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經國新城(嘉義18個空軍眷村)
2010/05/02 11:59:10瀏覽2176|回應0|推薦3

經國新城(嘉義18個空軍眷村)

2010/04/27 08:29

~嘉義水上鄉建國四村在北回歸線標誌對面!

~經國新城樓高14層


~經國新城鬧中取靜!

~經國新城鬧中取靜!

~經國新城中央圓環~


~經國新城一樓生意強強滾!


~紀念高志航的國小!

~經國新城分區圖!

~北回歸線塔!(謝謝!韋國瑞校友提供照片)

****************************************************************************************

~大概20多年前.我來過嘉義水上建國四村.是父親的親戚!

  我最記得沒有事.也有4.5個鄰居在他家坐著聊天.打毛衣....

  談談經國新城:

竹籬笆的春天-眷村生活-- 從建國二村到經國新城

眷村紀錄著台灣特殊歷史脈絡,隨著改建政策的完成與落實,居住者的遷入,老舊眷舍拆除,獨有的文化特色與居住形態走入了歷史、文字與影像。新的國宅如同一般的高樓大廈,而這群人的生活也依附著空間形式的改變而有變化,隱約中還能看見舊有的生活形態,然而它已逐漸消逝中…..

空軍建國二村(原址又稱東門町)原位於嘉義市啟明路、民族路、民國路、朝陽街、光彩路附近、大雅路下、二二八紀念公園、棒球場、射日塔與嘉義公園旁,有空軍市場是眷民們仰賴之傳統交易市場,而民國路傳統麵食燒餅街,更是嘉義地方小吃的一大特色。隨著嘉義市最大的眷村改建案”經國新城”的完成與都市計畫新生路的貫通,住戶已在民國94年底完成搬遷至經國新城,原本住戶希望透過社區營造的力量,來爭取保留幾戶有代表性的日式建築做為文物紀念館,最後宣告失敗。挖土機開通了新生路,也讓建國二村走入了歷史。


經國新城原為空軍156村(原址又稱白川町),是嘉義縣市最大的眷村改建遷入地,容納嘉義縣市18個眷村,近兩千多戶,約有七千多人。清晨仍會看到一些老人家們出來運動,傍晚也會有外籍看護推著行動不方便的老人出來外面散步,而集中在某一定點閒聊。然而,整體而言老人家們仍是較少出門,一方面害怕出門後迷路,另一方面是原來的老鄰居或老朋友住的地方都分散在各棟中相距較遠,不像從前一出大門即可相遇之情景。這裡有福利中心、小型診所、小吃店,生活機能方便,而老人活動中心會定期舉辦老人活動、關懷、照顧、醫療服務並且和嘉義市聖馬爾定醫院與基督醫院有合作。這是一個老人居多的生活住宅,觀察生活空間形式,缺乏無障礙空間的觀念與設施,對於老人家的行走與輪椅的移動存在著隱藏的危險。

對於經國新城的居民而言,新的集會地在西門街,H、L、K、G棟大樓之間,位於經國新城社區的中間,每逢特殊節日如:母親節、中秋節、過年、選舉…等,會舉辦園遊會或晚會的活動,一些原本難得下樓的老人家們,也會下來走動,湊湊熱鬧。由於是大型集合住宅,居住人口眾多,且老人偏高,常有零星的小火災傳出,經常是煮東西忘了關爐火而出門,幸好皆有裝置防災警鈴設備與管理員的機警,所以能迅速將這些問題處理解決。住戶們十分重視安全問題,設有監視器,有獨立的社區管理委員會,分區設置管理室,進出有門禁與地下停車場安全的管理,各棟大樓不盡相同,交由各社區管理委員會自行管理,而組成經國新城社區管理委員會。

建國二村的社區營造在搬遷前已啟動,透過一連串社區活動的舉辦老照片展覽、親子彩繪燈籠活動、寫春聯活動、卡拉ok歌唱比賽、麻將大賽、眷村美食文化節,喚起居民時間脈絡存在的集體記憶,化為文字與影像照片的紀錄,然而搬遷至經國新城,居住形態變成了高樓大廈,原居住者搬遷所分配到的房子,因受限於坪數不同與與抽籤制度,而打破原有的人際關係網絡與其他嘉義縣市眷村戶混合,散居在三十棟的高樓大廈建築,增加推動社區營造的困難度。外型相似的各棟大樓,老人家們常常出了門後,找不到自己的家門,或是出去找朋友而找不到朋友的家門,減少他們出門的意願。

走在經國新城的街道上,可以看到老人家們的散步與特定的節日,如:國慶日、過年…等,可以看見國旗的象徵符號與旗袍舞活動表演,還能與眷村的意象連結,事實上日常生活中已難感受到原有眷村的文化氛圍,它與一般的集合住宅沒有太大的差別,「眷村」被拆毀,第一代老兵凋零逝去,第二代子弟移居外住,建築物與人皆逐漸走入歷史,僅能在舊有的照片與文字紀錄中尋找它曾經的風華。新的生活居住形態展開,被付予更多的期待,能傳承眷村文化的精神且又能創造新的文化。

從社區營造看經國新城未來的發展,目標不只在營造實質環境的改善,最重要的是建立社區共同體成員對於社區事物的參與意願,而提升社區居民在生活情境的美學層次,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在於居民自主性的參與對社區的關心。經國新城仍未啟動社區營造,然而偶然間走在各棟高樓大廈前,你會發現有些空間充滿著社區居民的愛心,自主性地種植美麗的花草植物,並費心整理花園,使它們看起來生氣蓬勃,綻放著溫暖的光芒,隱然看見社區營造的精神存在;但是,也有些空間雖然原來就種植花草,卻疏於管理而雜草叢生,兩相對照之下,更顯得居民主動參與之重要性。

「經國新城」容納二千多戶,嘉義縣市十八個眷村遷入,龐大的集合住宅,使得它成為嘉義市的新地標,面對台灣頻繁的政治選舉,造勢活動,因住戶人口眾多眷村色彩濃厚,亦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居民應該思考的不是政治,而是社區的未來,能夠落實社區老人在地照顧安養,有安居其中的生活品質,並且尋找方式保留與傳承眷村的文化精神,使其不要因為現代性的創造性摧毀而消逝於歷史時空脈絡中。最後,從建國二村到經國新城,需要更多的人,一起來說故事,讓故事不斷地流傳下去。
 

 

 

 

 

( 在地生活桃竹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se2132006&aid=3996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