陳省身許寶騄被稱為數學系「三傑」。此期所寫名著《堆壘素數論》,獲教育部第一屆學術審議會自然科學類一等獎。愛因斯坦來函,說「你此一發現,為今後數學界開了一個重要的源頭。」民國35年春,應蘇聯科學院之邀訪蘇;秋,又應普林斯頓大學之邀赴訪問,該校與伊利諾大學均願給予高職銜、高待遇,但他毅然放棄,仍回清華授課。

從此以後,他在堅持進行學術研究和教育工作的同時,還從事國際國內廣泛的學術活動和科學知識普及的活動。

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的一場學術交流活動中,因心臟病發,「光榮地死在科學講壇的崗位上」,享年74歲。

華羅庚生前常說:「人家受的教育比我多,我必須用加倍的時間補救我的缺失,所以人家每天八小時的工作,我要工作十二小時以上才覺得心安。」他剛進清大時如此,作助理員時如此,當教授,舉世聞名之後都是一樣。由此可知,天才都是從努力中得來的。而他為了節省公帑,公費保送英國劍橋時,並沒修習博士學位,只作訪問學者。因為他的公費只有二年,作訪問學者,可以不受約束多讀些數學。他的每篇論文都得個博士文憑是沒問題的。所以當時劍橋名師哈地(G.H.Hardy)說:「不希罕劍橋學位的東方人,華羅庚是第一人。」


Copyright ©1999~2001昌爸工作坊 all rights reserved

***********************************************************************

華羅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華羅庚
華羅庚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a/ac/%E5%8D%8E%E7%BD%97%E5%BA%9A.jpg
中國科學院院士
(數學物理學部,1955年)

中央研究院院士
(數理科學組,1948年第1屆)
性別
出生1910年11月12日
大清 大清江蘇金壇
逝世1985年6月12日 (74歲)
日本東京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中國民主同盟

華羅庚漢語拼音Huà Luógēng,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生於江蘇金壇,卒於日本東京中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他是中國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守函數論多元複變函數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與奠基者,也是中國在世界上最有影響的數學家之一。

目錄

[隐藏]

[編輯] 生平

華羅庚小學就讀於金壇仁劬小學。1922年,華羅庚進入金壇縣立初級中學,1925年夏畢業。由於家中貧窮,他只好到免學費的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就讀,但華羅庚還是因為家中無力提供雜費和住宿費而退學。

1926年,16歲的華羅庚回到金壇後,幫助父親料理雜貨鋪,同時開始自學數學。1929年12月,華羅庚在《科學》雜誌第14卷第14期上發表《Sturm氏定理之研究》。1930年12月,華羅庚在《科學》第15卷第2期上發表《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華羅庚嶄露頭角,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邀請他來清華大學。

從1931年起,華羅庚在清華大學邊學習邊工作,僅僅用一年半時間就學完了數學系的全部課程,並同時自學了英、法、德語,在國際學術雜誌上發表了三篇論文,被熊慶來破格任用為助教

他在解析數論方面的成就尤其廣為人知,國際間頗具名氣的「中國解析數論學派」即以華羅庚為首開創的學派,該學派對於質數分佈問題哥德巴赫猜想作出了許多重大貢獻。他在多元復變數函數論方面的貢獻,更是影響到了世界數學的發展。按丘成桐的看法,他是三個對當代世界數學潮流有影響的中國數學家之一。另兩個人是陳省身馮康

曾任中國科學院數學所所長。由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建校所確定的所繫結合的思想,於1958年主持創立中國科技大學數學系,並任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兼數學系主任。因此,中國科技大學設立「華羅庚大師講席」,並於2009年與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合作,在數學系設立了「華羅庚班」,班上的學生在中國科大合肥校本部學習基礎課,而在北京數學與系統科學院學習專業選修課。[1]

