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何在烏克蘭拖垮俄羅斯?老CIA這樣打算盤
2022/03/26 19:18:07瀏覽121|回應0|推薦2


【導讀】 道格拉斯·倫敦(Douglas London)曾任中央情報局秘密行動處高級行動官逾34年,任職區域包括中東、南亞、非洲和歐亞大陸中部。


作為一名有實踐經驗的情報人員,作者在下文中勾勒出美國情報機構在俄烏衝突後,對於支持當地武裝叛亂的潛在方案。雖然作者回避提及如豬灣事件等失敗行動,但是文中大篇幅直白描述美國在非戰爭時期對敵對國家可以採取的軍事手段,著實令人不寒而慄。


在一個國際局勢趨向不確定化的時代,供讀者們批評參考。


【文/道格拉斯·倫敦 譯/熊宜安】


俄羅斯軍隊完成了對烏克蘭各地重要目標的襲擊計畫,並成功地奪取了關鍵設施和大片領土。從現在可以獲取的資訊來看,烏克蘭軍隊無法對抗俄羅斯強大的軍事實力。儘管有報導稱,烏軍在某些地區擊退了俄軍的攻擊,但綜合判斷,普京是唯一能決定烏克蘭命運的人。


我作為前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行動官員,曾在中亞服役,負責管理中情局反叛亂行動工作,對此有一定的專業看法。我認為普京已經制定出可靠的終局策略,否則俄烏衝突的代價會令其望而止步。但是,面對烏克蘭民眾的抵制和叛亂活動,普京精心策劃的計畫很可能會落空。


如果俄羅斯將進攻限制在烏克蘭東部和南部,還保有主權的烏克蘭政府不會停止戰鬥。它將獲得來自國外的軍事、經濟援助,以及國內人民的支持。但是,如果俄羅斯佔領烏克蘭全國,並在基輔扶植傀儡政權,一場更持久、更棘手的鬥爭將會開始。


普京將面臨一場漫長而血腥的叛亂,這場叛亂可能跨越多國邊境。叛亂甚至可能蔓延到白俄羅斯,撼動普京的堅定盟友、白俄羅斯總統亞曆山大·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的權力。不斷擴大的動盪可能會破壞哈薩克斯坦等俄羅斯周邊國家的穩定,甚至波及到俄羅斯自身。當叛亂開始後,結果將難以預料。普京現在可能尚未對即將到來的叛亂做好準備。


逃離祖國的烏克蘭難民(視頻截圖)


逃離祖國的烏克蘭難民(視頻截圖)


武裝叛亂策略可威脅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統治


縱觀歷史,許多大國都曾對小國發動戰爭,卻因無法止戰而深陷泥潭。短視之舉令佔領國打敗當地政府後更顯艱難。美國在1965年入侵越南、2001年入侵阿富汗、2003年入侵伊拉克時都是如此,而蘇聯在1979年的阿富汗戰爭中也面臨同樣的處境。在頑固的叛亂中,佔領國是難以維持在當地的統治的。


在這次俄烏衝突中,俄羅斯看似可以攻佔烏克蘭的大部分領土,但是平定烏克蘭所需要的軍事力量遠大於普京初期的估算。


由於俄羅斯的行動,反俄熱情和本土民族主義在烏克蘭高漲。在克裏米亞事件後,烏克蘭人在過去的8年裏一直在計畫、訓練和裝備自己,以預備俄羅斯的行動。


烏克蘭明白,美國或北約部隊不會在戰場上拯救它。因此,它的戰略並不是正面擊退俄羅斯的入侵,而是叛亂策略,讓俄羅斯的維護當地穩定的代價大幅提升到難以負擔的水準。


烏克蘭的地理位置會令後續的叛亂活動相對便利:接壤的國家中有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四個北約國家。而俄羅斯堅定的盟友白俄羅斯也與北約接壤,其西面是波蘭,而北面是立陶宛。這漫長的陸地線是美國和北約支持長期叛亂活動的有利因素。


