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4/12/16 16:29:54瀏覽104|回應0|推薦3 | |
民主本意就是要給人民好生活 我們的民主做不好, 推給獨立 陳水扁執政就是台獨勝利, 馬英九執政就是統一勝利 始作蛹者就是李登輝 1997金融風暴人民又苦又慘, 政績爛還不下台 只會煽動族群仇恨 他忘了 罵國民黨是外來政權 罵別人不愛台灣, 是誰說出口的 當經濟崩盤時, 他叫人民投給醜醜自己的囝 (2004 肚子餓扁, 也要投阿扁 ) 這時人民的利益在哪 ? 自己不信本土的菩薩, 卻信外來的宗教. 標準在哪 撕裂社會的人, 現在要質疑社會為什麼被撕裂
大轉向 李登輝公開支持內閣制 2016不用選總統 李登輝前總統挺內閣制!針對先前主張推動內閣制憲改的新北市長朱立倫篤定當選國民黨主席,李前總統13日晚間出席台教會募款餐會受訪時說,朱立倫當選後,應與民進黨加強憲政改革會議,憲政改革未來會把總統制改內閣制,「內閣制自然不需要選2016總統,對不對?聽懂嗎?就是這樣。」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李登輝首次表態支持內閣制,而他是97修憲雙首長制的主要推手。 李登輝說,朱立倫當選後,才有辦法做憲政改革,但憲政改革會有一人阻礙,就是馬(總統馬英九),所以他叫馬下台。李登輝說,未來實施內閣制後,做內閣的人就是行政院長,「做不好,隨時有辦法拉下來,不用等4年」。 李登輝還說,有人罵他以前當總統,現在怎這樣(指支持內閣制)?但那時若沒總統有力改革,憲政改革就無法成功,而他認為台灣現在是民主社會,內閣制才有辦法解決很多問題。 對朱立倫個人,李登輝說:「我與他很好」,他過去擔任黨主席時,朱立倫是他提拔,從當立委開始,「我感覺這人(朱)會照一步步進行,如果他不會,我會告訴他一下」。 李登輝前總統13日晚間出席台教會募款餐會時,再度公開要馬英九總統下台,李強調,現在台灣已經行到非改不可的關鍵時存,並對馬喊話,「請你下台」,要馬給台灣一個改變的機會。 李登輝致詞也說,1129選舉的結果,台灣人民用選票大大的教訓失德失能的政權。但他也也嘆「有人說這是台灣人民的勝利,是台灣民主的勝利,但是人民真正勝利了嗎?」 李連聲問「如果人民勝利啊,為什麼人民猶原失業低薪、食未安心、住未安心、對未來驚惶不安?如果人民勝利啊,為什麼不肖政商集團會繼續賺取暴利、橫行兩岸?如果人民勝利啊,為什麼失德失能的政黨會繼續使用不當黨產維持政權?如果人民勝利啊,為什麼造成人民痛苦的總統猶原掌握政權,為什麼總統嘸免下台?」
台灣的道德就是被這些政客搞壞的 馬英九的不要臉的程度是李登輝的十分之一 政權和平轉移, 人民有勝利嗎 制定新憲法, 人民有勝利嗎 新憲法會帶給人民新工作嗎 ? 之前修了六次憲, 怎麼不修食安法嗎 王建煊要課財團土地增值稅, 李登輝卻跟鴻禧財團, 瓏山林站在一起 這樣有公道嗎
台灣老企業家不交棒?馬雲:年輕人來中國,我來幫!四年多前,馬雲曾經說過,「台灣沒希望了。假如七、八十歲的人還在創新,不相信年輕人比他們更會創新。」四年後的今天,馬雲仍然不改他的論點,且面對絲毫沒有長進的台灣企業生態,馬雲將這席話再搬出來說一次,這次,他選在七、八十歲的台灣企業家面前說。
對七、八十歲企業家喊話:相信年輕人兩岸企業家台北峰會 15、16 兩天於台北舉辦,聚焦於企業合作、轉型升級,以及轉型不可或缺的創新,但在整場坐滿張忠謀、蕭萬長、王志剛等七、八十歲企業家的活動現場談創新,不禁讓人想到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說的「台灣沒希望了。」 馬雲也受邀到這次的峰會中發表專題演講,五十歲的馬雲先是說,「年輕人總是可以無所畏懼。我老了,不像過去想講什麼就講什麼。」接著又說,「站在這麼多小時候在書上看過的企業家前輩面前,真的是備感榮幸、備感榮幸。」但顯然馬雲不是打算捧他們,話鋒一轉,再次重申他的論點,「創新是年輕人的事情,儘管我們有幾個老企業家可能幹得不錯,但總體來講,應該年輕人可以幹得更好。」 他說,過去十五年來,中國經濟發生過天翻地覆的變化,尤其在經濟領域,出現了很多十五年以前你從沒見過的人、沒聽說過的企業,尤其在網路產業,但是很遺憾,我們在台灣好像聽不見新的企業家,這是值得反思的問題。
年輕人迷茫沒關係,但嘗試抓住每個機會對企業家喊完話之後,馬雲就放棄這群人了。他鎖定場子中不存在的年輕人,並與之談話,談的是抓住機會和創業。 不少年輕人會跟馬雲說,「你太高了,我們根本學不了。」但馬雲認為,十五年前創業的他跟一般年輕人沒兩樣,都沒有有錢的爹、有錢的舅舅,況且現在年輕人得到的教育遠遠超過他那個年代的人,那如果他們這群人都能夠成功,全中國 80 % 的人也都能成功。 現在的年輕人很迷茫、很徬徨,總是覺得機會不多,其實馬雲也迷茫過,網路上有一段他去應徵三十個工作都失敗的故事,馬雲說,我確實去應聘三十幾個工作,也真的都沒被錄取,但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我發現,很多成功人士基本上是反思自己的問題為多,而失敗者,永遠在評價別人不給自己機會。 反思問題的過程是這樣的,馬雲認為,教育只有在經過生活的磨練、挫折後,才會變成真正有用的知識,如果沒有三十幾次的挫折,沒有這麼多年所有的痛苦和徬徨,就不可能會有今天。所以他覺得,年輕人徬徨很正常,但迷茫以後,思考自己該做什麼,顯得更為重要。 而機會又是這樣的,我們總是在說別人怎麼了,但任何一個機會都是自己爭取的,並且這些機會是要不斷地堅持、完善,才有可能變成自己的機會。 馬雲認為,張忠謀有他的機會,我們這代有網際網路的機會,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機會,每一個人也都有自己的機會,只是你是否能夠把握。有些人眼睛裡老是盯著李嘉誠、比爾蓋茲,他那時也一樣,看見比爾蓋茲、台積電、郭台銘火氣就大,「他們把我的機會都拿走了,我啥時才能成為比爾蓋茲、我啥時才能夠超越李家誠(編按:2014/12/12 報導,根據 Bloomberg 億萬富豪指數資料,馬雲已經超越李嘉誠成為亞洲首富),但是等我放下那些東西,再一點一點完善自己的機會時,才開始有了我今天。」 而台灣人除了有網際網路的機會,馬雲還給了一個思考方向,如果台灣年輕人的父輩是靠著歐美的騰達得以起來,那麼我們這一代人的機會,或許可以去思考中國巨大的市場。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