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雜項不分類|民清書法家和他們的作品
2011/07/23 01:16:00瀏覽1122|回應2|推薦42

查士標,1615-1698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47400.htm

字二瞻,號梅壑散人,懶老。新安(今安徽歙縣、休甯)人,流寓江蘇揚州。明末生員,家富收藏,故精鑒別,擅畫山水,為海陽四家之一。清初著名畫家,書法家和詩人。與孫逸、汪無端、僧弘仁等書畫家一起被稱為“新安四家”。專事書畫,家藏甚富,鼎彜及宋、元真迹皆有,遂精鑒賞,他的山水畫,筆墨疏簡,風神嫩散,氣韻荒寒,晚年畫風突變,直窺元人之奧。有《雲山圖》、《空山結屋圖》、《秋林遠岫圖》、《雲山煙樹圖》等傳世。他的書法以行書、草書見長,書出米、董,上追顔真卿,頗得精要。時稱米、董再生,名重天下。行筆俊逸豪放、神韻深邃。著有《種書堂遺稿》等。

明末秀才,于明亡(一六四四)棄舉子業,專事書、畫。工詩文、書畫,書法師承董其昌,風格俊逸蕭散。擅山水,初師倪瓒,後參以米芾、米友仁、黃公望、吳鎮、沈周、董其昌等人畫法,所畫筆墨縱橫、粗犷豪逸,或筆法荒率、墨色濃淡幹濕互用、秀潤高華,或筆墨生峭勁利,畫風枯寂生僻。早年崇拜董其昌,因恰巧生年與董其昌同幹支,故又號曰後乙卯生,休甯西門人,流寓揚州。他比漸江年輕六歲,與漸江一樣也是明"諸生",後來也主動放棄了舉子業。不過他出身名門望族,家境殷實,家藏有鍾鼎彜器和宋元書畫真迹,因而少時即練就了仿元人畫作幾可亂真的功夫。明亡後他流寓揚州,生活得也較為安逸,因此與漸江的貧病孤僻不同,查士標的性格中更多了些潇灑飄逸甚至玩世不恭的因素。

入清後不應舉,工研書畫。精鑒賞,家藏多鼎彜及宋元人真迹。書法學董其昌,縱逸處近米芾。他的閑散情懷決定了他的繪畫氣質亦是風神懶散、氣韻高逸。他早年即服膺漸江,與漸江一樣從學倪雲林入手,後來他居揚州時仍然關注漸江的畫作並虛心向漸江學習.山水初學倪瓒,後參用吳鎮、董其昌法,筆墨疏簡,空曠荒寒。查士標常常在畫上自題"擬雲林筆意"、"仿倪雲林法"等,而他的"懶標"之號亦從倪雲林"懶瓒"之稱而來,可謂是風神遙接。由于查士標天性聰慧,並且在揚州多與王翚、恽南田、笪重光、孔尚任、石濤等當時畫壇和文壇名流結交,相互切磋,轉益多師,因此查士標繪畫的風格也是多樣的,面貌不一。他特別敬服董其昌。亦善詩文,著有《書神堂詩》遺世。其繪畫以山水見長,取材廣泛,並旁及枯木、竹石等,主要有兩種藝術風格。一種屬于筆墨縱橫、粗放豪逸一路,多以水墨雲山為題材,師法米氏父子的雲山煙樹,筆法荒率,渲染兼用枯淡墨色,融合了董其昌秀潤高華的墨法,粗豪中顯出爽朗之致。另一種筆墨尖峭,風格枯寂生澀,以仿倪瓒山水為主。還有一些作品,因仿不同古人而呈不同面貌。前人評其繪畫缺乏遒渾的氣魄,亦乏創新精神。