如果美國及其盟友選擇秘密援助反對盧卡申科的政權,也可輕而易舉在白俄羅斯引發動盪。


烏克蘭西南部的莫爾達瓦也是一個可以策反的國家。雖然莫爾達瓦將中立立場寫入了憲法,但這僅是名義上的。莫爾達瓦曾有與美國和北約合作的歷史,而由於分裂的“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即德左地區)局勢持續緊張,莫爾達瓦與俄羅斯的關係冰封三尺。


德左地區是莫爾達瓦和烏克蘭邊境上的一條狹長地帶。俄羅斯支持這個分裂主義實體,並以“維和”的名義派俄軍駐守。但此舉將推動莫爾達瓦向西方靠近。去年11月,親西方的莫爾達瓦前總理馬婭·桑杜(Maia Sandu)再度當選,擊敗了當前親俄的總統伊戈爾·多東(Igor Dodon)。雖然莫爾達瓦未必會公開挑釁俄方,但桑杜可能願意暗中與烏克蘭抵抗組織合作。


正如美國在越南和阿富汗的失敗教訓中所學到的,若叛亂分子擁有可靠的補給線、充足的戰鬥人員儲備和邊界上的避難所,就可以無限期地維持攻勢,削弱佔領軍的戰鬥意志,並耗盡敵國內對佔領軍的政治支持。而俄羅斯在試圖越境伐叛而進入如波蘭等國之前也必須三思,因為這樣的行動可能會引發俄羅斯與北約的軍事對抗。


美國及北約是支持烏克蘭武裝叛亂的重要靠山


美國是烏克蘭叛亂的支持者中,最主要也是最必要的後臺。在奧巴馬和特朗普政府期間,美國在回應俄羅斯的網路攻擊、散佈虛假資訊和軍事擴張主義時,表現得相對克制。美國不希望引發無法控制的局勢升級,因為俄羅斯很有可能挺身走險報復美國銀行、企業和基礎設施。


然而當今的拜登政府在與俄羅斯打交道時,並沒有那麼猶豫不決。為了應對俄羅斯的行動,他們曝光了與俄羅斯有關的駭客,追回了通過網路攻擊贖金被竊取的資金,引渡俄羅斯寡頭到美國受審,並將有關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行動計畫解密以團結盟友並塑造媒體敘事。


戰後,如果一個獨立的烏克蘭繼續存在,無論是由基輔還是利沃夫統治【譯者注:利沃夫是烏克蘭西部最大的城市,作者指代烏克蘭失去基輔的情況下被迫調整首都】,美國都可以公開為烏克蘭提供武器、軍事訓練和資金援助。基於當前美軍為烏軍提供的軍事培訓及物資支援的合作機制,我們可以合理地推斷,中情局與烏克蘭的情報機構也可以如法炮製。


如果俄羅斯完全吞併烏克蘭,美國及歐盟的援助將被迫轉到地下活動。在非戰爭時期對主權國家進行軍事對抗必須是秘密行為,比如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在阿富汗利用聖戰者對抗蘇聯,或是2003年入侵伊拉克前利用庫爾德人對抗政府,還有十年前在敘利亞利用反對派對抗阿薩德政府。


在敵人內部發動攻擊需要總統的支持,並得到國會的資助。當然,美國在烏克蘭對俄羅斯的行動可能已經開始了,對於當前局勢變化可能僅需白宮在國會通知備忘錄稍加調整即可。


支援武裝叛亂作為一種對外手段,深深刻在中情局的基因中。戰略服務辦公室【譯者注:即中情局的前身】就是為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支援法國、荷蘭和東亞的抵抗力量而成立。中情局最近數十年在阿富汗、伊拉克和敘利亞支持和打擊叛亂分子的經驗,為對抗俄羅斯的現代常規部隊做好了準備。美國可以幫助烏克蘭武裝叛亂分子打擊具有最大軍事價值和心理影響的目標。


