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冬至的來歷和習俗!!!
2013/12/21 20:57:09瀏覽2960|回應1|推薦1

冬至的來歷和習俗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

  冬至日太陽高度最低,日照時間最短,地面吸收的熱量比散失的熱量多,冬至後便開始“數九”,每九天為一個“九”。到“三九”前後,地面積蓄的熱量最少,天氣也最冷,所以說“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夏曆一月、二月,東方以中國為首之國家大部已入春,因此“九九豔陽天”。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於中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不過,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冬至節的由來與傳說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 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冬至傳說之一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緣何有這種食俗呢?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 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裏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裏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裏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餛飩燙麵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冬至傳說之二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冬至的習俗

    古代紀念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周禮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於祈求與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饑餓與死亡。

  《後漢書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還要挑選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

  《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並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就像元旦一樣。但民間並不以冬至為節,不過有些應時應景的活動。 

九九消寒圖

入九以後,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民間還流行填九九消寒圖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圖通常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上有繁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每字九劃,共八十一劃,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劃順序填充一個筆劃,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後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才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筆劃所用顏色根據當天的天氣決定,晴則為紅; 陰則為藍;雨則為綠;風則為黃;落雪填白。

  此外,還有採用圖畫版的九九消寒圖,又稱作雅圖,是在白紙上繪製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對應一九,一朵對應一天,每天根據天氣實況用特定的顏色填 充一朵梅花。元朝楊允孚在《灤京雜詠》中記載:試數窗間九九圖,餘寒消盡暖回初。梅花點徧無餘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圖是作九體對聯。每聯九字,每字九劃,每天在上下聯各填一筆,如上聯寫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聯對以秋院掛秋柿秋送秋香,稱為九九消寒迎春聯。然而,不管哪種九九消寒圖,在消磨時日、娛樂身心的同時,也簡單記錄了氣象變化。據說有經驗的老人,還能根據九九消寒圖,推測出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豐歉情況。

   

九九消寒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楊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臺灣民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 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 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冬至節祖先,在臺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

   現代民俗很多地區在冬至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習俗,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如江浙、閩南一帶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另外民間有以冬至日的天氣好壞與來到的先後,來預測往後的天氣。俗語說: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 (這是依據冬至日到來的早晚,推測寒流到來的早晚);俗語也說: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那麼過年一定晴天, 反之,如果冬至放晴,過年就會下雨)。

 

傳統飲食

  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由動轉靜。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穀、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
   
北京餛飩過去老北京有
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 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 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都吃餛飩。

     餃子團圓: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 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嬌耳醫治凍瘡。紅豆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臺灣糯糕  臺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 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 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 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冬至節 祖先,在臺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 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 

    蘇州冬釀酒  姑蘇地區對冬至這一節氣非常重視,姑蘇地區有俗語雲:冬至如大年。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 造,香氣宜人。姑蘇百姓在冬至夜暢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各式各樣的鹵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願。

保健養身

    針灸通穴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這個陰陽交接的時候艾灸神闕穴是激發身體陽氣上升的最佳時間。

   在冬至前後四天,加上冬至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過用艾條灸神闕穴的方法養生。 把艾條點著後以肚臍為中心,熏灼肚臍周圍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燙到皮膚,有溫熱的感覺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鐘。

  神闕穴是五臟六腑之本,為任脈、沖脈循行之地、元氣歸藏之根,為連接人體先天與後天之要穴。艾灸神闕穴可益氣補陽,溫腎健脾,祛風除濕,溫陽救逆,溫通經絡,調和氣血,對身體非常有好處,甚至會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起居宜忌 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節,患心臟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天冷也易凍傷。

  因此,在寒冬季節,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來說,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作,應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1.
注意防寒保暖。在氣溫降到0℃以下時,要及時增添衣服,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鬆,不宜穿得過緊,以利血液流暢。

  2.合理調節飲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煙,不過度勞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緒要穩定、愉快,切忌發  怒、急躁和精神抑鬱。
 
4.進行適當的禦寒鍛煉,如平時堅持用冷水洗臉等,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
 
5.隨時觀察和注意病情變化,期去醫院檢查,服用必要的藥物,控制病情的發展,防患於未然。 嚴冬時節還要注意老人的低體溫。低體溫是以35℃為界限,低於35℃者為體溫過低。由於老人出 現低體溫後,可能無任何不適與痛苦,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視。體溫過低的老年患者,發病多緩慢,甚至危及生命時也無明顯症狀。這類病人一般不出現寒戰,但得不 到及時治療就會出現意識模糊。語言不清,
繼而昏迷,體溫隨即降至30℃以下。此時,患者脈搏及呼吸甚微、血壓驟降、面部腫脹、肌肉發硬、皮膚出現涼感。因 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應採取防寒保暖措施。


關於冬至的諺語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魯、湘)
 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春節冷。(湘、粵)
 
冬至不冷,夏至不熱。()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冬至暖,烤火到小滿。()  
  ◇
冬至西北風,來年
幹一春。()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望三秦?杜甫《冬至》
 
 邯鄲驛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
 
香燭鮮花紙錢銀,八果八素並八珍。闔家召開追思會,緬懷英烈祭先人。張志真《冬至祭》


 

編輯:─紫湘居士

 

 

( 在地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orgo2931&aid=10060703

 回應文章

小宇
2013/12/22 18:36
冬至(man1989040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