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人的健康 只是黑心政府與美國談判的籌碼
2020/08/31 17:12:29瀏覽35|回應0|推薦0

 

 

美豬進口雲林豬農慌 轟中央把農業當祭品望懸崖勒馬

聯合新聞網
36.4k 人追蹤
追蹤
記者陳苡葳/雲林縣即時報導
2020年8月31日 下午2:20
33 則留言

美豬進口引起雲林豬農恐慌,今天上午縣內養豬農、婦女、各鄉鎮市農會代表及多位鄉鎮市長,近200人聚集雲林縣政府陳情,砲轟中央忽視產業及人民健康;縣長張麗善也出面表態,呼籲中央「勿將農業當貿易交換的祭品」,應站在豬農及消費者立場思考,「懸崖勒馬」收回成命,地方接下來將看中央如何回應,不排除發動下一步動作。

雲林縣飼養豬隻1200多戶,約有156萬頭豬隻,佔全國近27%,產值高達200多億,加上相關屠宰及飼料產業產值高達300多億,養豬協會理事長許裕聰說,若貿然開放美豬進口,對豬農權益及產業勢必會造成重大衝擊,未來豬農採取任何動作,也會支持到底。

口湖養豬青農洪健鈞說,國人平均每人每年吃掉36公斤豬肉,未來若無法確認豬肉來源,豈不是「拿國人生命開玩笑」,不應該貿然開放美豬進口來危害2300萬國人健康。

麥寮林姓養豬農說,台灣豬的成本高,美國豬進來台灣,若大企業為了壓低成本而選用進口豬,台灣豬在國內失去競爭力,彷彿一步步逼迫產業崩盤。

雲林縣肉品市場總經理黃加安指出,台灣持續有進口未含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的美豬,此波開放有含瘦肉精的美豬,對產業影響不容小覷;且台灣豬在口蹄疫區除名後,已可出口到國際,雲林也積極和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等國家洽談出口事宜,還未成形就開放美豬進口政策,且政府應事先跟豬農及相關產業幹部溝通,而非突然宣布這項政策,致使大家措手不及,因此堅決表達反對立場。

養豬協會副理事長林明彥表示,多數豬農至今仍氣憤難平,無法接受美豬進口,他要求政府提出確實的配套措施,並向大家確保食品及養豬產業安全無虞,百億基金也須公開透明並有效運用,他也強調,國家若希望產業永續發展,應該規畫10至15年以上的長期發展基金,而不是給一筆錢就了事。

雲林縣副議長蘇俊豪、議員黃文祥、王又民等人齊聲表示,豬農應該北上抗議,強烈宣示拒絕進口美豬的決心;蘇俊豪說,議會將針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自治條例」進行修法,提高罰則,不讓瘦肉精危害縣民健康。

縣長張麗善強調,倘若中央一意孤行,縣府將依106年5月1日通過核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自治條例,第12條規定「食品業者所使用或販售之豬肉肉品及其他相關產製品,不得含有乙型受體素(含瘦肉精)」加強抽檢,一旦檢出,將對違規者開罰6萬至2億元罰款。

 

 

 

 

  

  

 

 

 

擔憂店家貪小便宜「偷換成美豬」 在台美國人認了:我自己不會吃

CTWANT
17.1k 人追蹤
追蹤
林姸君
2020年8月31日 下午4:51
385 則留言
(示意圖/報系資料照)
更多影片

美豬美牛進口問題爭議多年,總統蔡英文日前宣布訂定進口豬肉瘦肉精安全容許值上限,並放寬美牛進口限制;消息一出,外界相當擔心不少攤販會因為成本問題,改使用較便宜的美豬。在台美國人畢靜翰坦言,「我覺得進口這事也沒問題,但是我自己不會吃。」他表示,因為會擔憂攤販偷偷使用美豬。

畢靜翰表示,身為美國人,一直看到大家吵牛豬肉的問題有點有趣,「小時候,我很討厭吃豬肉,就是討厭那個味道,那個口感,噁心死了,牛肉我多少也一直覺得怪怪的,除非是漢堡或培根,我不是很愛吃,那個味道怪怪的,吃了也不怎麼舒服。」

不過來到台灣後,他發現,原來豬肉可以很好吃,因為台灣豬肉的味道與美國的不太一樣,「我是很後來才知道美國的農場都在幹什麼,吃了那麼多年的美豬,光想就捏了一把冷汗。」

對於台灣進口這件事,他覺得沒問題,但自己不會吃。畢靜翰說,「我比較感到擔憂的部分是,一直以來在台灣,老實講,不是很信任攤販,餐館的標籤,啊,如果麥當勞說那不是美國的豬肉,那我就會相信啊,大公司比較不敢去賺小便宜,但我就是很怕,有的店會不會偷偷地開始用比較便宜的美豬代替好吃可靠的台灣豬呢?」

他認為,市場上有選擇是好事,可是重點是,如果有人把你的選擇剝奪的話呢?他表示,身為居民,就有點擔憂這一點,希望大家都遵守法律,不鑽漏洞,不貪小便宜。 

 

 

 

 

 

 

 

 

 

 

 

 

 

 

 

 

 

 

 

 

 

 

 

 

 

 

 

 

 

 

  

 

 

 

 

 

 

 

 

 

 

 

 

 

 

 

 

 

 

 

  

  

 

( 時事評論政治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y3632004&aid=149932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