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伊朗之於歐亞 如同山西之於中國
2022/09/17 08:36:52瀏覽153|回應0|推薦1

我和“東腔西調”的主播何必合作了一檔欄目——列國志,在這個欄目中我會分享過去十多年來的旅行經歷、參會記憶與考察收穫。本系列以亞洲為起點,今天這期和大家聊聊伊朗。


1. 咱們平時一說到伊斯蘭,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阿拉伯人,講阿拉伯語,但實際上伊斯蘭教當中有三大起過重要歷史作用的族群,甚至於到了今天,仍然是其中最重要的力量。一個是阿拉伯人,這毫無疑問的,一個是波斯人,再一個是突厥人,這三大人群在今天的伊朗境內都有,而且比例不低。波斯裔人群大概占伊朗人口的2/3,突厥裔占30%左右,當然突厥裔裏面也分好多種,比如阿塞拜疆也是突厥的其中一支,然後剩下的是少數其他族裔的人口,包括阿拉伯裔的人口,現在伊朗政治當中就有好幾個重要的人物是阿拉伯裔的。對於這種複雜的人口結構,我曾產生一個很大的疑惑:所謂的伊朗對於這些人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因為一說到波斯帝國什麼的,波斯人認同,這沒得說,可是還有30%以上是別的人啊,那些突厥人和阿拉伯人,對他們來說,波斯是自己的祖國嗎?伊朗人的這種身份認同、身份意識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問了一個長期研究波斯問題的朋友,他講的對我來說非常受啟發。


2. 為什麼整個伊朗歷史上只有在巴列維王朝時期,它的國家認同出現過麻煩,其他時候沒有?很大的一個原因在於,巴列維王朝時期對於何為波斯的定性是,所謂的波斯就是波斯人的波斯,它把波斯認同給窄化為一個血統性的東西。一旦窄化為血統性認同的話,那麼那些占國家人口1/3的少數族裔就不認你了,這個國家也就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1979年霍梅尼搞的那場伊斯蘭革命之所以能夠成功把巴列維王朝推翻,原因當然很多了,但是它境內的少數族裔對於這樣一種血統化的波斯意象的不認可,便是原因之一。


▲ 伊朗末代國王、禮薩汗長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一家


▲ 伊朗末代國王、禮薩汗長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一家


3. 今天各族裔的伊朗人都有著強烈的波斯認同,一種對於帝國榮光的認可。而波斯帝國並不僅僅是由那些波斯人建立的,突厥人、阿拉伯人等各種各樣的人群在裏面都有貢獻,對他們來說,波斯帝國是一個非常高貴的理念。比如哈梅內伊就是阿塞拜疆人,但是他的波斯認同沒有任何問題。《希波戰爭史》裏面,希羅多德說是自由的西方戰勝了專制的東方,但實際上你要真回到當時波斯帝國來看的話,波斯帝國的統治本身是高度自由化的,而且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在這種情況下,帝國更類似於一個時間概念,就是我怎樣把不同的人聚攏在一塊,然後大家一起向未來。在這下麵,血統是不重要的,我們是否能夠一起向未來這個事才是更加重要的。今天的伊朗儘管遇到各種各樣的困境和危機,但它國家認同沒有任何問題,反倒是在巴列維統治時期,看上去發展很快,它的國家認同卻有問題。所以,國家認同是基於一個很窄化的血緣還是基於一個更加具有包容性、更加具有容納力的能夠一起向未來的更大的理念,這是很重要的。


4. 歷史從來都是在具體的空間裏面展開的,具體的空間不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原,而是有著特定的山川河流結構,它會使得具體的歷史過程因這些山川河流的存在而帶有一系列的特殊性。所以討論波斯的話,首先我們得把歷史還原到它的地理結構當中。之前在東腔西調播客裏面就聊到過中國有一個很特殊的省份,山西。山西為什麼特殊?因為這個省份的疆界幾乎是自然形成的,東界是太行山,西界是黃河,南界是黃河跟太行山餘脈中條山,北界是長城,它自成一個地理單元。


