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9/18 10:32:35瀏覽1036|回應0|推薦3 | |
https://noustud.nou.edu.tw/shared_tmp/work/sds/528.swf 淺論古典小說的「教化」功能 陳碧月(學科委員)
實踐大學專任教授
小說在人們精神生活中的位置舉足輕重,其主要功能,是娛樂、教化大眾。小說廣泛地反映人生,而其價值觀與教化意義便蘊涵在故事裡。 就如凌濛初認為小說具有諷勸世人向善的功能,所以他所編寫的《二拍》,是以「諷勸世人,為人應為善、莫為惡」為撰寫宗旨。「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為戒」,經由情節的設計,牽動人們心底最深層的善念,在他的故事中,處處透露著希望能以故事教化人心的訊息,含有警世意味。
(一) 懲惡揚善 〈板橋三娘子〉裡講到了惡人自有惡人磨,而趙季動機不純,也未獲善有善報的獎賞;〈錯斬崔寧〉裡更是透過多方傳達天理昭彰的道理,比如:殺人的靜山大王坦承做過「天理上放不過去」的事,害死無辜的人之後,以做功德超度亡魂的方式悔過,但終究還是得到制裁;劉貴的老婆知道崔寧和小妾是被冤枉的,也恐懼當初堅決認定兩人通姦合謀,他們兩個在陰府也一定不會放過她,於是決定告官認錯。在明代人情小說中,體現著用「因果報應」說,構架整個小說;或是借「因果報應」說,作為懲惡揚善,勸誡世人的形式。 《喻世明言》裡的〈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講的是已婚婦女--三巧兒在丈夫蔣興哥外出經商,過了歸期後,被陳大郎誘惑而耽溺於情慾。付出真心的三巧兒將丈夫蔣興哥的祖傳寶物珍珠衫在要和陳大郎離別時,當作紀念物送了出去。蔣興哥意外發現妻子紅杏出牆後,雖氣憤卻也檢討自己留妻子獨守空閨的過錯,便與妻子好聚好散,妻子反而羞愧而自殺獲救。最後陳大郎也因欺人妻,得到報應生病死去。而其妻子卻在陳大郎死後賣身葬夫,卻巧合改嫁給了蔣興哥。小說告誡人們不要去做第三者破壞別人的家庭,宣揚「淫人之妻者,人亦淫其妻」的天道報應循環。 三巧兒改嫁吳知縣後,卻在一件商業糾紛中發現被告是蔣興哥,於是騙丈夫蔣興哥是她的兄長,請求主持正義。吳知縣在擺平官司後,得知蔣興哥與三巧兒其實原為恩愛夫妻,不忍拆散,主動成全三巧兒與前夫復合。三巧兒與蔣興哥破鏡重圓後,從正室降為妾侍,而成其所好的吳知縣「在北京納寵,連生三子,科第不絕,人都說陰德之報」這都可見作者從人性出發所作的合理而用心的安排。 《初刻》卷三十〈王大使威行部下 李參軍冤報生前〉,李參軍前世殺人劫財,害了一個少年,然而天理昭彰,前世種的因,今世報;今生的李參軍終死於已投胎轉世的少年手中,真可謂「善惡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又如卷二十四〈庵內看惡鬼善神 井中譚前因後果〉,元自實曾經借錢給同鄉好友繆千戶,誰知事後繆千戶千推萬拖,就是不肯還錢,甚至翻臉不認人。元自實原本氣憤之餘,想要殺了繆千戶,但由於善念猶存,終究忍下了殺氣。然而,善惡終究果報,元自實最後遇得仙人軒轅翁相助,渡過難關,而繆千戶也遭到報應,慘遭滅門,財物盡收。 (二)禍及親人 《聊齋誌異‧梅女》寫一個叫封雲亭的人,外出時住到一個房間,看到牆上有個女人吊死的樣子。一個大白天吊死鬼從牆上走下來,請求封雲亭把房樑燒掉,那樣她才可以在九泉下得到安寧。後來,封雲亭得知原來十年前這房子是梅家故宅,夜裏潛入小偷,被梅家的人抓住送到官府,官府審案的典史收了小偷三百銅錢,就謊說小偷是梅家女兒的情人。梅女受到極大污辱,便含恨吊死了,梅家夫婦也相繼死去。封雲亭可憐梅女便出錢燒了房樑,梅女現身感謝他。他想跟她諧魚水之歡。梅女拒絕說:如果這樣做,生前被誣陷的罪名就洗不掉了。梅女給封雲亭介紹個鬼妓。