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分享 FacebookPlurkYAHOO!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iw7nLaSBGBgBGAV_L9Kk7F18/article?mid=11736

人到無求品自高

攝心除妄的十念法(轉貼)人到無求品自高
2011/06/11 11:33:25瀏覽200|回應1|推薦3

攝心除妄的十念法

《無量壽經起信論》云:須知持名一法,最為簡要。

行者初發心時,貴有定課。

每日或千聲,或萬聲,或十萬聲。

從少至多,由散入定。

隨其念力,俱可往生。

「持」是保持,不能間斷;

「名」是阿彌陀佛的名號,這個方法「最為簡要」,

最簡單、最容易、最穩當、最可靠,

而且成就最高,不可思議!

「行者」是念佛人。

「初發心時,貴有定課」,

一般人都是中下根性,不是上根利智,

中下根性最重要的是老實,所以要定課,

每天定一千聲,或者一萬聲,或者十萬聲,

最好是「從少至多,由散入定」。

開始不要定太多,

每天早課念一部《彌陀經》,念一千聲佛號;

晚課亦如是。貴在堅持,天天不斷。

念兩、三年,功夫得力了,

再增加念佛的數量,絕不好高騖遠。

除定課外,還有散課。散課就是想起來就念,

無論在何時何處,皆宜念佛。

人多的地方,自己心中默念,

不要出聲,就不干擾別人。

攝心很難,攝心是真正的功夫。

印光大師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

他教我們的方法就是現代人可行的方法。

他教導我們「十念法」,

念四字、六字聖號皆行,念得清楚。

四字「阿、彌、陀、佛」,一個字一個字念,

口中念得字字清楚,耳中聽得清楚,心中記得清楚。

十念法不用念珠,

用念珠會分心、分神,心力很難集中。

完全用心記,只記十個數,從第一句到第十句,

很清楚地知道這一句是十句裡的第幾句。

十句念完了,再從一到十、一到十…,

就這樣念下去,容易攝心,雜念不起。

若起雜念,你就記不清楚,

記不清楚就不算,要再從一念起,

一定要記得清清楚楚才算數。

初學十句真難,念到六、七句就亂了。

老法師告訴我們,可以分為兩段,第一句到第五句。

有人問我,

念到第五句再從第一句到第五句,行不行?

不行。從第一句到第五句,

第二個五句是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

要這樣記法。

乃至於用「三三四」的分法都可以,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

第七、第八、第九、第十,這樣記才能攝心。

胡小林居士用這個方法,念了四個月,很有受用!

他說以前念佛的雜念太多,這四個月訓練之後,

雜念少了,歡喜無量,念幾個小時不知道疲倦,

念三、四個小時好像幾分鐘一樣,有這種感覺。

念佛能消一切罪業,無量劫以來的罪業,

只要你真正會念佛就能消除。

用印光大師的方法消得最快,

最有效果,自己能感受到。為什麼?

念佛的時候沒有雜念,就是消業障;

還有雜念,這是業障沒消除,

讓你警覺到自己有業障。

所以「淨念相繼」,

第一是不懷疑,第二是沒有妄念夾雜在其中。

要念到一個妄念都沒有,心地很清淨,

念佛就真有功夫,這就是消罪業的相。

日常生活當中,這個功夫要時時刻刻提得起,

你遇到稱心如意的事情,

生歡喜心、生貪念心,那也是煩惱,

要馬上念佛把它伏住。

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生怨恨、生悶氣時,

也要把念佛功夫提起來,

氣就消掉了,怨恨就化解了。

這就是古人所講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念起不怕,佛號提起來就是覺,佛號忘掉就迷了。

迷了,你就隨順煩惱,就很苦了;

覺了,不隨順煩惱,馬上把煩惱降伏住,

這叫功夫,這叫會念,這叫真念佛。

因此,真念佛不在乎一天念多少聲,

印祖這個伏煩惱的念佛方法,非常有效果!

〈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並經上淨下空老和尚鑑定〉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0LkYqsCUAgRhCXW4BZxC/article?mid=17972

我要引用 我要回應 Add to My Web 儲存至「書籤」 ********************************************************************************* 哲學家歸納人生,

最後總會發現人生其實很痛苦,

有很多問題不能解決。

釋迦摩尼講生、老、病、死都是痛苦的,

佛家還提到“怨憎會”,

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老是如影隨形跟在旁邊,

分也分不了,這是一種痛苦;

還有“愛別離”,

和自己親密的人分離也是痛苦;

還有“永不得”,

想得到的東西總是得不到,

想研究的某種學問老是弄不懂,

想考的大學卻考不進去,

做生意想賺一筆錢卻賺不到,

想發展的很好卻不成功……

總之,世界上很多事情求之不得,

因為求不得而有痛苦。

對於以上問題,

佛家的解決方法是“得智慧”。

得智慧後看破了人生之痛苦無可避免,

這些痛苦的事情就能解決。

智慧與聰明不同,

聰明可以解決小問題,卻能解決大問題,

如果實在求不得就不要求,

不求就沒有痛苦。

中國人講:人到無求品自高,

一個人如果不執著追求一件東西,

人品自然會高尚,

想爭取自認要委屈自己,

到了什麼都不追求的境界,

人也就變清高、逍遙自在了。

但要達到這種境界,仍要有很高的智慧。

曾有個人問我想當中國歷史上哪兩個人?

我說我想當范蠡和張良這兩個聰明人。

因為他們建立了很大的功業,但後來功成身退,

不貪財,也沒做什麼大官,

帶著漂亮老婆逍遙自在,這種人很難得。

( 在地生活桃竹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se2132006&aid=5312380

 回應文章

烈日春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攝心除妄的十念法
2011/06/12 14:12

人到無求品自高

記下了   共勉之

歐家(陳靜芳)(rose2132006) 於 2011-06-18 18:15 回覆:
無欲則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