▲ 太行山地形圖


▲ 太行山地形圖


所以我在讀伊朗史的時候注意到,伊朗的地理結構對亞洲而言,有點類似於山西對中國而言。5000萬年前,印度次大陸跟亞細亞大陸撞上了,之後不僅隆起了青藏高原,而且從阿爾卑斯一直到喜馬拉雅,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橫貫整個歐亞大陸的造山帶,被稱作阿爾卑斯-喜馬拉雅造山帶。在伊朗這邊形成的若干條大的山脈中,有兩條很重要的山脈:一條是北邊的厄爾布爾士山,整個伊朗的北部邊境幾乎就是由厄爾布爾士山所塑造出來的;另外一條叫做紮格羅斯山,離伊朗南部邊境海岸線非常近。可以說,就是厄爾布爾士山和紮格羅斯山,還有東邊一些山,比如蘇萊曼山,這幾大山把伊朗給環抱起來形成了一個高原空間,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在中國這邊,這樣一個獨立的自成一體的地理單元,是山西,而在整個歐亞大陸上來說,是伊朗。


▲ 伊朗地形圖


▲ 伊朗地形圖


5. 為什麼稱山西為帝國之鑰?因為它東引西連南下北上,整個中華帝國從東向西的活動,草原遊牧跟中原農耕之間的聯動,都要經過山西這個重要的十字路口。而對於整個歐亞大陸來說,伊朗就是歐亞之鑰。什麼概念?在歐亞大陸上要想東西來回活動,來回搞事,都得過伊朗。那麼凡是交通要道,這個地方就會有比較發達的貿易。一般來說,大山的形成會造成山的南北兩邊氣候差異非常大,很可能一邊的氣候條件只能遊牧,另一邊的氣候條件可以農耕或者什麼別的,而剛才說到的橫貫歐亞大陸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造山帶就在歐亞大陸上造成了非常重要的三對對抗關係。東邊這對就是中國了,咱都熟,對抗的軸心是在長城。然後西邊是黑海北岸的遊牧跟巴爾幹、小亞細亞以及包括歐洲那邊一部分的農耕之間的對抗關係,對抗的軸心在君士坦丁堡。中間還有一對,對抗的軸心是在呼羅珊地區,大致是今天伊朗的東北部跟阿富汗的西南部,還有土庫曼斯坦的南部。有意思的是,它北邊是遊牧,但南邊主要不是農耕,而是靠商貿。所以東邊和西邊都是農牧對抗關係,而伊朗這邊近似於一種商牧對抗關係,它的很多城市是基於貿易所形成的。


6. 處在整個歐亞大陸這樣一個東引西連北上南下的十字路口,伊朗是歐亞大陸上各大帝國、各大文明彼此互動、彼此交往時的必經之地,也是各種力量秩序演化的發動機。波斯帝國的第一個朝代,阿契美尼德王朝,這個王朝的主導群體來自哪里?來自南方,波斯的腹地,靠近波斯灣的位置。之後,把阿契美尼德王朝給幹掉的塞琉古王朝,它的主導力量希臘人從哪來?從西邊來。把塞琉古王朝幹掉的是誰?帕提亞王朝,又叫安息王朝,從北邊呼羅珊來的。後面薩珊王朝又把帕提亞王朝滅掉了,而薩珊王朝從哪來?又是從南邊來的。然後把薩珊王朝幹掉的阿拉伯倭馬亞王朝,又是從西邊來的,接著倭馬亞王朝又被阿拔斯王朝給滅掉了,就是第二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這又是從北邊呼羅珊來的。在這之後,還有一系列的突厥王朝、蒙古王朝,也都是從北邊來。還有個薩法維王朝,實際上是從阿塞拜疆那邊過來的,籠統來說,也算從西邊來的。之後就是禮薩汗了,他來自南邊。整個過程,你會發現它的朝代跟中國有點類似,只不過比中國複雜。唐以後的朝代,差不多是一個朝代由漢人主導,一個朝代由少數民族主導,一會南邊主導,一會北邊主導,一直到清朝,終於把南北給徹底統一起來了。在波斯這邊,也是一會由這邊的人主導,一會由那邊的人主導,只不過它處在十字路口上,要同時面對幾支力量,結果就是一會南邊人主導,一會西邊人主導,一會北邊人主導,如此反復。這樣的一個命運迴圈過程,跟它這種特定的地理結構、地理方位和周邊所能夠聚攏起的複雜多元的人群是緊密相關的。


