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3/08/12 09:14:47瀏覽3878|回應9|推薦53 | |
《維基百科》對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的定義是指一種在網路上發生的霸凌事件,利用網路的匿名性與隱蔽性,以支援針對個人或群體進行惡意的、重複的、敵意的行為,以使其他人受到傷害。 常見的網路霸凌方法有:重複並且不斷地對其他網民使用語言暴力、模仿特定網民外表及行為特徵,並且加以羞辱、把受害人之個人資料公開,進行「人肉搜索」、 把受害人容貌移花接木至他人相片中,或在這些相片旁加上誹謗性文字、 重複並且不斷地在論壇中以言語用發帖甚至以洗版等方式公開侮辱受害人、重複並且不斷地傷害跟受害人有關的人士與朋友藉以孤立受害者,俗稱關係霸凌。 就在今年分別在英國與加拿大連續發生兩起網路霸凌事件,造成兩名少女選擇自殺來結束這排山倒海而來的網路霸凌噩夢。 前者是一位14歲英國女孩,因為誤上一個專門以言語霸凌別人為樂的網站(Ask.fm)而隨著前面其他四位青少年在同一年內、在同一社群網站上受霸凌而自殺。後者則是加拿大17歲少女在網路上遭到數個月霸凌,連疑似遭到性侵的照片都被貼上網。也選擇了自殺來結束霸凌與羞辱。 不久前,筆者就撰文《網痞理論》來剖析那些匿名躲在螢幕前的網路霸凌者,為何控制不了自己的鍵盤,寫出自己平日都不說出口的霸凌語言。那些跟著呼應跟進喊讚的網路群體,間接地鼓勵了這個網痞的行為。就跟看到有人站在高處說要自殺, 不但不阻止反而嚷著「有種你就往下跳呀!」的那些嗜血觀眾沒有兩樣。 過去對時局不滿、對政府不滿,就會出現所謂的「憤青」,不斷地利用媒體攻擊執政者。現在有了網路及社交網站,這些現代憤青及有反社會傾向人群,就會利用網路互相聯繫,發動快閃式的群眾運動,互相擁抱群暖;或者在網路上對反對他們言行的人發動攻擊與人肉搜索,或者競相洗版。 最近由於洪仲丘案,網路及媒體上已經分成兩派,互相廝殺叫罵。少數幾個敢在部落格上挑戰1985聯盟的正當性與合法性者,立刻遭到圍剿。那種排山倒海口水直噴的盛況,簡直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 筆者不忍看到台灣分裂成這個地步,在東森新聞雲撰文《我們需要更多天使》,鼓勵群眾多用愛心來幫助弱勢民眾,少用抗爭的方式造成社會分裂與對立;用將心比心的方式,對與自己立場不同的人多點體諒,少些仇恨,來彌合社會的傷口。雖然有兩千多人贊同筆者觀點,但也立刻被一群網痞們圍剿,說筆者是:「包藏禍心」、「胸無點墨」、「居心不良」、「黑白不分」、「立場偏頗」等等,所有惡毒的話全出籠了! 如果這些飽受網痞圍攻的作者,缺乏高EQ來處理這些幾近殘暴的人身攻擊與咒罵,輕則屈服于網痞們的霸凌,產生寒蟬效應,重則可能會像那幾位遭受網路霸凌而選擇自殺的不幸弱者。 有些國家開始要求網民採取實名制,掀開網路隱秘的面紗,避免網路霸凌事件一再發生。或許我國也該開始考慮實行這個實名制度,讓所有網民受到法律的監督與保護,讓網民也能成為負責任的「社會公民」,不再藏身與網路叢林中,不斷對無辜路人發射冷箭。
(註二)網路霸凌嗆去死 英少女上吊http://news.msn.com.tw/news3278800.aspx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