今年1月,雅虎新聞報導了中情局對烏克蘭精英特種部隊等情報人員的秘密培訓專案。該專案是奧巴馬政府在2015年啟動的,針對的是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裏米亞的行為。根據新聞報導,該專案包括向烏克蘭派遣中情局的准軍事人員。隨著時間的推移,專案將在當地生根發芽。最初的學員將會成為教官,持續傳播所學的知識。


圖為今年1月雅虎新聞對中情局在烏克蘭活動的報導


圖為今年1月雅虎新聞對中情局在烏克蘭活動的報導


圖片來源:雅虎新聞官網


美國和烏克蘭的官員們為這一天已經準備很久了。我自己預估,一個抵抗俄羅斯的地下組織已經有了通信基礎設施、情報收集能力和行動計畫。而且,前期支持抵禦侵略者的防禦策略,可以較快轉變為針對佔領軍的騷擾策略。


叛亂行動的沙盤推演


反俄的叛亂行動無疑將面臨障礙和挫折。普京已經認識到在烏克蘭會受到長期的抵抗。美國官員曾聲稱,俄羅斯政府保留著一份烏克蘭政治和安全官員的通緝令,在佔領之後就將相關人員進行逮捕甚至暗殺;同時,克里姆林宮還存有親俄人士的名單,可以協助運作傀儡政權。這說明俄羅斯將迅速採取行動鎮壓叛亂,包括消滅潛在的武裝叛亂領導人和推動者。


在烏克蘭,凝聚針對俄軍的叛亂力量,並達到其戰略目標,可能需要多達幾年的時間。在2002年的喀布爾和2003年的巴格達,即使作為一名美國人,我也可以毫無顧慮地走在街上或在咖啡館裏吃飯。但一兩年後,叛亂行動成熟,我就不得不穿上防彈衣並安排保鏢團隊用重型裝甲車護送,以免遭到伏擊。


現代技術的進步給叛亂行動增加了難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越南戰爭和蘇聯入侵阿富汗期間,有組織的遊擊隊可以分散到農村或山區。但現代的無人機、衛星和熱成像技術,令遊擊隊的撤退變得更加困難。叛亂分子將進行越境襲擊,但持續的軍事行動將需要本地居民配合。


塞爾維亞球迷拉橫幅列美國入侵史(視頻截圖)


塞爾維亞球迷拉橫幅列美國入侵史(視頻截圖)


“內應”們表面上過著正常的生活,但私底下需要安排武器和通訊,協助叛軍回避俄羅斯的偵查。雖然俄羅斯人將把襲擊者認定為恐怖主義分子,但西方國家的人會稱讚其為自由的捍衛者。


在叛亂行動的初期,俄羅斯很可能利用已經收集多年的情報,搗毀大部分組織,並快速抓捕叛亂頭目。但是叛軍將比一支龐大的、有組織的軍隊更快適應情況。同時,新的頭目將得到磨練並迅速成長。叛軍的快速適應性將成為獲勝的巨大優勢。


俄羅斯希望將軍事活動限制在親俄地區,因為當地民眾更傾向於接受俄羅斯的統治;也有可能以閃電般的速度完成軍事行動,在抵抗行動成型之前佔領並控制烏克蘭全境。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俄羅斯的軍事優勢將逐步減弱,因為它的敵人正從一支有組織的軍隊轉變為分散的、靈活的叛軍力量。叛軍將對俄軍製造傷亡,並打擊其士氣。與此同時可以進行信息戰,大肆宣傳烏克蘭平民遭屠殺和俄羅斯軍人的犧牲,將在俄羅斯境內散播反戰情緒並破壞俄政府的“作為解放者”的官方敘事。


普京發動這場非必要之戰的動機仍是爭論的焦點。在未來幾周內,隨著俄軍的進攻,俄羅斯的戰爭目標將會逐步明確。假如普京打算最大化目標收益,如重劃俄烏邊境或推翻烏克蘭政權,則叛亂是不可避免的。無論是對於普京,還是他的對手,當前局勢已經完全失控。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qqwwwa02&aid=17237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