▲ 阿裏·卡普宮,薩法維帝國時所建,用於招待外國使節


▲ 阿裏·卡普宮,薩法維帝國時所建,用於招待外國使節


7. 中古時代,我覺得在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有可能就是波斯人。當然這是特定意義上的影響力,因為中國這邊有大唐,西邊有阿拉伯帝國,都杠杠的。但實際上,內在於這些大的帝國當中的波斯人,對這些大的帝國的歷史命運的演化起到過極其重要的作用。中古時代歐亞大陸上一共有三撥人,差不多主導著整個歐亞大陸的貿易,分別是北歐的維京人、東歐的猶太人以及中亞的粟特人。粟特人在血統和語言上都是波斯系的,只不過波斯系分東波斯、西波斯,東波斯人裏面主要就是這些粟特人,而西波斯人是咱們通常所說的波斯帝國的那些人。粟特人當時作為一個重要的貿易群體,發展出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貿易技術。比如支票check這個單詞最初就是粟特語,後來作為一個外來語被歐洲的語言所引入。粟特人的貿易基本上往西一直到西亞,往東一直到朝鮮。像當時絲綢之路上面跑的商品,可能主要都是中國商品,但是具體對這些商品的貿易進行經營的人,則主要是這些粟特人。粟特人在這條路上有一系列的貿易據點。在中國內部,像長安啊洛陽啊,以及非常重要的被稱作唐朝的北京的城市,太原,當然還有河西走廊、長城沿線,這些地方都有很多的粟特商人、粟特人聚居區。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聚居,就是現在遼寧朝陽那個地方,出現了一個後來影響整個中國歷史的人物,安祿山。他父系是粟特人,母系是突厥人,但是他的自我認同為粟特裔。


8. 安祿山西元755年搞起安史之亂,動搖天下。為了平安史之亂,唐朝不得不向當時雄踞漠北的回鶻借兵,並承諾說,進入洛陽之後可以隨它搶三天。於是回鶻的牟羽可汗帶著騎兵一路南下,搶了三天之後,他帶走了三個來自粟特的摩尼教高僧,而這三個人到了漠北後,把整個回鶻給皈化成一個摩尼教世界了。伊朗最初的宗教是拜火教,也就是瑣羅亞斯德教,但是後來有高手出來,把瑣羅亞斯德教跟佛教以及基督教糅在一塊,形成了一個新的宗教,就是摩尼教。粟特人發現這邊有一摩尼教的地盤後,大量湧到了回鶻,並且給回鶻人創制了文字,替代了當時回鶻人用的那些突厥字母。而他們創制的這些文字在回鶻政權崩潰之後也一直留存了下來,今天印在咱們人民幣上的滿文、蒙文,那些字母就是粟特人留下的,一般我們稱之為回鶻體蒙文或者叫老蒙文。


