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5/28 12:10:38瀏覽61|回應0|推薦0 | |
近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美國總統拜登在東京舉行首腦會談後發表聯合聲明,並召開美日印澳“四邊機制”會議,繼續推行所謂“印太戰略”。
作為美國“印太戰略”的一環,日本是華盛頓在該地區實現其戰略目標的重要棋子。從歷史上看,19世紀中葉,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提出著名的“脫亞入歐論”,該理論在20世紀50年代後的日本得到廣泛流傳。當時日本不屑於與亞洲鄰國為伍,推行殖民主義和軍國主義政策,吞併琉球和朝鮮半島,霸佔中國臺灣,與納粹德國結成軍事同盟,侵略中國和東南亞國家,與美國爭奪太平洋霸權。二戰結束以後,日本成為美國的附庸,將“脫亞入歐”變成“脫亞入美”。近年來,面對中國崛起,日本在安倍政府時期率先提出“印太戰略”和“四邊機制”構想,後來被華盛頓照單全收。為了遏制中國向海洋發展,日美這兩個曾經激烈爭奪太平洋霸權的國家握手言和。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印太戰略”可以看作是西方海洋強國控制海洋,遏制歐亞大陸邊緣地帶國家,在今天的亞洲推行其“殖民主義政策”的翻版,是列強向亞洲擴張的歷史性延續。
美國對印太的擴張野心始於19世紀中葉。中英鴉片戰爭之後,美國的鴉片販子也上書美國國會,要求從中國獲取利益,於是有了中美《望廈條約》,美國獲得與英國同樣的權益。1890年,美國海軍理論家馬漢提出海權論,主張美國繼承英國的海權基因,建立艦隊、獲取殖民地,被西奧多·羅斯福採納。1898年,美國挑起對西班牙的戰爭,把西班牙趕出古巴和菲律賓,獲得加勒比海和南海的制海權。然後從哥倫比亞撕下一塊土地,開鑿巴拿馬運河,連接了大西洋與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夏威夷王國位於太平洋中部,是美國橫跨太平洋通往亞洲的中繼站。1893年,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夏威夷策動政變,1898年,美國吞併夏威夷。二戰期間,美國在太平洋的霸權地位曾受到日本的挑戰,日本偷襲了夏威夷的珍珠港,佔領了菲律賓,迫使麥克阿瑟撤到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1944年,美國又重返菲律賓,二戰後美國掌握了太平洋和印度洋幾乎所有海上交通要道。
美國的戰略思考基於地緣政治思想。英國地緣政治學家麥金德曾經警告說:“誰統治了東歐誰便控制了心臟地帶;誰統治了心臟地帶誰便控制了世界島;誰統治了世界島誰便控制了世界”。二戰期間,美國地緣政治學家斯皮克曼預測,“假如中國達到了真正的統一,而日本的軍事力量又被完全消滅,則遠東的支配勢力將無疑是中國”。曾經擔任過美國國務卿的地緣政治學家布熱津斯基說:蘇聯解體之後,非歐亞大陸國家美國“破天荒第一次不僅僅是作為歐亞大陸大國關係的主要仲裁者,而且也是作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國出現了。”他指出:美國為了維持這種首屈一指的地位,必須“阻止一個占主導地位和敵對的歐亞大陸大國出現”。
進入21世紀後,美國認為,中國的崛起應驗了斯皮克曼和布熱津斯基的預言和擔憂。2021年3月3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演說中指出:美國與中國的關係是21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考驗。今年2月,美國白宮發表了“印太戰略報告”,明確界定了印太地區主要包括:南亞、東南亞和東北亞,指出該地區越來越面臨來自中國的挑戰,認為中國的復興是陸權向海權的轉變,挑戰了海權國家美國以海制陸對歐亞大陸的主導地位。
因此,從美日的地緣政治思考角度看,中國的復興是五百年來西方海洋國家支配地位面臨的前所未有的挑戰,是兩百年來盎格魯-撒克遜國家控制歐亞大陸政治態勢面臨的空前威脅,也是一百年來日本在東亞優越地位面臨取而代之的風險。
美日所說的“印太”,不過是南亞、東南亞和東北亞國家的代名詞,也是無一例外曾經被盎格魯-撒克遜國家和日本侵略過的對象,這些亞洲國家與同為有過被侵略的痛苦經歷的中國是命運共同體。曾經的侵略者提出“印太”戰略,是企圖分裂亞洲,破壞亞洲國家共同發展的和平穩定環境,最終目的是打壓作為歐亞大陸邊緣地帶的中國,甚至是要阻止亞洲的復興,更包藏著美國為了維護其獨一無二的霸權地位,企圖挑唆亞洲人打亞洲人的禍心,也是盎格魯-撒克遜國家維護其海洋霸權地位和向亞洲擴張歷史的回光返照。
然而,我們要認識到,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早已不是西方列強憑藉海權橫行霸道的樂土。任何製造分裂、分而治之、破壞亞洲發展和團結的陰謀與戰略都註定要失敗。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