他還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曾當選為一至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副主席。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根據周鯨文風暴十年》一書指出,當時華羅庚一片熱心由美國回來投奔祖國,不久就碰上文化大革命。因為他還保存著原有的出國護照,未加焚毀。由這個引線起就對他展開了無情的鬥爭,說他有「投靠帝國主義思想」,為「留後路」的打算。在鬥爭會上他有口難辯,覺得生活在這社會沒什麼意義,於是憤而自殺,幸被發現及時,保存了生命。

1985年6月12日,華羅庚應邀到日本東京學術報告,報告結束後突然心臟病發倒在講台上,送院後證實不治,終年74歲。

為了紀念他,他的母校江蘇金壇縣中學改為了以他命名的數學學校華羅庚中學

他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命名為「華氏定理」、「布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王方法」、「華氏算子」、「華氏不變式」等。他一生著有200篇學術論文,10部專著,還有10餘部科普作品。

[編輯] 著作

  • 數論導引》華羅庚著,北京科學出版社,1957;
  • 《優選學》華羅庚著,北京科學出版社,1981;
  • 《多復變數函數論中的曲型域的調和分析》華羅庚著,北京科學出版社,1965;
  • 高等數學引論》華羅庚著,北京科學出版社,1963;
  • 《典型群》華羅庚、萬哲先著,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3;
  • 《從楊輝三角談起》華羅庚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
  • 科普類:《從孫子的神奇妙算談起》、《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06
  • 其他:《堆壘素數論》、《從單位圓談起》、《典型域上的調和分析》、《優選法評話及其補充》以及《統籌法評話及補充》等。