查士標是散漫而有名士氣質的詩人,他草草幾筆,畫了一河兩岸,士子攜琴歸來。近岸竹籬茅舍,遠岸山水雲樹,煙霭渺渺。《攜琴歸來圖》一如查士標往日畫風,筆墨散、構圖散,感情卻如行雲流水,在水墨中彌漫,在水墨中眷戀,又在水墨中消失。一唱三歎,最後“像水消失在水中”(博爾赫斯語),這是查士標的境界。畫的結構追仿雲林風格,但淋漓縱橫,筆墨風華仍出于米芾。倪雲林的畫枯淡靜柔,查士標用筆疏散淹潤。

查士標常常是白天睡覺,晚上作畫,他自號“懶標”、“散人”,“不求聞達,一室之外,山水而已。”(曾燦序查士標《種書堂遺稿》)他在明亡後避地新安山中,後半生浪迹四處。米芾常遊鎮江金山、焦山、北固雲水,查士標與王石谷、笪重光、恽南田在此地盤桓了三四年。查後來寓居揚州待鶴樓,《廣陵詩事》記載當時風光:“戶戶杯盤江千裏,家家畫軸查二瞻。”查士標73歲還在揚州與孔尚任、龔賢、石濤等參加過春江詩社。

晚年畫益超邁,直窺元人之奧。宋漫堂(荦)不輕許人,獨以得其獅子林畫冊為快。凡應酬臨池揮灑,必於深夜,不以為苦。八十馀尚童顔。卒年八十四,著有《種書堂遺稿》等。


勵杜納,1628-1703

以下摘自天津圖書館
http://dlibrary.tjl.tj.cn/jmqx/renwu/ldn.htm

字近公,一字澹園,清直隸靜海縣人。初冒杜姓,為生員,精楷書。清聖祖康熙二年(1663),廷選善書之士,應試得第一,遂被錄取,參加繕寫《世祖實錄》。書成敘勞,授福建福甯州同知,留南書房行走。又舉博學鴻詞,十九年特授編修,充日講起注居官。二十一年復勵姓。曆光祿少卿、通政司參議,太行寺卿,宗人府府丞等,三十九年遷左副都禦史。四十二年,卒于刑部侍郎任。史稱出入禁闥數十年,對朝政提出許多有益建議,主管刑獄期間,不徇私情,朝野推為正人,卒谥文恪,贈禮部尚書,並加贈太子大傅。所著有《杜喬堂集》三卷。


巢執中

清代,晋陵人,今江蘇常州。


鄭燮,1693-1765

以下摘自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3%91%E6%9D%BF%E6%A1%A5 

字克柔,號板橋、板橋道人,江蘇興化大垛人,祖籍蘇州,清朝官員、學者、書法家。

鄭燮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父親鄭立庵是縣私塾教師,教授幾百名學生。鄭燮自幼隨父親讀書,愛讀曆史書和詩文詞集,博學強記,所讀的書都能背誦。少年時在真州毛家灣讀書。康熙秀才、雍正壬子年(1732年)到南京鄉試中舉人。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赴北京禮部試,中進士。乾隆七年(1742年)出任山東範縣令。乾隆十一年(1746年)調任濰縣縣令。鄭燮為官,愛民如子,任濰縣縣令時,正逢荒年,不顧他人阻擾,開倉貸糧,令老百姓寫借條,救活一萬多人;還大興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饑民工作就食。當年入秋又歉收,鄭燮把老百姓的借條,一把火燒掉;濰縣老百姓感戴他的恩德,為他建立生祠。鄭燮對于民事處理公正,十二年沒有一件冤案。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遊山東,封鄭燮為書畫史,鄭燮自刻印章一枚:《乾隆東封書畫史》。

著作有《板橋詩鈔》、《板橋詞鈔》、《板橋家書》、《板橋題畫》、《板橋先生印冊》等自刻本行世。

鄭燮為官清廉,後來因老病罷官客居揚州,身無長物,只有廖廖幾卷圖書,便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被世人稱為“三絕”。其詩宗陶淵明、陸放翁,畫竹似蘇東坡。鄭燮以篆、隸、草、行、楷等各種書體的字形,並以蘭草畫法入書,形成有行無列、疏密錯落的書法風格,創造了「六分半書」的書體,後人亦稱之為“板橋”體。


