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7/10 14:41:11瀏覽35|回應0|推薦0 | |
失業問題加貧富差距 阿扁總統最頭痛的兩大難題2003-10-02 11:28
目前國內失業率居高不下問題難解,社會貧富差距愈拉愈大,富者避稅有法寶,政府支出不斷擴大,這個失衡現象,恐怕是誰當總統都難以解決的頭痛難題。 台灣的苦日子是不是真的過了?阿扁總統在出席工商協進會的會員大會時,向與會的工商界人士捎來景氣已逐漸好轉、台灣的苦日子即將過去的好消息,不過卻遭部分工商大老冷漠以對,上一期的(老謝開講),曾對這個問題有深入的探討。全球景氣都迎向復甦,美國修正後的第二季經濟成長率達三.一%,而日本經修正後的第二季年經濟成長率更達三.九%;可是在台灣,大家面對同樣的景氣復甦卻有不同的感受,這是很耐人尋味的問題,而這也可能是未來阿扁總統邁向連任之路的七吋所在。
各項經濟指標大好 景氣確在逐步復甦 從各項經濟指標來看,台灣經濟確實有好轉的現象。行政院經建會八月二十八日公布七月的景氣燈號, 其中景氣對策燈號出現今年以來的第一個綠燈,SARS 疫情席捲全台時,四、五兩月景氣燈號出現了兩個藍燈,其他時間則是黃藍燈。而景氣判斷分數也從十四分、二十分,上升到二十四分。實質面與金融面的指標都同步翻揚。而且,象徵未來半年景氣的領先指標也從六月的九十九.一躍升為一○○.五。 再從財政部公布的八月進出口狀況,其中八月出口為一二三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一三%,進口金額一○四億美元,成長一四.三%,出超十九億美元;而累計今年一至八月出口九○七.五億美元,進口七九八.一億美元,今年前八個月出超達一○九.四億美元,也是近幾年的新高水準。不過如果以亞太區今年上半年的出口成長,台灣只有七.三%,比起新加坡的一五.五%、南韓的一七.七%、香港的一四.七%,台灣似又遜了一籌。 另一方面,八月台灣對中國出口成長一三二.二%,今年一至八月總體出口成長七.六%,但是台灣對中國的出口成長卻達一一二%,台灣出口成長九八%以上是靠對中國出口貢獻的,尤其是今年八月,台灣對香港與中國出口已占整體出口比重達三六.一%,這也是出口成長中,值得令人注意的一個部分。而在財政部統計中,惟一沒有爭議的是八月資本財的進口,首度由今年三月以來的衰退轉為正成長,因此,財政部統計長許國忠說「景氣確實在逐步復甦當中」,應該是可以肯定的。 高失業率、貧富懸殊 阿扁選戰兩大要害 雖然景氣及進出口指標都轉好,但是與普羅大眾息息相關的失業率,從第二季的SARS 疫情以來卻有隱隱升高的跡象, 近四個月來,台灣地區的失業率由四.九二%、四.九八%,到五.○六%,再到五.一六%;各項經濟指標都好轉,但是失業率仍然降不下來。今年七月的失業率達五.一六%,創了近五個月來新高,失業人口超過五十二萬人,受波及的人口達一一二萬人,如果再把想找工作卻未找到工作的二十二萬隱藏性失業大軍算進來,至少仍有一五○萬人仍身陷苦日子當中。 一九八○年美國總統卡特競選連任,碰到演員出身的競爭對手雷根,選前的一場電視辯論會,雷根轉向民眾訴求說:「你們的生活比四年前更好嗎?」雷根巧妙一擊,立即打到卡特的罩門。當年美國的通膨率達一三.五%,而失業率高達七.一%,把通貨膨脹率加失業率的痛苦指數達二○.六%,比起一九七六年的一三.五%,雷根善於使用經濟數據,終於使自己登上美國總統寶座。如果以雷根與卡特之爭為鑑,阿扁總統所面對痛苦的障礙,顯然仍有待排除。 除了失業率居高不下外,另一個值得爭議的焦點,是台灣家庭所得分配差距的倍數仍居高不下,可以看出貧富懸殊的差距有拉大的現象。