[編輯] 家庭

華羅庚與吳筱之於1927年結婚,育有三男三女,華俊東華陵華光華順華蘇華蜜

[編輯]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腳註

。 ******************************************************

~自學成才的數學家~

     在芝加哥一家博物館中,有一張引人注目的名單,名單上開列的都是當今世界著名的數學家,這當中有一個中國人的名字~華羅庚。
    華羅庚1910年11月14日出生在江蘇常州附近的金壇縣。華羅庚剛剛生下來,就被裝在一個籮筐裡,上面在扣上一個籮筐,說是這麼一扣,災難病魔就格在籮筐外面,可以消災避難。「羅庚」這個名字就是這麼得來的。
    華羅庚15歲那年,從金壇縣初中畢業,到了上海中華職業中學讀書。由於家裡窮,交不起飯費,只讀了一年就讀不下去了。當時和他一起唸書的,許多是有錢人家的子弟,他們見華羅庚沒錢交飯費,就譏笑他是「魯蛋」。「魯蛋」也就是窮光蛋。
    華羅庚失學以後,只好回到家鄉,在父親的小雜貨店裡充當記帳員,幫著做買賣。但是,他沒有和書本斷絕來往,他被數學迷住了。他到處托人借來一本《大代數》、一本《解析幾何》和一本只有50頁的《微積分》。人們經常看見華羅庚坐在櫃臺後面,一邊放著算盤,另一邊放著數學書,臉雖然朝著外面,眼睛卻一直盯著書。有時顧客來買東西,他心裡只想著數學,人家問東他答西,常常答非所問,於是就又被安了一個外號「羅呆子」。
    晚上,店鋪關門了,他抓住這空閑時間學習到深夜。華羅庚的父親看兒子向著了魔似的看書,可拿過書來一看,又看不懂。勸說兒子要把心用在買賣上,可是勸說不起作用。父親一氣之下,奪過兒子手中的書,要扔進火爐裡。幸虧母親給搶了下來,才沒有把書燒掉。
    華羅庚18歲時,他的初中老師王維克當上了金壇縣初級中學的校長。王校長喜歡華羅庚的聰明好學,就叫他到學校當了會計兼事務。他離開了父親的雜貨店,就可以專心研究數學了。
    華羅庚剛踏上了數學的殿堂,不幸染上了傷寒病,病情嚴重。最後,雖然從死神的手掌中掙脫出來,但是左腿骨彎曲變形,落了個終生殘疾。這時候,他曾投稿《科學》雜誌批評蘇家駒教授寫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決不能成立之理由》刊登出來,這篇文章改變了華羅庚往後的道路。
    華羅庚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被當時清華大學學院院長熊慶來發現了。熊教授看到華羅庚的文章觀點精準,層次清楚,說理明白,很是欣賞。經多方打聽,才知道他是江蘇金壇一位失學的青年。熊教授對一個自學青年能寫出這樣高水平的文章十分佩服,覺得這樣的青年經過系統培養,一定能成為大數學家。熊教授寫信給華羅庚,請他到清華大學來。華羅庚被熊教授一顆赤誠的心所感動,借了錢啟程北上。
    華羅庚只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就學完了數學系的各部課程;花了四個月字學英語,就能閱讀英文數學文獻。他用英文寫了三篇論文,寄到國外,全部發表了。清華大學教授會議決定,破格提升只有中學學歷的華羅庚作教員,他登上了大學講壇。
    1936年,他到英國劍橋大學深造,他解決了『塔內問題』,被譽為『華氏定理』。有人勸他應該繼續取得博士學位,可是取得博士學位要花7年的時間。華羅庚說:『學位於我如浮雲。』
    1938年回國,當時正值正值日本侵略者向我國發動全面戰爭,中國大片國土被佔。華羅庚到了昆明,在西南聯大任教授。
    當時的教授非常窮。華羅庚講過一個笑話:一位小偷跟在一位教授後面,想偷教授的東西。教授發現了,回頭對小偷直率地說,我是教授。小偷一聽,扭頭就走,因為小偷知道教授身上沒錢。「教授教授,越教越瘦!」
    抗日時期,昆明生活很苦。華羅庚住在城外的小村裡,他住樓上,樓下是豬圈、牛棚,蚊蟲亂飛,老鼠亂跑。牛靠在柱子上抓癢,蹬得整作小樓都在搖動。在這種艱困的條件下,華羅庚用了三年時間寫了具著《堆壘素數論》。
    1946年,華羅庚應美國著名學家魏爾教授邀請,去美國伊利諾大學任教,被該大學聘為終身教授。1950年,為了回報祖國,他放棄美國優渥的生活條件,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從1956年起,在農工業生產中積極推廣優選法,親自帶隊跑遍全國二十幾個省市,取得很大的成績。
    1985年,幾經心肌梗塞的華羅庚教授,不顧70多歲高齡,東渡日本講學。由於勞累過度,他倒在講壇上,再也沒起來。

最後的大師葉企孫:力排眾議提攜初中學歷華羅庚

2010年09月25日 15:42 來源:光明日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倘若歷史是棵大樹,我們探尋的目光深入到它的根部,就會發現實際上它的走向在20世紀之初就已經分佈好了。誰在那個時代能洞察未來,誰對物理科學研究最注重,誰最注意培養科技人才,誰就將在21世紀獲得最蓬勃的發展。歷史決定現在,現在決定未來。這就是葉企孫先生饋贈這個時代最豐富的遺產。

  聘請吳有訓

  清華大學物理系成立後,吳有訓是第一個被葉企孫聘請的教授。

  葉企孫知道吳有訓的大名,當是他要攻讀哈佛博士學位時的事情。吳有訓在留美學生中聲名鵲起的緣起,是他玩命于實驗,在短短的幾個月中,竟用壞二十多個X射線管。後來,他又和老師康普頓連續發表了轟動世界物理學界的系列論文,成功驗證了康普頓效應。為此,康普頓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當得知吳有訓要返回中國時,康普頓幾次勸說他留下來,但吳有訓謝絕了。他要回祖國去,去完成一項畢其一生才能完成的使命。這就是科學救國。正是這個偉大的使命使葉企孫與吳有訓走到了一起。

  吳有訓回國後,短短一年多時間裏,幾易其校,有些倉皇的味道。他是要找一個能搞科研的環境,找一個令他滿意的實驗室。他在等待,等待生命中的知音出現。

  終於這一天來到了。當葉企孫先生向他發出邀請時,他欣然應邀。1928年深秋時節,吳有訓走進了清華園。為了表示對吳有訓先生的敬重,在研究他的薪水時,葉企孫做出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決定:吳有訓的月薪在物理系最高,比他這個系主任還高!

