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對於河流,我們從未真正溫柔
2009/08/24 21:44:07瀏覽2012|回應7|推薦36

我想,或許只有日本的鴨子,才能夠在夕陽時分,如此悠閒吧!
河上鴨子們埋首水中就是「頭到、小魚來」,完全不用為了求生存地盤,彼此惶恐著或爭奪著。
日本京都市區,這條擺明了以「鴨」命名的河流「鴨川」,傍晚五點半鐘在河岸的這端望向那方,日落餘暉在河畔少女們的身後溫暖成一片輕鬆燦爛,確實好個「只羨鴨鴨不羨仙」!
於是讓人不禁想著,如果追求一種更為悠閒無憂的生活,是鴨子們的一種「生存的本能」,那我們在台灣從早到晚,整天思慮著工作的得失情緒,是不是一種可憐或病態?
還是說,我們自己的島嶼從南到北的所有城市之中,都缺乏一條真正讓人「倚水而居」,或者至少能夠悠閒「靠岸而坐」的親水河流?
沒有了親近河流的機會,我們所有在城市生活中的美學體驗中,是不是便因此少了某一份最「潤澤自在」的氣質了呢?
台灣的政治與媒體裡,那種讓人恨不得能「一切亂象,隨波而去」的渴望,就是因為我們周遭沒有一條河,能幫我們辦到呢?


這次「莫拉克」慘重災情,台灣幾條大小河流,成為一群致命的「殺手」。
如今,所有正在進行規劃的防洪整治計畫,幾乎都是將「河流」視為敵人;一切規劃都是為了「防堵水患」,並且繼續一廂情願的認為,只要築以百年洪荒的極致高堤,必然可以人定勝天。
但事實上,已經有許多學者指出,台灣山地與平原的高度落差,乃至河流地形本身的短距,原本就已經注定了台灣一旦「天有風雨」,就會「人有潦澇」!
這些年來,台灣「「水土保持」、「水資源規劃」,乃至「國土保育開發」,整個對於河流整治的「計畫規模」不斷上綱,政府也逐步將「預算編列」提升到一個空前的地步。
但面對如此還是「風雲難測」,卻始終沒有任何水利專家、環境學者,敢真正拍胸脯保證,究竟要怎麼做,才可以讓台灣所有的村落城市,高枕無憂!
這讓從過去以來,台灣整個水利重建的人力資金投入,如同「買保險」一般,只能提供一份想像,而無法讓安危真正落實。


日本的島嶼地形與台灣相近,面對主要來自太平洋的颱風襲擊,情況也相當。
但對於日本全國河川的整治,日本多年來投入非常高的預算,以獲取基礎的「研究資源」:這包括長期從空中衛星、河流上中下游的觀測設備,以及政府、學術單位,與民間團體的投入追蹤,特別是能夠將研究成果多方分享,以共同面對「河川」問題。
但與我們在台灣方面經常聽到「治水」的概念不同,日本水利建設的原始動機,卻是來自日本文化層面中「對河流的一份情感」!
日本人並不與河流為敵!對於整個人類文明幾乎都是「傍水而居」為起點,特別是一切農林漁牧的生存可說是「無水不能」;除了這樣的本質考量之外,日本文化對於「小橋、流水、人家」構成的幸福家園概念,無論是在古代文學作品,乃至當代電視連續劇中,都經常有深刻的描述。
而在日本中、小學校的教育當中,更是經常用「親水情感」的主題角度去加強這點;這讓日本年輕人,也酷愛到河邊活動散步。
日本對於整個「水利建設」,可以說到達一種「水文(文化)建設」的層次!這讓民眾的常態生活與河流小溪之間,孕育出一種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的美學層次。


