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曾經聽父親說過:「搬家三次搬到窮」。
當時,不了解其中含意,直到開始搬家後,才體會個中意思。
成年後的第一次「大」搬家,是移居澳洲。
那次,該丟的丟,該送的送,想帶走的帶不了。
最後,只剩隨身行囊及重要文件。
一些有紀念性的東西,只有打包,塵封一隅,當了蛀蟲的補給品。
數年後,再拆箱尋寶時,能翻出的,是黏在一起的照片,和退色的文件。
這次搬的家,可算是「傾家蕩產」。
到了澳洲,好不容易的「安家立業」,正打算頤養天年時,又要搬家了。
從澳洲偏遠的北部方,搬到數千里之遙的東部。
在搬家公司估完價後,就盤算著:什麼該棄,那樣付運,什麼可賣!
這次,依然如故,還是隨身行囊,其它能塞的,都進了車箱。
到了目的地,重新安居,買東買西的,幾年存的錢,又只剩了百位數。
過了幾年,因為工作,要到千里之外的西部,於是,又剝了一層皮。
兩年後,一樣的戲碼再演一次,再回到了東部。
因為搬家,而許多的物品文件都遺失了,
現在,我也沒法證明我讀過幾年書,就只能說「私塾」畢業吧!
之後,我下定決心,不再搬家了!
於是,起的比雞早,做的比牛苦,跑的比馬快,吃的比豬差。
為的是買那方寸斗室,不必餐風露宿,過那寄人籬下的日子。
現在,不必再搬家了,兩岸加一地,各設一巢,如狡兔三窟。
提起行囊,回這家,回那家,
這就是「搬人」!
Boïeldieu ~ C大調豎琴協奏曲 ~ 第一樂章:壯麗的快板
要介紹法國作曲家布瓦爾迪厄並不容易!
在十八世紀末期,一個作曲家,要從一群出色的浪漫派天才中脫穎而出,
除非有驚人的才華,否則,是很困難的,
所幸,布瓦爾迪厄在18歲時,就已經在歌劇院與音樂廳上斬露頭角,
其中,又以他的豎琴、鋼琴二重奏揚名法國音樂界;
當巴黎音樂學院於1798年開幕時,布瓦爾迪厄即被委任為鋼琴教授。
他一生創作有舞台音樂作品有40餘部,最成功的作品為:
白衣婦人 ~ La dame blanche (1825)。
C大調豎琴協奏曲,是一套音調優美動人的作品,在豎琴表演曲目中的地位,
就算不是首要曲目,也佔了重要的一席。
豎琴在古典作曲家的心目中,很少被視為獨奏的樂器,
所以,以豎琴為主奏的曲目,也就少之又少,而演奏她的人更是少數,
這首是西班牙豎琴演奏家沙巴列塔 Nicanor Zabaleta
(1907~1993)的演奏,
他是20世紀最首要的豎琴師,他強而有力的十指,播弄出時而伶俐多變、
時而輕柔淡雅的音色,在浪漫的華麗旋律中,散發出朦朧美感;
沙巴列塔一生致力於演奏與復興許多早已被遺忘的豎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