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4/12 18:31:40瀏覽5145|回應2|推薦12 | |
一封傳給各家媒體的黑函,間接促使了內閣人事在一夜之間明朗。 劉兆玄篤定接閣揆!一下子讓「誰是武林盟主」的武俠小說翻到最後一頁;內閣猜想,懸疑盡褪。馬英九顯然已經想清楚,與其低調遮掩,此刻還是要儘早避開可能的江湖恩怨,以免夜長夢多。 聯合報對此所做的新聞分析,客氣卻很到位!說是民進黨的分化伎倆,不免推測草率;民進黨自家大老們搶黨主席的「狠話」才正烽煙四起,瞄準劉兆玄出招對任何人都沒加分作用。如此來看,毫無疑問是國民黨內部或泛馬陣營自身,對「閣揆人選」的各自盤算,認為「不出招便沒指望」了!而即便是當事人並不知情,但若說是來自江丙坤周邊的支持勢力所為,這般推估也並非無的放矢! 若沒有蕭萬長的經貿資歷,也沒有劉兆玄與馬英九的交情,江丙坤穩坐馬英九系統內的「財經首腦」將是水到渠成的事。特別是這八年來,江丙坤身為國民黨智庫的掌門,無論多次陪同跑大陸受到大陣仗歡迎的連戰出訪,或者他自身受邀出席中、港、台的各類經貿論壇,乃至某些政商關係密切的商業活動也不回拒;以在野國民黨智庫的這個「戰略位置」來廣交朋友,讓江丙坤這些年從沒落寞過。 事實上,在當時蕭萬長因為被視為與阿扁「眉來眼去」而淡出政壇目光之際,兩岸三地政治嗅覺敏感的政商人士,無不將焦點放在江丙坤身上。從早先例行的「請安問好、建議國是」,到選情啟動後透過江丙坤對馬陣營「動員輸誠、捐款贊助」,馬英九當選後各方人馬向江丙坤川流不息的「恭賀當選、懇請提拔」;江丙坤確實匯集了從政以來空前的影響力道,有聲望、有資源,而且遍及兩岸三地。 但對於熟悉兩岸三地的人來說,這當中確實有令人爭議的部分。 眾所皆知江丙坤非常疼愛他的兒子,而江俊德這些年涉及兩岸三地各項事業投資,許多合作的對象與關鍵,確實都有濃厚的政商氣味。再加上江丙坤如今在野的身份,他本人也並不避諱為一些親人、朋友或後輩引薦機會。因此,只要是經常來往兩岸三地的人士,在得知許多大型合作計畫或投資案的同時,幾乎都有耳聞或親見江丙坤的身影。 當然,更多的是打著江丙坤名號,甚至江丙坤家人、親家、朋友、世交、後輩、學生等等名號的人。經常在兩岸三地的諸多飯局中,隨桌順口就會遇到一個自稱「江系核心人士」。可以想見這些人,如今巴望「江內閣」的期待有多深!當距離閣揆不過一步之遙的距離時,有人先以黑函鳴槍起義,也是不讓人驚訝的。 若說江丙坤對自己沒有期許,倒也不盡然。多年來江丙坤大多在經貿政策的「執行層次」有其建樹,是否有擬定大戰略的能力比較看不出來;另外一方面,面對利益團體的腥羶召喚,他不沾染卻也不迴避。他這般「比較貼近經貿現實」的溫和中庸,算是在經貿圈子的總體溝通與協調上,有「各方人面」及「能力資源」上的最大公約數。 其實這方面的能力,有其平衡作用。政治思路與操守一旦太過陷入「水清無魚」,而當要面對經貿措施這個本質上充滿「資源權力分配」的現實之際,「統籌與折衝」將是非常關鍵的能力!但相對來說,若是在此刻需要的是一種政治時效的「大破大立」,江丙坤自身的妥協性格,與跟隨他許久的利益族脈,難免會成為改革的包袱。這完全看最高的主政意志,怎麼看待!以馬英九的個性,不至於懷疑江丙坤本人的操守,但對於江丙坤身後可能連結著龐大的利益需求,應該還是多少有所耳聞才是。 總體而言,我認為對於劉兆玄的黑函事件,倘若是來自江系支持者的發動,說國民黨鬥爭老路子重現也太過了,頂多只是驗證了某種「抬轎者的焦慮」,寄出一封控訴緋聞的「焦慮美敦書」(ultimatum 最後通牒)。辛苦抬轎者,所為何來?不過就一口飯吃、給些機會、分些實質利益嘛!但由誰組閣,自然就會決定今後台灣內部建設、兩岸交流中,所有「無限商機」的走向與方便。對於已經做好深遠佈局的人而言,從「政治冷宮」意外冒出的副手蕭萬長已是阻礙,更何況今後掌握實質預算資源的閣揆大位,坐上的竟是過去因為不與財團妥協而被迫去職的劉兆玄? 然而,真正不容馬英九小覷的,並不是這封黑函抬轎者的「批劉」意圖;而是那些沈寂多年,當初在國民黨內部盤根錯節的黑金勢力,是否一如往昔,將「擋人財路」的官員排擠抹黑,甚至進一步如「伏地魔」般,以新的政治組合重生崛起。江丙坤並非過去黑金的新代言人,但過去那些特定利益團體想要重現江湖,固然不見得是以過去同樣的型態;但透過掌握某些利益分配的特定人選及位置(例如國營事業、官股投資事業),去競逐資源勢力的武林盟主,卻始終是台灣政壇不變的法則。 所有政治鬥爭與派系崢嶸,民眾難能看清的,是背後屬於龐大政府預算招來「利益競爭」的必然本質。這也是馬政府在確定劉兆玄接任閣揆,此時要面對黑函,今後更要面對施政衝擊的必然過程。如同此時向王永慶等商人巨賈請益國是,不表示往後無須制衡他們;經貿發展的全面性,最終要落實到民間基層才算數。馬政府要重振的台灣經濟之路,由此可見伏筆與考驗仍然不小。 無論如何,扁政府於推動「金改」開始與財團掛鉤而淪陷,肥了的並非市井小民。政治人物的道德操守至今已經暌違甚久,「有改革能力的清廉」才是此刻社會大眾心中真正的武林盟主寶座。也唯有靠「九萬兆」與民眾彼此共同信守這個信念,台灣多年來飄搖停頓的政局,才能真正打開一條新出路!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