但無論日本的治水概念如何充滿獨到的「美學思維」,其背後依然是基於非常嚴謹的「數字紀錄」。
不過,日本對於水文的「研究數字」是如此全面研究與精準掌握,從來不是台灣向來一味只在意的「預算數字」而已!
日本整個從政府到民間的各類機構與組織,長期持續開展的研究項目之「多」,最近在日本各地的都廳,都有「全國河流水利及文化展覽」;當中除了介紹最基本的「防洪疏浚」與為此專門研發的「工程工法」之外,日本甚至在這廿多年來,更進一步在「污染控制」、「生態保育」,乃至「溪流原生物種的恢復」各方面,逐一開展出更多元有心的成果。
而這些官方民間機構所為,都是源自於那一份對於河流的情感初衷!
這當中與台灣最明顯的差異就是:日本對於河流的「河岸利用」,幾乎很少會看到那種「與河爭地」的狀況,別說是民間「種菜種田」「建房蓋地」,即使地方政府也幾乎不會去考慮「開闢停車場、籃球場」之類的河岸「附加功能」。
除非在一些河流的出海口岸,由於地底下另有修築疏浚的河道,上面才可能有一些「公園、路燈、長椅」的休閒區域。否則除了堤防上的人行走道之外,河堤內的綠草河岸是屬於河流的,頂多有一條人們可以步行或騎自行車的步道,也已經到達極限!


前陣子總是看著南台灣殘酷不仁的河流,這使得我今天傍晚坐在夕陽下這著名的京都「鴨川」旁,忍不住去感受著日本河流的規劃建設,如何在充滿「喧嘩與悠閒」「理智與情感」的衝突之間,找到某種均衡。
鴨川旁,就是這座京都城市,最為人潮擁擠、車水馬龍的「四条」商圈。
但一眼望去,沿著河流的一片綠意樹影,顯然才是整個城市視覺設計的主要色調。人們忙碌或悠閒的身影,相融於河流的場景之中。即使是兩岸的商家們,縱使有著各種美食、咖啡等各種玲瓏滿目的招攬設計,一眼望去仍然可以看得出他們是「以河為尊」的!沿河的店家配合河流,俐落的築起迎風眺望的延伸樓台。
這就是日本,即使在「最商業功利、最現實競爭」的位置,仍然懂得向「環境的自然美感」謙虛低頭,這才讓人們得以因此共享並領略自然之美。
於是,這也讓人清楚看見一種以「人文精神」為本的規劃美學!任何的建設規劃,不應該只有「工程的角度」,我們可以從日本看見那種融合,或者甚至超越了那些原本屬於「剛性建設」的常態規劃!


對照著台灣,從過去到眼前的災後,台灣對於全台河流的整治,無不採取這種「只懂得水泥土石」,想盡辦法對付河流的「剛性思路」。
都美其名說是要「以防治水患災害為先」!但背後對於整個台灣大自然環境,台灣因為缺乏在對待本質上有一種「情感的細膩」,因此整個河流整治計畫考量的角度,即使在「河川與民眾」誰為主為客?究竟誰是「保護者與被保護者」之間的矛盾,概念想法便不夠全面、也不夠嚴謹!
於是,河流整治了半天,我們最終看見的,屢屢卻是一次又一次次「挖東牆、補西牆」的填土造堤。一旦風雨來襲,甚至因為「堆放在河岸的土石」,竟然有可能成為這次土石流「滅村」的主因!

我相信在台灣,其實許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
1. 為什麼每次好不容易重新興建好的沿岸公路、隧道、橋樑、堤防,又一個風雨來,就又坍塌?
2. 究竟是台灣的水文地理狀態這麼「高深莫測」,一切水利工程建設只能抓瞎?
3. 或者,其實每一個重建工程的計畫中,向來都只有「工法經驗預估,與施工預算計畫」的單薄層面?甚至連原本崩塌的位置,所有「前後上下」的地質狀態,到底有沒有足夠深入縝密的調查研究?
而這些問題之中,都還沒包括眾所皆知的「人謀不臧」「大中小包」「偷工減料」問題呢!

而一旦這些基本的疑慮未除,倘若今後整個政府在「莫拉克」之後,對於全台灣水利建設,乃至「國土開發保育」如此高遠的層次,仍然還是這種「純粹搞水利工程的剛性心態」!而面對防洪成效在颱風來襲檢驗成果,卻又是把一切推諉於「雨量創紀錄」!
特別是假如今後整個重建經費投入的預算比重,也仍然還是侷限在所謂「沿河修堤」的工程建設為主,而完全沒有將足夠的比例,放到通盤進行包括「水文資料長期調查、地質變化持續觀察」等等,作為真正的「重建數字基礎」!
那這樣,今後接下來台灣每一條大小河流,從水利重建到橋樑工程,還是持續出現「做一個、風雨後、垮一個」的荒謬窘境,將是絕對無法避免的!


