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競爭力的下一步】改變,為了幸福
2012/08/23 18:47:33瀏覽337|回應0|推薦4
文.蕭富元 2012-06-27(天下雜誌第500期) 

「世界十大偉大社會」台灣上榜,名列第十。《天下》「幸福指數調查」卻顯示,台灣民眾的生活滿意度,僅達及格標準!在資本主義的巨輪下,全球競爭愈來愈殘酷,台灣怎樣才能幸福?答案:從國家到個人,都需要勇敢改變。

最近,台灣媒體引述新加坡、韓國官員和學者的說法,將台灣近年發展形容為「失敗案例」。人才外流,所得停滯,政策搖擺,缺乏方向;一下雨就淹水,一淹水就開罵,一開罵就分藍綠,一分藍綠就什麼事也做不了。說得都對。可是,台灣真的這麼「失敗」嗎?

根據主計處公布,去年台灣人均GDP首破兩萬美元,家庭平均淨資產達九七九萬台幣,雙雙創歷史新高。 台灣個人富有的程度,在亞洲排名第四。經過購買力平價計算後(PPP),台灣人均GDP甚至比日本、韓國還要高。

六月中,兩位美國大學商學院教授莫杜庫塔斯(Panos Mourdoukoutas)和史特凡尼迪斯(Abraham Stefanidis),從經濟機會與生活品質兩面向,各五個指標評比,將台灣列為「世界十大偉大社會」第十名。第一名是德國,在亞洲,台灣只輸日本(第五)與韓國(第八)。

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教授劉孟奇觀察,台灣經濟成長、財富增加,但民眾的幸福感卻沒有跟著增加。他用「依斯特林悖論」(Easterlin Paradox)來解釋這個現象。

兩隻怪獸吃掉幸福感

劉孟奇認為,有兩隻「住在人心裡面的怪獸」吃掉了幸福感。一隻怪獸叫做「比較」,即使現在過得還不錯,但跟別人比、跟自己過去比,幸福感還是會被抵銷。

另一隻怪獸名叫「適應」,民眾很快適應新增加的所得,對此無感。更重要的原因是,幸福的度量衡已經改變了,而台灣社會卻仍擁抱舊標準。

從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WEF(世界經濟論壇)、歐盟到聯合國,前仆後繼投入研究,紛紛試圖提出一套超越GDP、新的世人追求目標的理論架構。 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心理學家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很早就主張用幸福來衡量國家表現。他認為,國家存在的意義,是為人民創造更多快樂。幸福感高的國家,才是有競爭力的國家。

幸福,就是國家競爭力

最新的國家競爭力理論,是把經濟數字、社會公義和永續環境納入計算。 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所長薩克斯(Jeffrey Sachs),今年四月為聯合國做了第一份《全球快樂國家報告》。

薩克斯在報告中歸納,國家的競爭力是經濟、社會、環境三面向表現的總合。這三個面向加起來,構成了國家的幸福。薩克斯直言,幸福就是國家的競爭力。 經濟思潮會出現這個重大轉折,除了是看到盲目追求GDP的荒謬,和資本主義崩壞,也有很大關係。

台灣怎麼樣才能幸福?答案:從國家到個人,都需要勇敢改變。

經營「腳底下的大事」

人民幸福和政府如何花錢息息相關。 劉孟奇分析,小而具體的幸福很重要,從民眾身邊看得到的小改善開始做起,用相同資源累積小而扎實的快樂,人民才會有感。「與其花大錢放煙火,不如做這種小小的投資,既能紓解工作壓力,又能增加鄰里互動的機會,這才是能實在感受的小確幸,」劉孟奇體會。

從個人層次,幸福的法門,是學習如何快樂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從腦神經科學解釋,人要快樂,必須有三個條件。

一,有實際引起快樂的事物,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讓人產生快樂。

二,人可以透過正向思考,避免杏仁核活化。

第三,快樂必須有意義,愉悅感覺才能持久。

在《天下》五○○期,核心的關懷是「幸福」。 《天下》參考OECD和WEF的論述,從國家、工作、社會、家庭、生活五個面向,探討台灣如何用幸福啟動下一輪發展。並把聚光燈照向在台灣各個角落,耕耘幸福種子的無名英雄。

.My Country:從成長到共好 打造包容永續的國度

.My Work:從效率到笑率 員工愈幸福,企業獲利愈高

.My Society:從擁有到奔享 人民的全盛時代

.My Family:從自我到凝聚 家,民眾最滿意的幸福指標

.My Life:從生存到生活 勇敢追夢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ing6644&aid=675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