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許多集體所有制的印刷廠,普遍存在著這樣的一種情況: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一直以完成機關交給的訂單(或任務)為目標,很少為社會服務,這在很大程度上使企業管理粗放,效能低下。企業的效能不好,員工薪資水平低下,面對市場難以應付。如果不改變現狀,解放思想,開拓市場,強化為社會服務的功能,就必然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被淹沒。所以實現精細化管理,深化改革,全面提升企業的綜合實力,成了唯一出路。
一、實行人員管理精細化,提升員工素質
企業要發展,人力是第一資源。面對一方面人員過剩,另一方面急需的技術高超、訓練有素的人才嚴重不足矛盾。企業應該大膽進行改革。讓一些年老體弱的員工推出崗位,讓年富力強的青年人脫穎而出,形成良好的人才競爭機制。吉林省稅務印刷廠在2007年為了合理評定員工技術業務能力,激勵員工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企業進行了全員技術業務等級評定,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各項能力,參照等級標準技術申報,廠評審委員會根據實際情況予以審核,依據員工的技術、業務能力發放技術業務津貼和獎金,這種方式使得每個員工都能積極挖掘自身的潛能,主動提升自身素質來滿足工作需要。
二、實行物料管理精細化,促進節約
印刷企業的物料消耗占成本的絕大部分,控制好物料就能節約資金,降低成本。在物料管理上,企業不應該再是憑人腦和賬本記憶,而是納入計算機進行管理。每種物料建立檔案,對性能、產地、規格、價格等要有明確記錄以及對該物料負責的人員,設置物料的最低儲備線。讓物料的清理和盤點變成日常工作,所有問題都會一目了然,更加透明公開,提高物料利用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同時還應定期對節約物料的員工進行獎勵,對浪費物料的員工進行處罰,節約挖掘工作會受到明顯成效。
三、實行生產管理精細化,提高生產效能
產品加工的過程實際上是各種信息的集合,粗放管理條件下,機器材料和人員的結合,也能生產加工出產品,雖然大圖輸出任務也可以算做完成,但往往是質量和效率低下,問題成堆。企業一方面應該及時更新生產設備,另一方面把生產流程管理進一步細化,層層明確和落實責任,機器、材料和人員的選配都將以生產加工出優質產品為標準,加工的過程不僅要憑人員的經驗,更應該重視加工的程序和標準,工作人員加工前要對數據進行核實,加工要將加工信息進行計算機確認,生產進度能否保證工期,使用的物料是否有結余,產品質量是否合格等等數據都及時上報,管理部門全過程進行跟蹤,從而形成靈敏、高效、順暢的生產流程管理機制。
四、實行質量管理精細化
印刷產品的質量保證來自于印前、印刷、印后過程的正確管理和加工,而這一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流程。企業應該依據這個流程,運用現代化手段的計算機軟件幫助企業完成質檢的控制,避免外行看不到,內行個人說了算的弊端,正真實現對客戶負責,對產品負責的目標。
當前印刷企業面臨著發展迅速,競爭異常激烈的印刷市場,特別是在應對當前的危機中,印企應該堅信:功夫在其內。只有把活做得精細了,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全面提升企業的實力。 文章來自環球印刷資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