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公布台灣地區家庭收支的調查顯示,民國九十一年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為八十七.六萬元,比九十年增加○.八%;如果再把全台六七○萬戶所得按戶數五等分位組觀察,前五分之一高收入家庭每戶可支配所得為一八○萬元,比民國九十年增加○.八%,而後五分之一的最低收入家庭每戶可支配所得為二十九.二萬元,比九十年增加四.五%。 高低所得差距為六.一六倍,比九十年的六.三九倍略有縮減,但這已是我國所得差距連續兩年超過六倍以上。目前台灣的倍數仍略高於日本的四.八倍、德國的五.八倍,但低於南韓的六.八倍、法國的七.五倍、美國的十.四倍、香港的十七.七倍、新加坡的二十.九倍。 從這個差距倍數來看,台灣的六.一六倍看起來並不特別嚴重,不過九十一年的最低所得家庭中,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比起八十九年劇降一五%,即使省吃儉用,努力降低消費支出,但其可支配所得仍然不能完全支應已降低了的消費支出。這一三七萬戶,至少二九五萬的人口,恐怕是陳水扁總統必須傷腦筋的問題。 政府獨厚科技產業 高所得低稅負怪現象 九○年代以來,台灣積極獎勵高科技產業,投資抵減再加上員工分紅特殊的稅負制度,已成為台灣貧富懸殊極度拉大的源頭。一方面,高科技產業享受稅負的優惠,大多數公司都享有獎勵投資抵減的稅負優惠,形成高科技產業蓬勃發展的現象;九○年代以來,台積電、聯電、廣達、仁寶、英業達、鴻海等都乘勢而起。反觀傳統產業卻承擔了沉重的稅負,而大多數公司在喪失競爭力、獲利節節衰退的情況下,使政府更加課不到稅,整體產業結構愈來愈失衡。 另一方面,當整個社會有將近三百萬人陷入負儲蓄困境,生活無著之際,多數電子新貴卻因特殊的員工分紅配股,形成高所得、低稅負的現象。其一是在公司治理中,多數美國企業已紛紛將員工選擇權改列為費用,但台灣電子業仍抗拒這個潮流,員工分紅配股沒有出現在企業的費用中,使獲利呈現「虛浮」的現象。 其次是員工分紅配股,員工所領到的股票,無論是在公司帳上,或是繳稅時,都以面額而非市價來計算,這對高股價公司形成了美妙避稅天堂。例如,今年聯發科技每名員工平均可以領到九百萬元的分紅,以目前聯發科技將近四百元的股價,已是面額的近四十倍,員工按面額來繳稅,可能很多人不必課稅,可是如果九百萬元變成現金,至少必須繳交三百多萬元的所得稅,這是台灣不公平稅負之一。 還有一個更不公平的制度是,高科技公司一向是董監持股偏低,可是負責經營的「老闆」卻又參與員工分紅配股,這種既是公司經營者,卻也是「員工」,決定員工分紅配股的「老闆」,卻也變成員工參與分紅,形成一個十分搶眼的現象。 上市櫃公司今年領到的員工分紅配股,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領到三三八四張,以台積電今年漲到六十九.七三元(以九月二十二日收盤價計算︶,張忠謀分得二.三六億元;排名二、三名的是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與總經理卓志哲各分得四百張,市值也達一.五四億元;排名第四的是晶電董事長葉寅夫分得三○三四張,市值超過一.四三億元;排名第五的是宏碁董事長施振榮分得二八一六張,市值也超過一.四億元。