陳鴻壽,1768-1822
以下摘自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9%B3%E9%B4%BB%E5%A3%BD

字子恭,號曼生、曼壽、種榆道人,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清代篆刻家。生於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嘉慶六年拔貢,歷官溧陽知縣、江南海防同知等職,在溧陽時結識制壺藝人楊彭年、楊鳳年兄妹。工於篆刻,和丁敬、陳豫鍾、趙之琛、錢松等合稱西泠八家,惜傳世不多。道光二年(1822年)去世。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
以下摘自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8E%E5%8F%B3%E4%BB%BB

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中華民國開國元勛之一。于右任早年系同盟會成員,民國成立之後長年在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尤擔任監察院院長長達34年。同時也是中國近代知名的書法家。

于右任雕像于右任是清朝光緒年間舉人,1904年因刊印《半哭半笑樓詩草》譏諷時政被三原縣令德銳和陝甘總督升允舉發,遭清廷通緝,亡命上海,遂進入震旦公學。震旦學院肄業。同年4月到達日本,加入光複會和同盟會。

[于右任的報刊活動主要在1907年到1912年民國成立前5年當中。其中與1909年開始連續所辦三分報紙:《民呼日報》、《民籲日報》、《民立報》被稱為‘豎三民’。

1907年創辦大型日報《神州日報》,雖未聲明是革命派言論機關,但實際上革命傾向非常明顯。創刊後僅80天,因鄰居失火,殃及報社,編輯、印刷、營業部均被燒毀,于右任無力回複,自行辭退。離開後經幾個月的籌備,1909年5月15日創辦《民呼日報》,由于負面報道很快遭到清廷控告,被逐出租界,被迫停刊。停刊兩月後,于右任在法租界創辦《民籲日報》。很快由于報道時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遭朝鮮人安重根刺殺事件傾向性明顯遭到日方抗議,租界當局于1909年11月查封了《民籲日報》。後在沈缦雲資助下與1910年10月創辦《民立報》,積極宣傳民主革命。

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于右任逃亡日本,《民立報》停刊。

1947年國民大會代表選舉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于右任投票中華民國成立後,任臨時政府交通部次長。1917年響應孫中山護法運動,成立陝西靖國軍,任駐陝總司令。1922年創辦上海大學。1924年出席國民黨一大。年底陪同孫中山北上赴京。1926年代表國民黨赴蘇聯促馮玉祥速回國參加北伐。國民政府北伐統一全國後,歷任審計院、監察院院長,是國民黨重要決策人物,前後共任監察院院長34年。1948年曾參選民國副總統。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居台灣。于右任寓台灣15年,台灣書法風氣首次出現碑學壓倒館閣帖的趨勢。1964年病逝於台北市,墓位於台灣陽明山國家公園。

于右任一生清廉,即使長期歷任政府高官,去世時沒有留下任何財物,隨身的小箱空空如也。他曾書囑蔣經國:“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年名”。他的長子在上海完婚時,他將所有朋友送的禮金全部送回家鄉陝西作為赈災款項。

身後于右任去世後,中華民國政府在玉山主峰樹立其雕像,計3公尺高,本意在補足4,000公尺高度(玉山當時測量數據為海拔3,997米),並有尊重于右任遙望大陸遺願之意。唯銅像1995年、1996年二次遭到破壞;其中參與第一次「砍頭」的「元兇」葉博文在法律追訴期過後,上媒體承認自己的行為深以為榮。台北市仁愛路與敦化南路交叉處的仁愛圓環設有于右任銅像,後來在陳水扁市長任內,藉元宵節燈會佈置之便破壞銅像基座,並以此為由遷移至國父紀念館。

