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穿越時空的台南巷弄│蕃薯崎
2018/05/17 15:45:31瀏覽2774|回應0|推薦4

圖/山岳出版提供

穿越時空的台南巷弄│蕃薯崎

台南公會堂附近的「蕃薯崎圖書館」是葉石濤中學時期常常流連的地方,他習慣放學後到這裡念書,直到閉館才回到打銀街的老家「葉家大厝」。

葉石濤在草地裡的書房裡曾敘述,雖然葉家大厝相當寬敞,但每個房間裡幾乎都塞滿了各種舊傢俱,或是完全不知道用途的笨重傢伙,連一張像樣的桌椅都沒有。他只好和眾多的堂兄弟姊妹們一起爭搶家裡正方形的大餐桌讀書。

因為這個原因,他索性讀書寫作都在蕃薯崎的圖書館完成。年少時缺乏專屬書桌的經歷,反而使他沉浸在圖書館的文學世界裡,滋養了正在發芽的文學夢想。

這棟建於一九二一年的圖書館已經消失,舊址上蓋起了大遠百商場,周遭的街景也在戰後有了極大的變化。若要感受年少的葉石濤從葉家大厝走到圖書館的沿途風景,或許能前往古稱「蕃薯崎」的忠義路一五八巷一探究竟 。

清代的每一條商業街幾乎都是同行同業群聚在一起營生的領域,類似歐洲的基特爾組織,從古地名,我們大概可以猜到這些地方在古時候的區域特色。蕃薯崎顧名思義就是販售「蕃薯籤」的小山丘地帶。「崎」指的是地勢較高的意思。那個時候,蕃薯崎曾是府城十字大街商業中心的一部分,十分繁榮。

圖/山岳出版提供

∥ 蕃薯崎的小南天∥

現在的蕃薯崎就位在由民族路、民權路、公園路與忠義路所圍繞而成的區域內。由民族路的巷口進入,沿著緩緩上升的斜坡走,會在接近巷口的地方看到一座古廟「小南天福德祠」。

建於明鄭時期的小南天福德祠除了是台灣最早的土地公廟外,還是隱藏版的財神廟。清代住在附近的官商士紳都會在此參拜,祈求發財,香火頗盛。這間老廟現在仍保存得相當完整,廟口上懸掛的黑色匾額,有著寫得雄渾有力的「小南天」三個大字,上網查了資料才發現,小南天是由南明寧靖王朱術桂(一六一七至一六八三﹚所命名,而題字的,正是清代的書畫家林朝英。

為何會叫小南天?原來明末清初時,朱術桂從大陸流落台灣,在赤崁樓旁的大天后宮住了下來。某日,他來到荷蘭通事何斌的宅第附近散心。當時這一帶仍未開發,朱術桂從座落在小山丘旁的土地公廟往外望去,看見了前方德慶溪的潺潺細流,以及遠處高低起伏的大小山巒,清爽秀麗的風景,讓亡國的朱術桂有了「此地可比擬南天勝地」的感慨。

感性的朱術桂一時興起,便將歇腳的土地公廟取名「小南天」。所以說,小南天不只是這間老廟的名字,也是台南市區景物變遷的遺跡。很難想像吧,現在車水馬龍、建築林立的市中心,在三百年多年前竟是一片優美,有山有水的自然景觀。我以小南天福德祠為起點,展開了蕃薯崎的探訪。

圖/山岳出版提供

∥ 走訪蕃薯崎∥

位在小南天福德祠前方的老巷弄狹小而侷促,除了住戶外很少訪客,相當地寧靜,很難將它和清代熱鬧的蕃薯崎商業區聯想在一起。

走入這裡,我像是「碰」的一聲掉進了舊時代的迴廊。兩旁的房子新舊混雜,巷子的寬度僅容行人和機車通行,汽車進不來也出不去。老房子大多是早期磚造或木造的街屋,清代或日治時期興建的都有,因為缺乏妥善的維護,呈現老舊殘破的狀態,有一棟甚至已經破爛到除了長滿雜草的地基與黝黑的樑柱外,什麼都沒有的地步了。蕃薯崎還有不少野貓,每隻看起來雖然瘦小,但都很精實,也不太怕人,應該是附近居民有在餵養的關係。

老巷子以一間陳舊的二層樓木造街屋作為結尾,別看它外觀破舊,在五○年代這裡曾是美軍常光顧的撞球俱樂部。巷尾還有一間叫「鐵花窗」的民宿,這棟三層樓的暗紅色建築總是大門緊閉,相當神祕。雖然我從來沒有走進去過,但還是曾透過網路部落格的介紹,一窺屋內六○年代風情的漂亮佈置。

鐵花窗對面的老屋, 是清代官府的銀庫。為了防備竊賊, 屋頂以巨大的衍木所造, 緊密地排列在一起,以防止被掀瓦潛入,而地板下方也埋了巨石,避免被遁地盜金。這間老房子後來被改造成成為專賣早午餐的店家「 佛立姆」。登上佛立姆的閣樓, 可以俯瞰整個蕃薯崎的格局,若把現代的房子從眼前刪除,只留下部分仍然健在的橘紅色傳統閩式屋瓦,還能想像一下百年前府城的天際線。不過,現在佛立姆已經搬遷,我們也無緣再看到這樣的景色了。

會來到蕃薯崎,是當初為了到佛利姆吃早午餐的關係,就這樣莫名其妙地發現了這塊有意思的舊時代保留區。台南有不少這樣子的老巷子,帶給這座城市文化的深度。

我在蕃薯崎畫的第一張作品,就是由巷尾往小南天福德祠的方向看過去的風景。那天,當我正專注寫生的時候,鉛灰色的天空卻開始下起了大雨,這場突如其來的雨讓我措手不及,唏哩嘩啦的雨滴不斷地打在畫紙上。

一陣手忙腳亂之際,身旁的鐵門忽然打開,穿著白色無袖內衣的中年男子對我說:「要不要進來躲雨?」我像是看見救星般,連忙道著「謝謝,謝謝」便衝進屋內。在等雨停歇的空檔,我和這位大叔閒聊了起來。

「你知道這裡的古地名嗎?」大叔問。「不知道耶。」「這裡以前叫蕃薯崎。是蕃薯的那個蕃薯,在古代這裡都是賣蕃薯簽的店家。」說著說著,大叔打開手機上的古地圖指給我看。「什麼是蕃薯簽?」「喔,那個就是古早時代窮人吃的主食啦,用來代替米飯的。」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蕃薯崎這個地名。不過仔細想一想,台南的古街名稀奇鄙俗的還真不少,像是屎溝墘、摸乳巷、狗屎巷……等,但也有和職業相關但又很好聽的街名,如打銀街、草花街、米街……等。

我想到了澳門。走在澳門街頭,現在還能在路牌上看到砲兵街、工匠街、瘋堂斜巷等古老的街名。然而,台南古老的街名早已隨著時代的變遷消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冰冰冷冷又和在地毫無關係的新路名。我想,如果有一天台南能夠全面恢復從前的古街名,這座城市也會更加有趣

《台南巷框:遇見文學大師葉石濤的時光散步》

出版社:聯經出版 ※ 快速傳送門

( 在地生活雲嘉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eading&aid=11204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