照理說,公司董事長也是公司大股東,公司獲利好,董事長分得股利多,現在是一手領薪水,一手領股息,一手領員工分紅,所有好處盡集於一身。還有一個不公平是,這些大老闆領到的股票只需繳很少的稅,像張忠謀領得的台積電分紅,按市價來算達二.四五億元,但是課稅的所得額卻只有三三八四萬元,蔡明介拿到一.七億元的聯發科技股票,但是只要申報四百萬元即可。這幾年電子新貴聲勢扶搖直上,他們享受了太多租稅優惠,可是「承擔」卻很有限。 政府支出有增無減 財政赤字持續惡化 台灣社會的貧富不均,從早期土地暴漲得利的「田僑仔」,再到後來股市狂飆,加深了貧富差距。到了九○年代,高科技產業崛起,電子業成為產業寵兒,不但不必繳稅,還可享受政府投資抵減,參與創業的員工只要有一技之長即可躋身為電子新貴,電子業創業英雄從每年豐厚的員工分紅配股中,搖身一變成為企業的老闆,而參與的員工又可享受員工分紅的低稅負,成為貧富懸殊差距拉大的催化劑。 於是火上加油的怪現象頻頻出現,一是企業壓低本薪,用股票代替薪資。再來是原先持股不高的管理階層,藉著公司法和稅法上的漏洞,把大多數的股票獎賞給自己,也使自己從管理階層搖身一變成為支配一切的大股東。 民國八十九年扁政府上台執政,當持擔任財政部長的許嘉棟有感於政府稅基流失嚴重,一度考慮採取員工分紅按實價課稅,卻招致眾多科技新貴圍剿,很多業者揚言,一旦政府對員工分紅按實價課稅,他們就準備將公司外移到大陸投資,最後政府畏於業者壓力,許嘉棟短短幾個月任期就因為業者反彈而下台。迄今為止,高科技產業的員工分紅配股政府仍課不到稅,可是電子業卻老早已一家家西進了,連中流砥柱的台積電也在上海松江高科園區報到了。 目前立法院即將審查九十三年度中央政府預算,政府財政惡化的現象已完全浮現。學者黃耀輝統計的資料指出,政府機構累計的實際債務總額高達十一兆元台幣,民進黨政府執政的四年之內,國家債務驟增一.○七兆元。中央政府累積的債務為三.三兆元,地方政府約四千億元,兩者合計三.七兆元,除此之外,中央加地方的短期債務共有三一六九億元,非營業基金的長短期債務共七三四二億元;中央彌補公教保、勞保缺口,國營事業負債轉成國債約二.二兆元,再加上地方(既成道路徵收補償等)約四兆元,潛在債務約有七.三兆元。 不過財政部承認的政府未償債務只有三.四兆元,認為將國營事業債務、政府非營業基金債務及地方政府債務全部計入並不公平;不過,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國內財政惡化現象已是不爭的事實。 拚選票也要拚經濟 為了提振經濟,政府各項獎勵措施紛紛出籠,可是政府支出卻有增無減,最後當然使得政府財政更加困窘。可是選舉掛帥,選票當頭,每個政黨都不敢得罪既得利益者,這種失衡現象看來一時無藥可解。 即使被大家視為萬應靈丹的兩岸三通問題,也可能使社會貧富現象愈形拉大,失業問題更無法可解。因為兩岸直航將使目前已縱橫兩岸三地的大企業如鴻海、廣達、寶成等很可能搖身一變成為世界級的大企業,而目前已到中國投資的三○%至四○%企業,將來可能會更好,可是,以體力賺取薪水的廣大受薪階層,將面臨中國大陸勞工更直接的競爭。以香港為例,一九九七年香港主權回歸,香港失業率只有二.三%,當時香港大學畢業生向外求職,薪水仍有二至二.五萬港元;如今失業率拉升到八.九%,而大學畢業生對外求職薪水已壓低至三至四千港元,這是九七之後,香港與中國薪資結構的一個大調整。 台灣目前一般受薪階級薪水大約仍高出大陸勞工十倍左右,未來兩岸加速直航,很可能使勞動階層薪水受到更進一步壓縮,如此一來,失業率居高不下問題難解,而社會貧富差距愈拉愈大,富者避稅有法寶,政府支出不斷擴大,這個失衡現象,恐怕是誰當總統都難以解決的頭痛難題。
有假民主之後 只有帶來撕裂族群 台灣人的生活 有因為可以投總統而變好嗎 我們能投藍 投綠 就是不能投過歐洲的生活品質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