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6/07/16 15:27:51瀏覽510|回應1|推薦11 | |
歷經十四年的努力,勞工退休金新制才誕生,但是勞委會花一年,就把它給整得奄奄一息。 勞退新制實施滿一年,這本來應該是執政團隊大大宣揚政績的時刻,不過,蘇揆和勞委會主委李應元可沒什麼好話說。 不吭聲可以少挨點罵,因為成績單實在太差了,連零分都拿不到,得了個負分。為什麼是「負分」?因為全世界沒有一個政府敢這麼惡劣,強迫勞工提繳部分薪資,統一運用,六十歲後再「縮水」還給勞工。 去年物價上漲率超過百分之二,政府把投資收益補足到最低收益,還是追不上物價漲幅,提撥在個人帳戶的錢等同縮水。倒楣的不只是勞工,還有納稅人,收益率太糟了,國庫得撥補,估計到今年年底,國庫要撥補八億元。 不少國家強迫提撥退休金,但都允許勞工自己選擇投資工具,勞退新制立法時,勞委會並沒有給勞工太大的空間,僅同意大公司員工有機會選擇投資保險商品。今天國庫、勞工雙輸,勞委會難辭其咎。 這樣下去,晚年勞工能過什麼日子?我們拿薪水不錯的勞工來看,假設月薪五萬元,薪資漲幅每年百分之一,投資收益率設定百分之二,二十五年後,只能月領六千七百多元,符合低收入戶標準。 為了勞退新制的實施,勞工已經犧牲了薪資漲幅,今年實質薪資還是負成長,沒想到還要輸掉晚年的經濟安全。 勞工到底可能輸掉多少?以公務員來做個比較。公務人員提撥率是百分之十二,工作二十五年退休後可以領月退俸,所得替代率七成以上。上述月薪五萬元的勞工,自提百分之六,提撥率同樣提高到百分之十二,二十五年後,每月僅能提領一萬三千多元,所得替代率僅兩成,不到公務員的三分之一。 如果勞委會沒有本事大幅提升投資報酬率,拉近勞工與公務員的退休金差距,把錢還給勞工吧,釋出勞退金操盤決策權,給勞工個自救的機會!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