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把失去的快樂找回來 文/楊紫英 (本文紀錄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及置換人工膝關節的始末)
2024/11/24 14:14:05瀏覽208|回應0|推薦10
把失去的快樂找回來

                                  

文/楊紫英

(本文紀錄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及置換人工膝關節的始末)


    從五十一歲時起,我就開始跟退化性膝關節炎展開奮鬥史,那時因右膝不堪上下樓梯及蹲不下等疼痛,造成不良於行,先是從康復治療開始,雖然很認真的做,但是效果不好。於2001年做核磁共振(MRI),檢查出為半月型軟骨破裂之退化性膝關節炎,因而做了第一次關節鏡手術,術後情況基本良好。

    但五年後又因體重日漸增加,且時常爬山運動,右膝關節又開始疼痛,經過核磁共振檢測,發現軟骨又有破裂並長骨刺,使關節變得腫脹變形,行走疼痛。醫生説要多做強化大腿肌肉(四頭肌)運動,即在椅子上坐正,雙腿輪流舉起與大腿成水平,將腳板竪起盡量與腿成90度直角後,運動到大腿肌肉,維持數15下小腿放下,重複15次再換另一隻腳做相同動作,早晚都要做。此外同時要減重,因為每減少一公斤體重,就可以減少膝蓋四公斤的壓力。雖然努力做了一陣子,但已緩不濟急,依然疼痛難耐,所以又做了第二次膝關節鏡手術。術後醫生並曯咐:現存的膝關節軟骨已經不多,要“省著點用”,少提重物、少上下樓梯,並要再努力減重。因為再怎麼說,什麼東西都總是“天然的最好”。

    原以為只要遵醫囑,就此可以過太平日子,可是竟然只維持了二個月,膝關節又開始腫脹。醫生只有注射類固醇及吃止痛藥、肌肉鬆弛劑,以減輕疼痛。嚴重時也從腫脹變大的膝關節抽水、打類固醇消炎,但類固醇針不能長期使用,於是勉強維持了一段時間。

    從X光片上看,上下關節間尚有一點軟骨,還不到非要置換人工關節的程度,因此從2009年起,醫生又安排我接受每六個月打三次玻尿酸的治療方法,(毎週一次,連打三周為一療程),但打了三年後,宣告此療法也無法緩解整隻病足的疼痛之苦,這時我也顧不得止痛藥會傷及腎功能的副作用,每天一定要吃止痛藥希樂葆(Celebrex,非類固醇型的消炎止痛葯),否則全身因走路姿勢不正連帶造成的肌肉疼痛,連起床都很困難,更遑論走路了。

    之後也試過醫生建議的自費注射富含血小板的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PRP),就是抽取自體血液約150cc,經分離機把血小板分離出來,再把所含的生長因子萃取出來,注射到自己的關節,減緩或終止軟骨的壞死與磨損,緩解關節退化或減輕疼痛。但原本是要打三次為一療程的,我才打一針後反而感到更加脹痛,醫生説不要再浪費錢了,遂放棄此種治療。

    在走頭無路的情況下,此時自習網絡上流傳的蔡凱宙醫師的“八段錦”中的“雙手托天理三焦”這一節,及採用他所推廣的“北歐式健走杖”助行,沒想到約百日後果真即見成效,漸漸的可日行三千步左右,心中的喜悅自是無法形容。2016年還參加了“英倫三島”的郵輪之旅,很慶幸自己仍能有參加出國旅遊的機會。

    後來因為我見每天做蔡氏運動腿痛已改善,便轉練我年輕時代就會的太極,結果可能由於其中的屈膝動作太大,使我的腿進一步惡化,漸漸變為跛行,而且需拄杖方能夠行走,痛苦不堪。自己晚上在家,便可保持恆溫在攝氏40度的及膝深桶,泡腳二十分鐘(或用小電毯熱敷膝蓋上方的大腿處,早晚各二十分鐘),如此疼痛才稍有緩解。但這時病足的疼痛,巳影響我的行動及日常生活,隨時隨地都可能痛到不能邁歩,靠著抹“活絡油”按摩3-5分鐘,等腿不痛了,才能站起來繼續向前行,晚上常在睡夢中痛得哭醒。2017年我去找在美國看慣了的骨科醫生請教,他給了我一個苦瓜臉,還伸出一根食指,在他脖子上划了一下,意思要被殺頭了,說只有置換人工關節一途,而且會很痛,讓我聽了不寒而懍,他秀給我看那個要置入膝蓋內的大塊異物,叫我考慮好了再告訴他,他需要向歐洲先訂貨。我向他請教是否是“微創手術”,他搖搖頭説:是傳統的。