後來,地方上的典史來找封雲亭幫忙,說他老婆死了,很想念他,能不能透過鬼妓幫忙在陰間找她,看看是否安好?封雲亭把鬼妓找來,誰知竟是典史朝思暮想的的妻子!典史氣得拿巨碗砸過去,鬼妻子消失,卻來了陰間的老鴇。老鴇破口大駡典史:為了貪錢枉顧一條人命。原來是典史死去的爹娘哀求閻王,情願把媳婦送到陰司的青樓代替典史還債!梅女此時出來,用長簪刺典史,典史狼狽而逃,隔天一命嗚呼。梅女自殺後已經托生到一個孝廉家做女兒,但卻是個整天伸著舌頭的傻子。報仇雪恨後,梅女央求封雲亭娶傻女為妻,讓梅女的靈魂回歸,傻女就成了正常人。 這則小說裡的典史最後得到報應,也連帶殃及妻子;而梅女最後沉冤得血,報仇血恨;而助人的封雲廷也抱得美人歸,這些都是作者要表現強調的主題,而其教化意義也蘊含其中。 (三)不得善終 唐初的志怪集沿襲魏晉六朝志怪小說的舊路,借志怪來宣揚因果報應的傳統思想,如〈霍小玉傳〉裡的薄情郎李因為考量仕宦前途辜負了霍小玉,而娶了世族盧氏後,霍小玉的鬼魂展開報仇,閨房中經常發生怪事,不是好像見到妻子和男人,就是發現有男人贈送給妻子禮物,最後因為疑忌,夫妻離婚。之後,李益又有兩次婚姻,也終生都不得安寧。 《警世通言》裡的〈杜十娘怒沈百寶箱〉有兩個不得善終的人物──辜負了杜十娘一片真心的李甲「終日愧悔,鬱成狂疾,終身不痊」;而奪人妻子的鹽商孫富「自那日受驚得病,臥床月餘,終日見杜十娘在旁詬罵,奄奄而逝,人以為江中之報也」都有作者所寄託的警世的教化意味。 〈王魁傳〉這篇傳奇故事描寫士子王魁先是愛上了妓女桂英,在桂英的幫助下準備考試,後來卻變心拋棄了她的故事。 王魁的德行學問都是很有名的,只是因為考試失利,失望之餘,他跑到山東遊歷。有一天,遇上了貌美的妓女桂英。桂英久仰王魁的大名,為王魁獻酒,又誇讚他是個前途不可限量的人。王魁為她作了一首詩,桂英再三拜謝。飲過酒後,桂英指名要王魁和她過夜。半夜兩人聊起出身背景。桂英知道王魁自己一人,身上又沒有錢,便留他安心住下,只管勤奮讀書,至於生活費用,吃穿用度她會替他張羅。 一年後,皇帝下詔尋求賢能之人,王魁拜託桂英為他籌措進京的費用。桂英拿出了她一半的家產,作為他進京的費用。王魁很是感動答應若有出頭的一天,發誓絕對不會虧待她。 王魁出發前,桂英邀他到海神祠,到神的面前滴血發誓,表明自己的至誠之心。王魁對神發誓假如日後有二心,神就來處罰我。他們又對著望海神將頭髮綁在一起,又用彩色的線,束成雙髻,然後用小刀把手臂割破,流滿一杯血,跟祭神剩下的酒和在一起,然後喝下。 王魁進京考試,得到天下第一,心想:「我馬上就會被封居顯要的官位,現在卻要被一個娼妓摧毀我的名聲,而且家中還有嚴厲的父親,絕對是無法辦法接受這樣的狀況的。」於是王魁就斷絕和桂英聯絡,接受父親的安排要娶崔家的女兒。 桂英得知王魁得了狀元,便派人快馬加鞭送信去慶賀;後又聽說王魁被任命為徐州簽書判官,就做了件衣服,寫了封信,派僕人送到徐州。但負心的王魁根本不理會,還要鞭打僕人。後來,桂英帶著侍女到海神祠裏,對海神說:如果有靈驗,就應該為她處罰負心人。於是割喉自殺。 深夜,王魁正在閱卷,忽然有人從天而降。桂英披著頭髮,手握寶劍,指著他大罵,並要他死。王魁身邊的人只聽到他在說話,卻看不見桂英。王魁忽然精神失常,拿起剪刀就往自己身上刺。王魁被送回到家,又用刀刺自己。王魁母親請來道士作法,見到王魁和一個女子的頭髮綁在一起。道士告訴王魁的母親說:王魁已經沒救了。幾天後,王魁果然自殺了。 古典小說以多以教化功能,構架整個故事;或是借懲惡揚善,勸誡讀者,有著向善的功能;也經由情節的設計,牽動人們心底最深層的善念,在他的故事中,處處透露著希望能以故事教化人心的訊息,含有警世意味。 小說的終極關懷是傳播真理,可見其文以載道的道德功能。總之,透過以上這些小說主題的呈現,我們認知到小說具有其教化的重要功能,可以讓我們吸取經驗,內化自我。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