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2/23 20:45:42瀏覽445|回應2|推薦10 | |
behind the reunion we wanna hear each others stories how they gone through the hard time alone without each other life is too bitter to take a sip life is too short to spin a suffering lets take a seat and heal our wound cherish this time for me to say sorry, forgive me, thank you, i love you. i , still the little itsy bitsy me.. (轉貼) @ 一語道破同學聚會的本質,句句戳心 不願參加同學聚會的,一是混得不好的,二是混得特別好的。 同學們相聚,難免會在心底暗暗相互比較。混得不好的,很可能會在比較中感到失落。誰也不願意花錢買不痛快,當然也就選擇不參加。 另一種情況是混得特別好的,比如做官的已經主政一方,經商的已經成為行業大咖。此時,當官的怕有人找自己辦事,經商的怕有人向自己借錢。囿於同學的關係和同學會的情境,面對請求很難不答應,但同學會畢竟不是慈善會,答應了只會給自己找麻煩。此時,找個藉口不參加是最體面的處理方式。 二 喜歡張羅同學聚會的,一是重感情的,二是自我感覺混得不錯的。 同學戰友親如兄弟,那段青蔥歲月真的值得回憶,時間長了不見確實很想念。想念到了一定程度,張羅大家聚一聚,這是性情中人的正常反應。 還有一種人就是上學時不顯山不露水,現在混得有點成績。項羽說得好,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穿了漂亮衣服大半夜在馬路上走,誰也看不到,那多遺憾。於是,開著豪車,招呼老同學們一起吃頓飯,既聯絡一下感情,又滿足一下小小的虛榮心,這也很常見。 三 入座時主動坐門口的,是低調的或混得一般的;大咧咧直接往主座上走的,是在這群人裡混得最牛的。 同學聚會的座次也有講究,有的組織者了為避免尷尬,會制定出一些規則,比如按上學時在班裡的職務,比如按年齡的大小,等等。 但如果組織者沒有安排,大多數人都喜歡占一個非主非次的位置。至於主位,不論怎麼推讓謙虛,最終還是混得好的坐在那裡。 四 吃飯時高談闊論旁若無人唯我獨尊的,一是有見識無涵養的,二是專業就是吹牛的。國人好吹,同學間相處也不例外。有些人感覺在同學中間算是混得不錯,本就自信滿滿,再加上一點酒精助興,嘴裡自然滔滔不絕。而另一些人雖然實力不濟,但嘴上仍然不軟,這也是多年混社會歷練出來的真本領。 五 在那兒靜靜吃菜的,一是真人不露相的,二是過得乏善可陳的。 有人說,在和陌生人相處時,想讓人摸不清你的深淺,最好的辦法是不說話,靜靜地看著別人,偶爾微笑著點一下頭,又優雅,又得體,又不會露餡。 多年不見的老同學其實也是陌生人,真有本事、見慣了人生的風浪的,會一臉平靜地看大家在那兒表演,日子平平淡淡又性格內斂的,也會有樣學樣,既不驚擾別人,也避免被人輕視。 六 參加聚會的人,一部分是當主角的,大部分是做背景的。 不可否認,同學聚會也有世俗的一面。有些人張羅聚會,可能只是看準了其中一個目標,於是以同學聚會的形式進行,此時,當事的雙方是主角,其他人只不過是背景和道具而已。 范偉和趙本山演過一個小品《同學會》,說的就是這一情況。范偉因為自己公司的運轉有些問題,所以專門舉辦了一次同學會,其主要目的,就是想在同學會上見到農民企業家吳德貴,讓吳德貴拉自己一把。 七 同學會感情最真的情形有兩種,一是畢業沒幾年就聚的,二是退休了才聚的。 畢業時間短,同學間的階層還沒有完全分化,大家既品嘗了職場的酸甜苦辣,又還留有校園裡的書卷氣味,此時大家的感情仍然純粹而真摯。 而人在退休了之後,經歷過人生的風風雨雨,知道了世事無常,明白了活著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大家開始返璞歸真,更珍惜同學間的感情,輕視世俗的名利地位,這時候的同學會,也容易開出效果。 八 對於同學會有兩種錯誤傾向,一是妖魔化,二是神聖化。 妖魔化同學會的人說,同學會裡充斥著各種庸俗的攀比,甚至散發著荷爾蒙的氣息;神聖化同學會的人,會把同學會描述成一副比當年上學還要純、還要美的畫卷。 其實這兩種情況都屬於極端,即使有也只占極少的部分。大部分同學聚會,都或多或少夾雜上述各種成分。 文摘| 網路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