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6/10 15:20:15瀏覽651|回應0|推薦44 | |
記得以前大學時,一位社會政策老師每次考試都規定:"那題幾分就要寫幾行",譬如名詞解釋一題5分,那我們就得洋洋灑灑寫下五行(試卷紙約有A3那麼大);申論題25分,不用懷疑,基本二十五行起跳,一科沒有3、4個小時是不可能答完的。終於油盡燈枯步出試場,除了手酸屁股麻並受了不少修正液荼毒之外,也真佩服老師到時改考卷的毅力。 有同學就問老師:"為什麼須寫這麼多、是不是有些不合理?明明有些以兩、三句話即可說明..."。老師只淡淡地說將來國家考試就要寫這麼多、在學校只是先練習罷了。 文字多寡真的就代表內容好壞、充實與否嗎?照這個標準,那第一個被否定的一定是老莊思想,因為貫穿整個思想的,就僅僅一個"無"字而已,然而"無"它包含了無心體道、不執著、照見不藏等多少大道理;亦包含了掬水月在手、無一物中無盡藏的禪意高妙,老莊一個字就解釋了一切。又如海明威,受到早年在星報工作的訓練,作品句中鮮少出現兩個以上形容詞,通篇讀來是簡潔明快...。 我相信文字的使用應該是越來越精鍊,用越短的句子即可精確表達。25分二十五行,同學是怎麼準備的呢? 當然只好硬背資料、也不用獨立思考來判斷所讀是否正確,反正背多分;作答時字寫大一點、標點符號用多一點、一句話重複好幾次來湊版面...,這就是老師您想要的嗎?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