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愈陳愈香的友誼
2007/05/07 16:23:52瀏覽988|回應3|推薦15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問答未及已,驅兒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梁。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

──唐.杜甫〈贈衛八處士〉

有些唐詩宋詞竟是如此令我心折,本詩就是一例。字裡行間可以看到故人之間的情誼,不但主人竭盡所能款待,客人也因「感子故意長」而酒量大增。想到過了今夜,他日不知何時再相逢,又不知人生還有幾何,不禁令作者慨嘆「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懷想盛唐時期的中國,國土遼闊,除非是在桃花源裡雞犬相聞,否則,念了學堂或私塾,各自赴京趕考,接下來的際遇就要看個人造化了。經過數十寒暑,居然能再度與昔日好友重逢,這怎能不讓人驚喜萬分呢?

  都說學生時期的友誼最可貴,因為那時候彼此之間沒有利害關係。「人不狷狂枉少年。」而那少年時期的意氣風發,若不佐以志同道合的朋友,總覺得有那麼一點缺憾。一旦遇上了心靈契合的知己,那簡直是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幸福。不過,天下無不散的筵席,待驪歌唱起,大家再怎麼難分難捨,都得各分東西。下次見面是什麼時候呢?除了特意保持聯繫者以外,沒有人知道。敝人二十年前寫的小詩「清淚兩行,告別同窗,來日再會,兒女成雙」或許正是這種情形的寫照。

前些日子,我家遭祝融之災,回到舊家住以後,承蒙兩位故友來探望。其中一位是不常見,但平日每隔一段時間會以電話聯繫的,另一位則是闊別十年未曾見面的。由於我是拙劣的地主,就勞煩忙碌的媽媽趁便買些家常菜回來,感謝她幫我盡了地主之誼。原本我還多慮,擔心不知道該說什麼,沒想到多年不見,並沒有讓我們因此成為陌生人。因為知道我的東西付之一炬,她們也帶來不少窩心的小禮物。我們侃侃而談,也互遞水果給對方吃,彷彿我們未曾須臾遠離。分別以來的一切滄桑,盡付笑談中。

古人把「他鄉遇故知」列為人生四大樂事之一。是什麼樣的緣分,使我們得以認識彼此;是什麼樣的緣分,使我們多年後得以重逢;又是什麼樣的緣分,使契闊已久的我們可以聊得如此投機,令人不得不禁大歎「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呢?為了這相遇相知的機緣,為了這愈陳愈甘醇的情誼,我不但要感謝上蒼,還要祈求上蒼「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註:寫於 2006 12 14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phaella&aid=944689

 回應文章

蝶非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金縷曲
2007/05/08 00:04

金縷曲--顧貞觀思念吳兆騫而作  

                                                             
季子平安否?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誰慰藉,母老家貧子幼。記不起、從前杯酒。魑魅搏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翻雲手。冰與雪,周旋久。                                                    
淚痕莫滴牛衣透,數天涯,依然骨肉,幾家能夠?比似紅顏多命薄,更不如今還有。只絕塞、苦寒難受,二十載包胥承一諾,盼烏頭馬角終相救。置此札,君懷袖。                                                                            
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宿昔齊名非忝竊,試看杜陵消瘦,曾不減,夜郎潺愁。薄命長辭知己別,問人生、到此淒涼否?千萬恨,為君剖。                                                        
兄生幸未吾丁丑,共此時,冰霜催折,早衰蒲柳。詞賦從今須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願得、河清人壽。歸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傳身後。言不盡,觀頓首。


蝶非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老友,老友
2007/05/08 00:02

老友,老友。朋友還是老的好。

有讀過余秋雨「流放者的土地」嗎?文中描述顧貞觀和吳兆騫生死與共的深厚友誼,多讓人動容啊!也許在現代的功利社會中無可企即,但我們可以欣賞,嚮往,在心裡的某個角落期許,你,我,也能有一位能為彼此拋開生死的朋友。

我把「金縷曲」抄錄下來,轉送給妳。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愈陳愈香的友誼
2007/05/07 16:28

這篇文章是在高中的時候學的

當時只當它是篇課文

如今回味

才能深深體會筆者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