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赤壁賦特色
2008/11/23 20:02:09瀏覽500|回應0|推薦1

赤壁賦--蘇軾

蘇軾
前赤壁賦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於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蕭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於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
赤壁賦之所以成為歷年來傳誦不衰的藝術精品,原因之一就在於蘇軾[ 以文為賦], 使之兼具詩文之長, 完美地表達了他在貶謫時期複雜而深刻的人生思想! 文中運用了主客對答體這一賦的傳統手法, 但已不是簡單地借設問以說理,而是用以展示作者自己思想的波折. 掙扎和解脫的過程! 首段寫蘇子陶醉於清風. 明月交織而成的江山美景之中, 逗引起羽化而登仙的超然之樂 ; 次段寫 [ 客 ] 對曹操等歷史人物興亡的憑弔 , 跌入現實人生的苦悶; 末段寫 [ 蘇子] 從眼前水月立論 , 闡發變與不變的哲理, 在礦達樂觀中得到擺脫! 這裡, 從遊賞之樂, 到人生不永之悲, 到曠達解脫之樂, 正是蘇軾在厄運中努力堅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心的心路縮影!
散文的筆勢筆調, 使全篇文情勃鬱頓挫, 像[ 萬斛泉源]噴灑而出! 與駢賦 律賦之類的講究整齊對偶不同, 它的書寫更自由!如開頭一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 ! 清風徐來, 水波不興.....] 全是散句, 參差疏落之中卻有整飭之致; 以下直至篇末, 雖都押韻, 但是換韻較快, 而且換韻往往是文義的一個段落,這就是本篇特別宜於誦讀極富聲韻之美!
節錄自 " 王水照亦詩亦文 , 情韻不匱蘇軾論稿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 創作散文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sa20021025&aid=241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