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4/30 14:42:22瀏覽1456|回應4|推薦11 | |
馬英九推出的「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在島內引起擾攘紛紛。尤其台灣政壇繼阿扁之後好一陣子沒有的「反派角色」出現,因此包括立委邱毅在內許多「沒有伸張正義就活不下去」的政壇人物,紛紛跳出來大加抨擊。陸委會主委是否就該在兩岸政策上「溫良恭儉讓」,是另一個角度;但就行政程序的基本思路來看,人家都還沒走馬上任見真章就先「抹綠」「抹獨」,只是深深顯示著台灣政壇與媒體兩大口水亂源,還是習慣老劇情、舊戲碼,在國民黨執政後還是沒兩樣。 此刻大概在瞬間能幫馬英九立即解套的,只有「北京的態度」。馬英九已經公開表示,邀請賴幸媛的主因是為考量台灣其他支持綠營「五百多萬」民眾的觀瞻,希望容納多元思考,並且化解未來在兩岸開放政策上的種種內部衝擊。賴幸媛在兩岸交流的利益中,對台灣「弱勢族群」影響向來的嚴審態度,也是馬英九邀請她的另一大重點。平心而論,這個角度是適合北京方面多所思考的。 過去北京方面「寄希望於廣大台灣人民」的多次宣示,基本上從兩岸交流這幾年的熱度來看,所謂其他「七百多萬」人因為著眼於經濟發展的需求現實,對於兩岸敵對的態度確實已經鬆解。接下來,北京最重要的對台工作,毫無疑問就是要「如何有效化解其他五百萬人的敵對態度」!尤其這個牽涉到從北京的角度而言,「台獨份子」最懂得利用的民意支持能量,如何令其沒有機會死灰復燃。 也就是說,北京方面要如何透過馬英九,以及馬英九所在意、卻也同樣沒把握對「五百萬人」的有效兩岸施政,讓這些台灣多數為中南部或中下階層民眾,開始對中國大陸的敵對態度產生結構性的變化,才是北京方面是否具備洞悉對台政策長遠佈局的眼前考驗。 此一重要的命題,多年來始終是北京方面難以「直接觸及」的。即使早先透過「進口台灣農產品」等具體優惠政策,仍然大多被國民黨人士攔截了其中好處,最後落得台灣中南部農民多所抱怨白忙一場!因此,倘若在馬英九的內閣機制中,出現像賴幸媛一般,足以成為一種代表「五百萬民眾」的對話介面,同時又能在馬英九本身必然謹慎保守的控制中,不致在兩岸政策出現太大政策反覆或碰撞的機會;北京方面何妨慷慨表態「給賴幸媛一個機會」? 不過是這麼一位在過去兩岸關係中其實「名不見經傳」的賴幸媛,倘若北京還真的為她在陸委會的這個位子,而放大解讀並且芥蒂不已,那整個大陸對台灣各個研究組織智囊都應該開除了!是擔心李登輝的兩岸思路復辟?是給馬英九「下馬威」以表示北京並非全盤買單?還是對於過去所有「獨」派成分的人士,都必須在兩岸關係中殲滅無存? 特別是今後北京方面所有「善意」的表態,絕大部分可能都會被兩岸各方協調通道,攔截為「他們的功勞」之際,北京只有回復到以「主軸的、大格局的、直率的」對馬英九的領導體系而在兩岸談判方面確實坦然與誠信,才能真正傳達到台灣基層民眾心中。 因為,北京方面必須瞭解這次總統大選的真正意義,那就是:馬英九的當選「並非民眾選擇國民黨」,而是選擇「給台灣的未來一個新機會」,選票真正是投給「台灣的未來」!北京所有開放交流的措施,只要在這個關鍵的心態上確實同步共振,自然不會招致外界的誤解,或受到國民黨內鬥份子的利用,也才不會讓北京在意的初熄的「台獨勢力」獲得重生的槓桿機會。 特別是馬英九透過賴幸媛的人事安排,某方面對呈現過熱的兩岸開放態勢煞車,其實對於兩岸都不是壞事。目前各方只著眼在幾項具體政策的時間表,然而,兩岸直航之後,若不時有大陸軍機貿然起飛,無論兩岸乃至國際勢力這將作何感想?另外,開放陸客觀光之後,若來的都是隨地吐痰、四處插隊喧嘩、挑釁兩岸敵對的「深紅」觀光客並且未受節制,會不會跟中南部周遭「深綠」民眾嚴重衝突? 兩岸開放已經勢不可擋!但兩岸開放在各項政策的擬定之後,未來將有更多「事務性、技術性特別是『文化性』」的衝突與問題,必然要能調解預防;兩岸開放政策若是良藥,自然不用「又多又急」,重要是「有效且無副作用」。馬英九的內閣人事許多新人面孔,特別都是著眼在「注重弱勢」的「微觀」層面。倘若這「五百萬人」確實在兩岸交流的實質「意義」與「利益」上均是相對弱勢,陸委會主委一職從「開放的攻勢」調整為「防弊的守勢」,不正才是對北京與台北此刻最佳的定位? 北京方面若不能以開闊的胸襟,樂見「藍」「綠」之間產生對話融合介面,今後將何以透過「藍」,進行更艱難的「紅」「綠」對話?這應該是北京方面思考馬英九對賴幸媛的人事安排,所應該有的基本體認才是。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