  正是在葉企孫的實驗室裏,在外已荒廢兩年時光的吳有訓又一次煥發了鬥志,他在很短的時間內連連報捷,再次吸引了世界物理學界的眼球。嚴濟慈發表文章說,“在國內作研究,最早而最有成就者,要推吳有訓,他於民國十九年曾把一篇關於X線散射的研究論文,寄往英國《自然週刊》發表,我們中國人在中國做的物理研究,寄往國外雜誌刊佈,這還是破題第一遭,確是一件值得紀念的事!”據統計,從1930年至1933年四年內國內重要論文共有16篇,而吳有訓就撰寫了8篇。

  提攜華羅庚

  葉企孫是清華大學理學院的首任院長。理學院下轄除物理系外,還有算學系、化學系等共7個係。理學院猶如一支聲勢浩大的船隊,指揮者就是葉企孫先生。

  這一天,算學系主任熊慶來先生來到圖書館翻閱報紙雜誌。在《科學》雜誌裏,有一篇論文吸引了他的注意。這篇論文的題目是《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程式解決不能成立之理由》,作者署名:華羅庚。

  熊慶來看得亢奮,便不覺讚嘆有聲,一時引來室內同仁駐足。“這個人身手不凡,是不是哪個大學的教授?”恰在此時,助教唐培經來到,聽大家如此評判,不禁哈哈大笑:“這人是我同鄉,只念過初中,在我家鄉浙江金壇縣中學當庶務員呢。”庶務員就是雜工。大家聽後都不做聲了。

  唯有熊慶來反倒興奮起來:“這樣說來,這個人可是個奇才了。唐先生,你能不能從中牽個線,把華羅庚請到清華園來讓我們看一看?”一個月後,唐培經碰到葉企孫,葉企孫問他:“熊先生讓你聯繫華羅庚,聯繫上了嗎?”

  1931年8月,當華羅庚的身影出現在清華園時,在大學內部,特別是在教授會上,有關他的身份和生理問題,引發了一場相當激烈的爭論。

  華羅庚不僅是個初中生,還是個殘疾人。18歲那年,華羅庚得了一場重病,命是保住了,左腿卻變得僵硬,必須左手執拐,左腳要在空中畫上一個圓圈才能落地。現在,華羅庚以這樣的特立獨行的身影每天信步在科學館或工字廳,在眾多以天之驕子自居的清華人心目中,未免有些有礙觀瞻。加上他僅僅是個初中生,沒有受過高等教育,與漂洋過海覓得碩士博士學歷回來就教的大多數教授相比,名不正言不順。

  關鍵時刻,葉企孫再次力排眾議。他說:我希望大家認真看看華羅庚先生的論文再說話。他來清華後,我們曾經交談多次,每次我都頗受教益。以我個人的判斷,不日之後,華羅庚會成為我國數學界閃亮的星辰。

  華羅庚在葉企孫和熊慶來的傾力關注下,當上了算學系的助理員,工作任務是整理圖書報刊,收發文件,代領工具,繪製圖表。華羅庚十分珍惜這份工作,幹得盡心盡力。除此之外,他一有空就博覽群書,看了許多中外數學書籍。葉企孫特批他跟算學本科班的課程學習,一年半時間他就完成了全部課程。另外,他還在這段時間自學了英文、德文和法文。