著作和成就于右任精書法,尤擅草書,首創“標準草書”,被譽為“當代草聖”、“近代書聖”。于右任1932年在上海創辦標準草書社,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整理、研究與推廣草書,整理成系統的草書代表符號,集字編成《標準草書千字文》(1936年由上海文正楷印書局初版),影響深遠,至今仍在重印。著作《右任詩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標準草書》等。

于右任長髯飄飄,是其一大特征。于右任臨終詩“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天蒼蒼,海茫茫,山之上,有國殇。”廣為流傳。


啟功,1912-2005

以下摘自中國網
http://big5.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jxmz/2008-12/26/content_17013226.htm

啟功,字元白,也作元伯。中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國學大師、古典文獻學家、書畫家、文物鑒定家、詩人,(1912——2005年)滿族,北京人。

啟功是愛新覺羅氏,是清世宗的第五子和親王弘晝的第八代孫。幼年失怙且家境中落,自北京匯文中學中途輟學後,發憤自學。稍長,從賈羲民、吳鏡汀習書法丹青,從戴姜福修古典文學。生前崇拜明末清初著名的佛門巨匠、詩人、書法家破山禪師。

啟功刻苦鑽研,終至學業有成,1933年經傅增湘先生推介,受業于陳垣,獲聞學術流別與考證之學。後聘為輔仁中學國文教員;1935年任輔仁大學美術系助教;1938年後任輔仁大學國文係講師,兼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從事故宮文獻館審稿及文物鑒定工作;1949年任輔仁大學國文係副教授兼北京大學博物館係副教授;1952年後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教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九三學社顧問、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顧問,西泠印社社長。2005年6月30日2時25分病逝于北京。其主要著作《古代字體論稿》、《詩文聲律論稿》、《啟功叢稿》、《啟功韻語》、《啟功絮語》、《啟功贅語》、《漢語現象論叢》、《論書絕句》、《論書札記》、《説八股》、《啟功書畫留影冊》。

註: 像片攝自家中藏書及翻印字畫。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hnix&aid=5410808
 引用者清單(1)  
2014/10/01 09:36 【udn】 這有其他商品!獅子 收藏 上海 書畫比價

 回應文章

謎謎-鈴鐺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欣賞
2011/07/26 08:32

您再貼上的兩幅于老草書,我見過,一是杜詩,一是他自己的詩。

其筆鋒流轉、姿態曼妙,很喜歡!

于老是愛國詩人,我也欣賞他真情至性的詩。

鈴聲(老老)(phnix) 於 2011-07-28 00:01 回覆:

是啊! 真是個大人物呢,

那時, 知道玉山他的銅像被人破壞, 心裡蠻難過的...

謎謎小姐在書法上, 一定下了許多的功夫, 我自嘆不如......


謎謎-鈴鐺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各有韻味
2011/07/23 05:28
謝謝分享這些名家作品及生平資料。

這幾幅于老字,也曾見過,但他的草書美妙而有靈動、耐咀嚼風味的頗多。
這幾張並不草,也略少輕順精氣,不是我喜歡的味道。有時作品的表現與書
家當時書寫的心境或健康狀況有關;並非名家之字幅幅俱佳、字字皆美。當
然,每人品味不一,欣賞標準未必相同。
其他,我比較喜愛查士標的隨性、勵杜納的飄逸、巢執中的平穩及啓功的秀拔。
鈴聲(老老)(phnix) 於 2011-07-26 08:06 回覆:

謝謝謎謎小姐的分析, 我得益匪淺.

我個人覺得你的字和巢執中的很像呢!

我這幾日也在想, 鄭板橋字怪, 人個性一定也有點怪, 和人相處大概不能和洽, 官難怪只作到了七品縣太爺, EO的關係...(呵呵, 我亂說的)

今日看<建黨偉業>DVD, 內裡有段

宋教仁在上海車站被刺的片段, 觀劇方知當時于右任也在現場呢!!!!

你說得沒錯, 我沒貼上他的草書, 剛才趕緊照了兩張, 補貼上去..

對不起, 回覆的晚了, 還請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