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29 16:12:25瀏覽2203|回應0|推薦3 | |
三洞板繩套結(Puzzle boards with three holes and rope circle) 是找不到正式名稱而硬取的名字。 它的組件通常有三: 1.長方形木板,上面穿有三洞。共兩片。 2.繩圈。 3.穿洞的小木塊(用來混淆視聽)。 (穿有三洞的木板。一套有兩片) 它的玩法極其簡單,就是將纏在木板上的繩圈移去即可。 其中第三項的小木塊應有巧妙應用的地方, 但本文先暫時不予討論,故略之。 當年我購買此益智玩具,動機僅單純為了收藏。 因為它的難度實在太低了。 後來前幾天拜讀陳文錫先生所撰之「圈套」一文, 才徹底瞭解它的玩法是什麼: http://blog.udn.com/chendon/3529874 (陳文錫的「圈套」) 該文展示十二種不同的綁結法 令人歎為觀止! ◆「一端型」類的解套益玩 這種以繩圈為主角的益智玩具, 有很大的比例都是屬於「一端型」的。 當然,繩圈沒有所謂的「端點」, 這裡所謂的繩端指的是將繩圈拉成一長條所言。 通常的結構如下所示, 左側固定在牆壁等巨大的物體上,稱「固定端」。 右側綁在木板上,是謎題的主要本體,稱「操作端」。 操作端必須僅有一端,才能發揮謎題本身的難度。 否則如上面第二個圖,固定端所依附的物件過小, 這時只要將操作端的繩子套過固定端, 或是將固定端那「不穩固」的圈狀物件移去, 那麼整個結就自然瓦解了。 因此簡單的說,這種「一端類」的益玩, 其實並不適合做掌上型的益智玩具。 比較適合固定在大型的展示架上, 否則固定端將無法發揮維持繩結的功用。 三洞板繩套結很明顯無法提供,強而有力的固定端。 為了彌補這個缺點,只能夠在玩它的時候, 事前耳提面命的提醒自己或對方,只能操作繩圈的其中一端。 不然就是直接藉助大型物件,來充當固定端的後盾了。 ◆十二種綁法簡圖 以下,是我將陳文錫先生所揭示的十二種綁法, 以簡單的線條取代的簡圖。 這些結都可以僅用一個操作端就能綁成。 如果覺得綁上去太難, 可以先不設固定端, 將繩圈的兩端都用來打結。 當繩結形成後,接著再把餘下的那端固定住, 正式開始解題,盡力嘗試把繩圈從木板拿下來, 但從頭到尾不去碰固定端。 一般而言,解套會比綁結來得容易一些。 簡圖中我寫出打結的次序。 其中⊙代表向下方往上引繩; ⊕表示繩端由上往下穿去。 但為了避免道出謎題的答案, 因此我將「勾繩」的動作以「藍色方框」表示。 ※勾繩:將繩圈前端設法環住某一段落的繩圈。 一、基本型1、2 二、心心相印、愛心 三、幸運草(這是我最喜歡的綁法) 四、步步高 五、八八大順 六、剪刀 七、皇冠(綁法其實和「八八大順」很像) 八、后冠 九、其他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