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三十七頌 -- 無著賢菩薩
1 . 此生幸得暇滿船,自他須渡生死海,故於晝夜不懈怠,聞思修是佛子行。
2 . 貪愛親眷如水盪,瞋憎怨敵似火燃,癡昧取捨猶黑暗,離家鄉是佛子行。
3 . 捨離惡境惑漸減,棄除散亂善自增,自心清淨起正見,依靜處是佛子行。
4 . 長伴親友須離別,勤聚之財必捐棄,識客終離客捨身,捨世執戀佛子行。
5 . 伴隨惡友三毒盛,聞思修德漸壞少,慈悲喜捨令退失,遠離惡友佛子行。
6 . 依善知識罪漸消,功德增如上弦月,珍惜智慧聖導師,重於自身佛子行。
7 . 自身仍陷輪迴獄,世間神祇能護誰?應依殊勝無虛者,皈依三寶佛子行。
8 . 諸極難忍惡趣苦,世尊說為惡業果,縱須捨命為代價,亦不造罪佛子行。
9 . 三界樂如草頭露,均屬剎那壞減法,不變無上解脫道,奮起希求佛子行。
10. 無始劫來慈憫恩,諸母若苦我何樂?為度無邊有情故,發菩提心佛子行。
11. 諸苦源於貪己樂,諸佛生於利他心,故於自樂與他苦,如實修換佛子行。
12. 縱他因貪親盜取,或令旁人奪我財,猶將身財三時善,迴向於彼佛子行。
13. 我雖無有何罪過,竟有人欲斷吾頭,然以悲心於諸罪,自身代受佛子行。
14. 縱人百般中傷我,醜聞謠傳遍三千,吾猶深懷悲憫心,讚嘆他德佛子行。
15. 若人於眾集會中,接我隱私出惡言,尤視彼如善導師,恭敬致禮佛子行。
16. 護養於他若己子,其反視我如仇敵,仍以慈母憐病兒,倍加悲憫佛子行。
17. 齊若等同或低劣,心懷傲慢侮蔑我,吾亦敬彼如上師,恆常頂戴佛子行。
18. 縱因貧乏受輕賤,復遭重病及魔障,眾生罪苦已代受,無怯儒心佛子行。
19. 雖富盛名眾人敬,財富等齊多聞天,猶觀榮華無實義,離驕慢心佛子行。
20. 倘若降伏內瞋敵,外敵雖伏旋增盛,故應速以慈悲軍,降伏自心佛子行。
21. 三界欲樂如鹽水,渴求轉增無饜足,於諸能生貪著物,即刻捨離佛子行。
22. 諸法所顯唯自心,性體本離戲論邊,不著能取所取相,心不作意佛子行。
23. 遭逢心喜悅意境,應觀猶如夏時虹,雖現美麗內無實,捨離貪執佛子行。
24. 諸苦猶如夢子死,妄執實有極憂惱,故於違緣逆境時,當觀虛妄佛子行。
25. 為求菩提身尚捨,身外物自不待言,布施不盼異熟果,不求回報佛子行。
26. 無戒自利尚不成,欲求利他豈可能﹖故於世樂不希求,勤護戒律佛子行。
27. 欲積福善諸佛子,應觀怨家如寶藏,於眾生捨嗔惡心,修習寬忍佛子行。
28. 見求自利二乘人,勤修行如救頭燃,利眾生為善德源,歡喜精進佛子行。
29. 甚深禪定生慧觀,摧盡業障煩惱魔,知己應離四無色,修習靜慮佛子行。
30. 五度若無智慧導,菩提正覺難圓成,認知三輪實體空,智巧合一佛子行。
31. 若不省察已過錯,披佛外衣行非法,故當恆常行觀照,斷除己過佛子行。
32. 我因煩惱道他過,減損功德徒退轉,故於菩薩諸缺失,切莫議論佛子行。
33. 因求利敬起爭執,聞思修業漸退轉,故於親友施主家,捨離貪戀佛子行。
34. 粗言惡語惱人心,復傷佛子諸行儀,令人不悅之惡口,捨棄莫說佛子行。
35. 煩惱串習難對治,覺智之士正念持,貪嗔癡心初萌起,即時摧滅佛子行。
36. 無論何時行何事,應觀自心之相狀,恆繫正念與正知,成辦利他佛子行。
37. 由此勤修所修善,為除眾生無邊苦,咸以三輪清淨慧,迴向菩提佛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