    我在網上查到台灣榮民總醫院副院長(現為院長)陳威明醫師,是用微創手術置換人工關節的權威。他行醫30年來,做了27,000個骨科手術病例,其中從2004年至今,用微創手術做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就有一萬多個例子。🌹這種手術是在已磨壞的上下膝蓋骨磨平後,像牙科治蛀牙一樣,各裝上一個鈦合金的套子(Crown),再在兩骨中間置放一片髙密度聚乙烯材料的墊片。跟傳統的要動鋸子鋸骨頭是不同的手術。這種手術對軟組織破壞少而且傷口小(約十公分),恢復期也快。因此我決定回台向陳醫生去求診。

    他在看過我的醫療資料後,向我仔細説明,🌹做這個手術,通常只要半身麻醉,手術時間約需二小時,但若有些人有凝血問題,則需要改為全身麻醉。他又說出我最關心的問題:人工膝關節究竟能用多久?功能好不好?他説這種手術唯一最易磨損的是,兩膝蓋骨中間的墊片,但也足夠讓一般人使用。所用的材料,用健保給付的就可以,大約可用十~十五年。唯一最易磨損的是,兩膝蓋骨中間的墊片,但也足夠讓一般人使用。其實這兩個問題是和醫師在做手術時關節置放位置是否正確,以及病人自身的體質、體重、日常活動度、以及術後康復期是否有併發症等因素關連最密切,這些才是重點。

    醫生也說明,通常病人需開第二次刀重新置換,多是因為人工關節鬆動、感染或關節周圍骨折所致,而非人工關節中間的墊片磨損造成。若病人還年輕不到65歲,如仍需做粗重工作或者做跑步、登山等劇烈運動,加上體重過重,這些族群要求使用自費墊片(更耐磨至30年或更久),他也不反對。

    我於2018年8月,用微創手術做了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終結了我第三期退化性關節炎的痛苦。術後第二天即下床練習走路,第三天練習爬樓梯,第四天出院。(現在已是3天就可以出院)經過近一周的康復期及重新練習把重心平均放在兩個膝蓋上走路。很快的連原來走路成嚴重外八字的病足,也完全恢復了正常。(聽醫生說:有人回家沒幾天就提著菜籃去買菜了)每當我走路時總讓我覺得像走在伸展台上的模特兒一樣,找回我失去二十年的優雅儀態。

    如今我手術已滿週年,每天到公園散步、打太極(拳、劍、扇)約一個小時,日行六千步以上,但醫生對深蹲這個動作不太建議,因此我可能不太適合做大動作的運動了。重要的還是要繼續加強大腿四頭肌的鍛鍊。可多做快步走,每次半小時,也可以去登小山,不要背太重的裝備,走向大自然,享受山川壯麗之美!

    我已在2018年十二月,開始參加了墨西哥的游輪之旅,2019年四月中旬又赴夏威夷玩了八天的郵輪之旅,當下船遊玩時,常是日行萬步,手腳俐落。現在還要繼續操練,向每日走二萬步的目標邁進,為不久之後的意大利自由行做準備。

    真高興我不只長高了一公分而且變得更健康快樂,我非常感謝我的醫生的精湛醫術,才能有今天快樂的日子。我也相信一定能像醫生説的,術後因為腿能邁出去,對肌肉與骨密度能更強壯,心肺功能也可改善,變得更長壽。如今平時能與可愛的孫輩們快樂的嬉戱,享受天倫之樂,增添了晚年的生活色彩。我要利用餘生,把過往二十年失去的快樂找回來!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se2132006&aid=181390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