9. 阿拉伯帝國的倭馬亞王朝把整個波斯地區都給征服後,把首都定在了大馬士革。要統治如此之龐大的一個帝國,那是需要有比較多的帝國統治技巧的,而這得有足夠深的文化和歷史積澱,才能做得成。所以阿拉伯人很快就發現自己搞不定了,於是內部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引起各種各樣的叛亂、起義。到西元750年的時候,又是在呼羅珊地區,起來了一個波斯人,帶人反抗,最後推翻了倭馬亞王朝,建立了阿拉伯第二帝國,就是阿拔斯王朝。阿拔斯王朝把首都從大馬士革遷到了巴格達,也就是遷到了波斯文化的核心區。因此,整個阿拉伯第二帝國其實是由波斯人所主導的,儘管它的哈裏發仍然是個阿拉伯人,但在內部真正起主導作用的是波斯人。波斯人,那是有上千年的帝國技藝的,懂得怎麼統治大帝國。於是從西元750多年開始,大半個歐亞大陸都籠罩在波斯人的影響之下。咱們這邊,東波斯人安祿山把大唐搞得一塌糊塗,然後西波斯人則把阿拉伯帝國給重構了一番,有了阿拔斯王朝。阿拔斯王朝的統治範圍往西一度到北非,往東一直連到中亞。那麼中亞實際上跟咱們的西域就已經掛上鉤了,再往東一直到遼寧朝陽,到朝鮮,甚至往北到漠北草原,當時都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處在波斯文化的覆蓋之下。


▲ 約西元750年的地中海地區


▲ 約西元750年的地中海地區


10. 進入近代以後,波斯成為了英俄博弈的一個舞臺。實際上,這只不過是它的古代歷史在更大尺度上的一個重演。歷史上,波斯的命運一直是由西邊來的、北邊來的以及它本土的人這三方不斷博弈、共生演化的一個結果。而這回,西邊來的是英國,北邊來的是俄國,但英俄博弈跟古代那些從西邊北邊來的有一個區別。在古代,甭管西邊來的還是北邊來的,一旦統治了波斯之後,就會把首都放在這邊,下麵這些人都是自己的子民,波斯裔的人該怎樣還怎樣,沒什麼變化,還是波斯帝國,只不過不是由波斯裔來當皇帝了。但是到了近代,英俄都不會把自己的重心放到這邊,而僅僅是當作勢力範圍。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波斯就類似於被瓜分了,喪失了它自己的主體性。這是波斯在近代的一個命運,而這個命運又跟工業革命相關。通過工業革命獲得現代化熱兵器能力的地方,在實力上肯定碾壓使用冷兵器的地方。這在哪都是一樣的,它是一個傳統對現代的問題。波斯也是這個問題,冷兵器搞不過熱兵器,只能被英俄給蹂躪。再一個,工業革命之後有了鐵路,有了遠洋的蒸汽輪船,大大提升了移動的速度,使得這些力量雖居於一個非常遠的政治中心,但仍然能夠遙控這邊,而在古代的技術條件下這是很難做到的,必須定都在地盤上。除此之外,近代的這套貿易玩法,又是波斯人所不適應的。所以,波斯的命運在近代就陷入到這樣一種自主性、主體性喪失的悲催狀態。



▲ 英國(獅)與俄國(熊)在波斯(貓)的競爭


▲ 英國(獅)與俄國(熊)在波斯(貓)的競爭


11. 對於有過偉大歷史記憶的民族而言,是無法容忍主體性的喪失的。那怎麼把主體性給帶回來呢?首先得把我這群人在精神上凝聚起來,而用什麼樣的一個精神資源來把我們這群人給凝聚起來呢?這又涉及到一個對於傳統的歷史資源、精神資源進行現代化的建構、現代化的改造的再蓄勢的過程。那麼有些可能就會過激,把傳統都給扔掉,但都扔掉,意味著偉大歷史記憶沒有了,那你的主體性的根基又在哪?所以既得扔掉又不能全扔掉,這是有過偉大歷史記憶的後發國家所面臨的一個特別困難的問題。這問題很多國家都解決得不理想,仍在繼續找辦法。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qqwwwa02&aid=177171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