  華羅庚又連續在中外數學期刊上發表論文,取得了可喜成績。一次,葉企孫發現了他的論文被日本一家學術雜誌刊用,欣喜之餘,立即找來熊慶來、楊武之等算學系領導們商議,最後決定破格提昇華羅庚為教員。

  不僅如此,葉企孫還“打破常規,送華羅庚到英國康橋大學深造,這使他接觸到世界數學領域的前沿,追蹤頂尖的數學大師,躍上世界一流的數學家隊伍之中”。

  推薦李政道

  對葉師的考試風格記憶猶新的,有李政道先生。

  李政道考入浙江大學物理系,投在王淦昌門下,後轉學西南聯大。有一天,葉企孫發現班上有一個學生總是低頭看書,似乎並未聽他講課。然而,若提問題,他卻總有出色表現。於是就對這個學生格外留意。拿來他看的參考書,分明是畢業年級的課程。但觀察他的實驗課發現明顯薄弱。

  葉企孫知道了這個學生的來歷,他是自己學生王淦昌的學生,這一課程已經聽講過。從他的學習程度上可以清晰看出自己學生的教學成果。但這個學生的薄弱處是,理論高於實驗,數理能力優於動手能力,或許這正是他要轉學的原因。因為在顛沛流離中,浙江大學物理系的各種實驗室形同虛設,而缺乏實驗室的大學,就像折斷一隻翅膀的鷹,無論如何也難展翅高飛。

  葉企孫洞察到這一點後,就找李政道談話。說“以後有我的課,你可以不來聽了,我批准你免課。但是,實驗你必須做,絕對不許缺課!”

  一天,李政道所在班級進行電磁學考試。考題是葉先生所出。李政道很快做完了考卷。他認為十拿九穩能得100分,最差也得95分以上。考試成績公佈了,李政道僅得了83分!真是讓人大跌眼鏡。

  葉企孫說,“你看,你的理論成績我給了58分,它的滿分是60分,這個分數在你們年級應是最高的。但你的實驗不行。如果實驗分數總分是40分的話,你僅得了25分。把兩項成績加起來,因此你的考試成績為83分。

  李政道聽葉師這樣一說,立時心服口服。

  一次考試,牢記終生。以後,作為一個物理學家,正是實驗把他送上了物理科學的頂峰。

  1946年春,華羅庚、吳大猷、曾昭掄三位教授受政府委託,分別推薦數學、物理、化學方面的優秀研究生去美國深造,其中物理系有兩個名額。吳大猷當時推薦了已留校任教的朱光亞,還有一個名額沒有定下來,就去找葉企孫商議。葉企孫推薦的正是李政道。

  去美深造,所學乃博士生課程,因此,政府明文要求必須是“優秀研究生”才有資格去讀。而此時的李政道,一個19歲的大二學生,連本科也沒畢業,竟被葉師和吳大猷破格推薦為留美博士生,一時成為西南聯大的重大新聞。

  葉企孫並沒有看走眼。僅僅11年後,李政道就在美國與自己的師兄楊振寧摘取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桂冠。

  ……

  錢偉長曾敘述葉先生的豐功偉績:教過“三錢”;教出“原子彈之父”王淦昌,“航太之父”趙九章,“光學之父”王大珩,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等,首任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物理系主任。

  (題目為編者所加)

  葉企孫與摯友在住宅前合影,時間約在1929—1930年間。左起依次為:陳岱孫、施嘉煬、金岳霖、薩本棟、蕭蘧、葉企孫、薩本鐵、周培源。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se2132006&aid=5582505

 回應文章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大陸的電視人物節目
2011/08/26 15:05
有介紹過,我記得他的腿不良於行。這個‘人物’節目很值得看。
歐家(陳靜芳)(rose2132006) 於 2011-08-26 17:48 回覆:

珍珠   我介紹他是因為表弟女兒得了

第16屆華羅庚數學獎一等獎! 我根本

沒聽過 ?! 一上網台灣北.中.南也鼓勵

小學生參加比賽! 所以先介紹華羅庚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