大自然給人悠閒歡愉,也讓人害怕敬畏。這次颱風災情,讓我們深深領略了後者。
但倘若對於大自然當中才這麼個小角色:「河流」,我們都還是那種傲慢整治的心態;我們不妨想想,你我倘若是河流有思有情,你我將會怎麼回過頭來,「教訓這些蠢蛋的人類」?是你們人類無情佔用我,還是我河流無情毀掉你?

在台灣,我們始終對於身邊的「河流」,缺少一份「深邃的敬畏」與「溫柔的情感」;而這便終究讓我們失去了「生活的美感」,甚至關鍵時刻失去了「身家的安全」。
從來沒有「為河流多所設想」的我們,所擁有的河流在都市中的場景關係,也只是公園、籃球場、停車場或自行車道旁邊的一條「水道」而已。
於是,我們從來都不會有,這些像京都「鴨川」河流上悠閒捕食的鴨子們!也不會有河岸旁,傍晚悠閒拿手機互拍的美少女們!更不會有堤岸外憑欄眺望、華燈繽紛的商業圈!
而以台灣的政治思路與施政概念,我想,說不定這些場面永遠也不會出現呢!
人在京都面對眼前這群夕陽中,竟然比我們生活在台灣的所有人,都還要悠閒幸福的「鴨子」們,我這「憂河、憂民」的傢伙,竟然忍不住嫉妒到想起「薑母鴨」這個惡念起來了!
對於河流,我們從未真正溫柔!這是否才是大自然無情浩劫的最初起點呢?
那些我們賴以為家園的台灣河流,或者應該說是那些即將為災區重建家園的「台灣河流整治工程」,最終何時,才能給我們真正的「生存安全」,以及真正的「生活之美」呢?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werecho&aid=3254580

 回應文章

摸 象 或 (不?) 著 木目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華江雁鴨自然公園(台北市)
2009/08/27 20:24
http://blog.udn.com/elaine23/3263558

華江雁鴨 ,老僧入定,如如不动 !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溫柔敦厚
2009/08/27 15:31

逝者已矣, 台灣人的價值觀只見利勇為, 溫柔敦厚早已不再!!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何謂「真正溫柔」‧‧‧
2009/08/25 21:53

像日本一樣就是「真正溫柔」麼──

如果不能深入分析與掌握問題,如此論述恐怕只是記者的譁眾以取寵的文字吧──

知道嗎,日本當年輸出了多少污染工業來台,更早日本砍伐了多少檜木回日本──在安於雁行序列的經濟發展概念下,台灣永遠不自知地必然落後於日本,日本的不能不停滯,而台灣將仍永遠不可能與日本比肩‧‧‧

如果日本的發展就是您所謂「真正的溫柔」,我想台灣更需要「自己的溫柔」‧‧‧否則除了誰願意接受我們的污染工業‧‧‧‧就所知,雁行下,前者必然利潤率遠高於前者,它們的溫柔往往與高利潤率有正相關,那麼我們是否應有「自己的溫柔」呢‧‧‧

泥土有感


摸 象 或 (不?) 著 木目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
2009/08/25 21:29
台灣 / 日本 地理相似,太平洋火山島,面積差十倍,人口差五倍。

如果 台灣搬 10,000,000 一千萬 人 到日本,拿 台灣 / 日本 相比,方為公平 !

若 台灣 真 搬 10,000,000 一千萬 人 到日本,京都 還剩有幾隻野鴨 ?

日本: 2009 March,127,076,183 人,374,744 sq KM

台灣: 2009 June,23,063,027人,35,801 sq KM

台灣人 的 前途 ? 36 計,走為上 ?
http://blog.udn.com/mbr8879576/1309004

懇請不吝賜教?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哈~
2009/08/25 21:25
薑母鴨。: p 

MABLE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應加強人文 美學教育
2009/08/25 11:50

你好   

在華人思維裡 常鼓勵  人定勝天哲學

忘卻供養我們的大自然  忘了謙卑

臺灣一流人才走向醫界  法律  理工 商界

基礎的人文關懷  品德教育  美學

這兩年才被重視   來者可追

盼  臺灣會愈來愈好


Mable

GW Charles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感概
2009/08/25 00:13

以前我們常常會說

現在怎樣虐待你的身體 , 以後你的身體就會怎樣虐待你

以後我們可以沿用

現在怎樣惡整我們的環境 , 以後這環境就會怎樣惡整你


To fight for the truth you believe and to pray for the
persons you have ever lo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