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國從烏克蘭危機中“趁火打劫”——俄烏衝突系列評論之一
2022/03/31 21:07:40瀏覽89|回應0|推薦1
美國從烏克蘭危機中“趁火打劫”——俄烏衝突系列評論之一


編者按:俄烏衝突爆發已一個多月。一個多月來,美國政府和媒體沆瀣一氣,在烏克蘭問題上對中國橫加指責,顛倒黑白,混淆是非,造謠污蔑,企圖轉移視線,嫁禍中國。是可忍,孰不可忍。新華社特播發系列評論,一組六篇,目的在於澄清事實,回擊美方的不實之詞,揭露美國挑起戰爭、從中牟利的霸權主義本質。


新華社記者吳黎明


俄烏衝突牽動世界人心,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國際社會,都希望烏克蘭早日重歸和平。然而,美國《紐約時報》等西方媒體近來卻無端散佈謠言,誣稱中國“坐山觀虎鬥”“將在俄烏衝突中成為贏家”“希望從地緣政治變化中獲益”云云。


妄言“中國贏家說”,是美國罔顧事實,把他們大發戰爭財的邪惡心思生搬硬套到中國頭上。從“點火”到“拱火”,從“火上澆油”到“趁火打劫”,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四步曲”玩得讓人“由衷嘆服”。


新華國際時評:美國從烏克蘭危機中“趁火打劫”——俄烏衝突系列評論之一


第一步是“點火”——烏克蘭今日的戰火,“導火線”是由美國埋下的。長期以來,為了圍堵俄羅斯,美國祭出兩大手段:一是北約五輪東擴,二是在俄周邊大搞“顏色革命”,烏克蘭是美方重點經營的前哨。從2004年的“橙色革命”到2014年烏克蘭政治動盪,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最終點燃了俄羅斯與烏克蘭兄弟鬩牆的紛爭。


第二步是“拱火”——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前一段時間裡,美國不斷“拱火”,大肆製造緊張氛圍。去年12月,俄羅斯就安全保障問題要求美國和北約做出書面保證,美國根本不做實質性答覆,而是反復渲染戰爭威脅,並主導北約增兵東歐。美國前國會議員加巴德表示,美方只要保證不接納烏克蘭加入北約,就可以阻止戰爭爆發,但美國政府不這麼做。


第三步是“火上澆油”——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一邊口口聲聲反對戰爭,一邊向烏“遞刀子”,頻頻給烏方提供各種武器裝備,打造對俄制裁統一戰線,鼓動西方國家民眾加入烏方建立的所謂“國際反俄戰隊”……美方不擇手段,唯恐烏克蘭局勢降溫。


第四步是“趁火打劫”——精於算計的美國明確表示不會派美軍到烏克蘭與俄軍作戰,拒絕引火焚身,但卻一個勁鼓動俄烏衝突升級,目的就是要“趁火打劫”。西班牙國際問題專家胡利奧·裡奧斯日前發表文章指出,“華盛頓是贏家”。美國是拱別人的火,算自己的賬,打著“一石多鳥”的小算盤,嘴臉醜惡。


美國的軍工複合體是這場衝突的直接受益者,並且長期從中牟利。衝突發生後,包括德國在內的一些歐洲國家大規模提升國防預算,增加從美國購買各種武器裝備的投入,讓美國軍工企業樂開了花。曾在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工作多年的佛蘭克林·斯平尼日前在其博客中寫道,俄烏衝突讓美國一些人“開香檳慶祝”。豈止是軍工複合體,美國煽風拱火也讓該國銀行家、石油大亨從中賺得盆滿缽滿。


3月24日,美國總統拜登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北約總部出席北約特別峰會後的新聞發佈會。新華社記者鄭煥松攝


3月24日,美國總統拜登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北約總部出席北約特別峰會後的新聞發佈會。新華社記者鄭煥松攝


數十年來,美國一直通過製造“可控混亂”和“離岸平衡”維護其全球霸權和歐洲事務主導權。如今,美國的圖謀再次得逞。控制了有“自立”傾向的歐洲,孤立了老對手俄羅斯,還能把難民潮等苦痛留在大洋彼岸。俄烏衝突之後,追求戰略自主的歐洲被迫加強與美國緊密協調,這是美國近年來夢寐以求的跨大西洋關係“團結”局面。


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是光明磊落的。和為貴是中國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中方歷來主張和平,反對戰爭。中國長期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維護公平正義,始終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立場。中方對歐洲大陸重燃戰火深感痛心。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中國的友好國家,兩國爆發衝突,對中國沒有半點好處。俄烏衝突發生後,中方始終積極勸和促談,為和平發聲、為和平盡力,呼籲有關方面“談出結果、談出和平”。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qqwwwa02&aid=172779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