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死生契闊】 再唱一段綠島小夜曲
2009/11/21 00:33:02瀏覽250|回應0|推薦10

   最後的生日

(右起:三姨丈.三姨,君,特地從台南為三姨訂深藍千層生日蛋糕的姐姐與姐夫)

 去年9月21日凌晨4點45分,三姨平靜走向極樂淨土,二年的煎熬終畫下驚嘆號。伴著她走向生命的另一個驛站,是姨丈臨終前在病床邊對她清唱的定情歌"綠島小夜曲”,以及這輩子對她最深情的告白,三姨含淚中,放下一切牽掛,安然而去。

     細數二年前,三姨從香港返台趕著參加二舅長子誠的婚禮,下飛機的一場血崩,突地天地變色: 三舅載她直奔醫院後,便留在台灣治療-走過化療、電療,每一次的堅強與受苦,只願換得更多的相守。

    自此,蔡教授姐姐發起每個禮拜約在金圓飯店聚餐,大家陪三姨與三姨丈在歡笑裏,暫且忘記疼痛煎熬,更選在三姨生日當天,姐姐特地從台南提著千層蛋糕到高雄金圓飯店聚餐,大家起鬨下,原本矜持的三姨丈也獻吻,並獻唱"綠島小夜曲"。

  當各種治療用盡,無助中,三姨竟夢到要去大社三合村的仙峰宫祈福,但身體孱弱,便由我們代為出馬,寄望所有奇蹟能減少三姨的疼痛;從香港嫁至新加坡的女兒君的全家也趕回來,大姨的女兒芬姐也特地從台北南下,一起陪君再到佛光山為三姨祈福。

     這一切的安排,神似乎聽到了,讓她選在"大家有空"的星期日,平靜離開,當日不分南北大家趕到殯儀館,三舅聲聲暮鼓晨鐘般的話別,帶領大家表達椎心的思念與不捨、衷心的期盼與祝福,隨著他高亢語調裏,彼此滿盁的淚水也為三姨駕起通往幽暗深谷的護城河,大家的心是如此緊扣-陪著三姨走最後一程。

    簡單而隆重的靈堂前,一身純白打扮的君,單腳下跪遞上訃聞給從屏東趕來的大舅孔老師時,他那凝重莊嚴的神情,有著多少英年早逝的惋惜,以及白髮送黑髮的不捨。聲聲大悲咒的梵唱中,看著君的六歲女兒琪,體貼用著小手輕拍安慰君,小小的年齡試著忍著淚水,不敢觸動大家更多脆弱的心、君的一歲四個月女兒瀅鼓動著圓眼,在君懷裏超乎平常的安逸,小小心靈裏,透著過人的早慧。

     『…婆嚧吉帝. 爍皤囉夜. 娑婆訶. 唵.悉殿都. 漫多囉. 跋陀耶. 娑婆訶…』三舅、四阿姨帶著大伙誦念大悲咒,堅強的媽媽也拄著柺杖、用力的唱念對三姨的祝福,大家同心協力對於那生疏、未可知的世界,盡心打造的更琉璃亮眼,讓三姨無所恐懼與妄想,勇敢堅強先到彼岸等我們。


  遠在泰國的四舅也在第一時間於泰國長老教會,集合眾人的力量為三姨祈福,來自美國四姨女兒王醫生也來函提供另一思考角度:四姨已提早幾個月為來生作準備,相信來生會更精進。三舅媽王老師也自紐西蘭來函:『「人無須恐懼死亡,生與死如同一條繩子的兩端,不可能剪除一端而希望保有另一端」,我想三姐以她令我們咸感到扼腕的英年早逝來喚醒我們及早熟習生命中的最後一課,就像菩薩示現,也是三姐慈悲。』

 曲終人未散,20多位親人,聚在金園飯店,三姨丈的眼神有著落寞,昔日大老鷹的身軀,如今也如倦鳥等著歸巢,大伙喝著耀表哥親手釀的酒,讓溫情再為三姨丈加溫,大家的熱情在秋涼中延燒,三舅舉杯提醒大家要多聯繫,他不捨大家孤獨走向長夜的盡頭,發起共寫”孔氏家族部落格”,他相信:『一粒麥子不死,"她"只是一粒麥子,但是當"她"落地消失,會長出不可勝數的麥子,三姨更欣見大家將難過化成力量,一起牽手走過沒有"她"陪伴的未來。』我們的心不知是酒醉人、還是人自醉,溫慰早已自心底竄起、綿延、發光、發熱。 

   這二年,我們為三姨製造的快樂,相較於她所受的苦是如此微不足道、她卻點滴全記在心,經由君一一如數家珍道出三姨對大家的感謝,而對她自己所遭受的身心折磨卻輕言帶過,回想三姨一生寬容大度、勇敢堅強不禁淚潸潸。即便最後一刻受苦也不要增加大家的負擔,反倒勉勵大家要節哀順變、勇敢的為她走出人生的另張斐頁。


    
三姨,一位雍容華貴、捨己為人、溫柔婉約的古典美女,讓我們預約來世再相逢,您以"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讓我重新對生死學作一番省思,這曾經是我們避而不談的話題,如今我們學會如何笑談生死、莊嚴今生,更提醒彼此要靠的更緊、更堅強、更坦然, love you,my dearest auntie!

1. 在三姑姑所在的社區大門旁!
2. 進到社區裡了!
3. 來到了三姑姑所在的樓層! 4. 依王醫生給的清楚提示, 我們找到了!
5. 三姑姑: 我們來看您了!
      

二年前,三姨從香港趕回台灣來參加表弟誠的婚禮,

心願未了,便住進醫院,

二年後,表弟帶著新娘過境新加坡時特地"拜會"三姨,

王醫生表妹回台也特從美國轉泊新加坡探訪,

在新加坡的君,經由家族部落格,才知道三姨不孤單!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eadingclub&aid=3516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