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相對主義
2015/08/29 20:28:03瀏覽3515|回應0|推薦3

       其實一直以來都看得到這樣的說法:「哎呀沒有什麼對或不對的,一切都是個人的選擇啦」、「這一切都是社會大眾的觀感啦,反正在這裡就是這樣」或是「沒有人能夠說什麼應該不應該的,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邏輯」、「大家都有自己覺得對或不對的,我們應該要尊重別人的選擇」。

       照這個脈絡推論下來,我們應該會得到這樣的結果:我們沒有辦法下任何「S(行為者)應該或不應該做φ」的判斷。因為每個這樣的判斷都是因人而異的,所以沒有能夠適用在所有人身上、放諸四海皆準的道德判斷。比方說「波多野結衣不應該代言悠遊卡」這種命題。如果我們按照這種邏輯思考,那麼我們或許得說希特勒就跟甘地一樣有道德;或說毛澤東就跟馬丁路德金恩一樣彰顯著某些道德價值——只要他們都貫徹了他們自己的道德標準,不論這個道德標準內容是如何的。若是如此,這樣的相對主義似乎和道德本身的概念相悖。在理解為什麼會相悖之前,我們可以先看看道德本身具有哪些特點。

       道德的概念是為了要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紛爭。道德給予我們某種規範:它規範我們的行為舉止,我們應該或不應該做哪些事情。道德原則有幾個特點:1. 它具有行為指引的特性。它能夠指導、建議我們如何舉止,並影響我們的行動;2. 它能夠被普遍化。道德原則是能夠適用在所有處在相似狀況的人身上的;3.道德原則具有某種權威,讓它具有某種優先性,能夠在考量各種不同的原則時優先被我們考量;4. 為了要讓道德原則指導我們的行動,它也必須要有某種公開性;5. 道德原則也必須要具有可行性,它必須要能被實踐。

       在稍微知道道德的特點之後,我們也可以再回頭看看最開頭說的相對主義。為什麼它會與道德本身的概念相悖?因為在相對主義那裡,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道德標準,這套標準既不是公開的客觀規範,沒辦法約束所有人;它也不是某種社會原則,公開為眾人所知。如果我們真的要做出某種宣稱,認為「S應該或不應該做φ」,那我們或許就應該接受「確實存在某一套客觀的道德標準」這件事情。而不能一方面宣稱「S應該或不應該做φ」,另一方面卻又說「反正沒有客觀的道德標準」。畢竟,如果我們願意承認「每個人都一樣有道德」,那就取消了「誰不道德」或是「做什麼是不道德的」這樣的判斷。進一步,它近乎取消了道德本身。因為在道德之下,我們可以評比出「怎麼做是有道德的」、「怎麼做是不道德的」,我們可以引據某些道德原則作為這些判斷的基礎;但是我所談的相對主義辦不到這點。

       當一個人抱持著這樣相對主義的立場,卻又不願意承認每個人都一樣的道德、或是我們難以下道德判斷時,這樣的道德主義立場就是不一致的。而面對這樣不一致的立場,我們應該拒絕它。

 

參考資料:
Louis Pojman. Ethics: Discovering Right and Worng fifth edition. Belmont: Thomson Wadsworth, 2006.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nkmon155&aid=2898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