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9 excercise to keep young shared by H
2010/05/12 23:28:18瀏覽276|回應0|推薦0

想年輕10歲嗎?------ 必學的小動作..... 

九個保持身體健康的的小訣竅睏了打個呵欠伸個懶腰 

   

累了做個深呼吸……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在不經意間做些小動作, 並認為這是身體的本能反應,然而這些不為人注意的舉止, 卻有著一些特別的健身功效。
動作一: 常搓、揉、刮鼻子。 
鼻子是人體的呼吸管道,是臟腑與外界相連的門戶。 常按摩揉搓鼻子,能增強局部氣血的流通,

幫助肺臟滋潤生養、預防感冒。

 

搓揉鼻子的動作是:

先將兩隻手的大拇指相互摩擦生熱後, 再放在鼻尖處摩擦二十四次; 而後以兩手食指摩擦鼻翼兩側各十二次; 最後用手指頭輕刮鼻梁,由上往下十次。
動作二: 生津吞口水。 
口水的多寡和人的壽命長短有著密切的關係。中醫師認為,一個人時時口水充足,並且能將滿溢出來的口水含在口中, 再緩緩地吞咽下去,就會有滋潤五臟,讓肌膚細嫩,使人青春永駐、長命百歲的功效。

 

首先放鬆心情,吸氣時,要捲舌上揚,舌尖頂於上顎,儘量靠近咽喉組織; 吐氣後,將舌頭平放置於口腔內,上下牙齒輕輕咬合, 慢慢加壓扣住,稍停輕放,當津液逐漸充滿嘴巴後,做漱口動作五到十次, 然後均分三次,把口水緩緩地吞下。 每日練習生津吞口水的動作三到四次。 
動作三: 張大嘴巴一分鐘。
每天利用空檔時間,以最大限度張開你的嘴巴, 一開一合牽動臉上全部的肌肉一分鐘,就能達到加速顏面血液回流, 延緩局部組織器官老化的作用,使頭腦清醒、精神振奮。

 

坐在椅子上,將嘴巴放輕鬆、有節奏地一開一合, 每回做三十次,約為一分鐘左右,每天早晚持續各做一回合, 美顏效果不是蓋的。
動作四: 扭頭、轉脖子。 
經常做扭頭轉脖子的頸部運動,不但能提神醒腦,也能預防頸椎骨刺, 是現代上班族、電腦族最需要練習的小動作。

 

坐在椅子上,抬頭儘量後仰,再將頭往前俯,直到下顎抵至胸前為止,讓頸背的肌肉群拉緊後再鬆弛,此時身體向左、 右兩旁側傾十到十五次後,起身將腰背緊靠在椅背上, 雙手抱握在頸後停留三分鐘,如此反覆數次, 包你有一張朝氣十足、額頭漂亮的臉蛋。
動作五: 雙手一緊一鬆的握拳法。 
將雙手同時緊握成拳,全身稍稍用力一握之後,再鬆手放開。 重複進行五十到八十次,每天早晚各做一個循環。 這種握拳法能增強體內臟器運作的功效, 使體力倍增,並能長久保持旺盛的精力。
動作六: 踮腳尖助心臟血液順暢。 
經常站立或久坐的人,下肢常有痠麻脹痛的感覺, 嚴重時下肢血液回流不暢,就會有靜脈曲張的現象。

 

為了預防下肢血液不順暢的毛病, 不妨每天每隔一小時做一次「踮腳尖」的動作。

 

抬起腳跟,踮起腳尖,這樣的小動作能對小腿肌肉產生收縮、 擠壓的效果,每次所推擠出來的血液量, 大概相當於心臟每次跳動所排出的血液量, 而讓下肢血液的回流更為順暢,讓人氣血飽滿。

 

從中醫的經絡角度來看,踮起腳尖走走, 不但可以鍛鍊小腿屈肌,還有利於通暢足三陰經。

 

而把腳尖翹起來,用腳跟走路, 是另一種鍛鍊小腿前側伸肌的方法,每天行走百步,可以疏通足三陽經。
動作七: 經常按壓腋下。 
經常按壓腋下,可以活絡腋下的淋巴結,調和氣血,延緩老化。

 

先將左右手臂交叉在胸前,左手按壓右腋下淋巴結, 右手按壓左腋下淋巴結。

 

以腕力帶動手指有節奏地,以拇指、食指、中指,輕輕捏拿腋下肌肉三到五分鐘。

早晚各一次, 切記不要用力過度。
動作八: 伸懶腰打呵欠。 
伸伸懶腰、打個呵欠、頭部往後仰、兩臂往上舉, 這樣有益身心的懶腰操,對於消除疲勞有很大幫助。

 

頭部後仰,流入頭部的血液增多,使得大腦得到較充足的氧氣;當我們腰身後仰時,腰部肌肉得到活動,在一伸一縮地鍛鍊下, 讓腰肌更加發達,還能防止脊椎向前彎曲形成駝背狀,維持健美體形。

 

腰身後仰的動作也讓胸腔擴張,因而活化了心、肺、胃等器官的功能,讓血液更加流通,不但營養得到充足的供應, 連體內的廢物也能加速排除。

 

這種擴胸動作因為還能多吸進一些氧氣,使體內的新陳代謝增強, 能提高大腦和其他器官的工作效率,減輕疲勞的感覺。
動作九: 輕拍耳朵永保健康。 
耳朵上分布有七十九個穴位,它和人體各器官的經絡有著密切的關係

 

經常輕拍耳朵,可以刺激穴位、經絡,讓人體的氣血運行順暢, 不但如此,還能提神醒腦,讓腎臟內氣活躍,具有抗衰防老效果。

 

每天輕拍耳朵,天天有元氣。

 

拍打時,以約十到十五釐米距離輕拍耳朵, 每次拍打以一百下為一單位,千萬不可太過用力,以免傷及耳膜。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eadingclub&aid=4027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