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2號桌的這個男人,很有趣
2016/08/17 23:44:43瀏覽450|回應0|推薦3
12號桌的這個男人,很有趣

2016-07-21 I LIKE PEOPLE ILIKEMORE

“我去過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地方,經歷過過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如今,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待在杭州,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在一天的忙碌之後,坐在12號桌,喝著自己喜歡的酒,看著來往的年輕人,與新老朋友聊天......”




L-O-V-E

Nat King Cole - Nat King Cole






PETER,臺灣人。

他有多重身份:酒莊老闆、實業家、美食家......在I LIKE COFFEE,幾乎所有店員都認識他,因為這是個特別“難搞”的客人,而且,每次都坐12號桌。



1
在眷村長大,鄧麗君就住在街口

“臺灣劇作家賴聲川的「寶島一村」,對我來說,就是真實的生活經歷。”說起兒時眷村的記憶,PETER很有些懷念。用他的話說,當時雖然很窮很苦,但鄰里間親人般的相處,在如今看來尤為可貴。

全世界華人的偶像鄧麗君,當時就與PETER同住一個村子,鄧爸爸維持生計所開的燒餅攤,就在他家所在的巷子口。而同在一個村子裡玩鬧的,除了鄧麗君,還有一眾此後風靡臺灣的影視、戲劇、文化界名人。


PETER的爸爸早年在南京金陵兵工廠工作,抗戰勝利後因緣際會來到臺灣。雖有極好的麒派老生功底,但老爺子堅信只有實業才能興邦。於是創辦了自己的模具工廠。

大約從中學時期開始,不太精于學業的PETER被要求在自家工廠裡做學徒,滿手的粗糙,就是那時留下的印記。一直到服完兵役,他理所應當的回到工廠。但年輕人的不安分,讓PETER第一次有了想要改變,想要走出去的念頭。



2
我在澳洲開了兩家餐廳

70年代中期,臺灣開始“出國熱”。不同於大多數人選擇美國,PETER去了人更少、更安靜的澳大利亞。

初到澳洲,雖不願意,但殘酷的現實還是迫使PETER走進當地餐館,靠刷碗、炒菜維持生計,而他沒想到的是,真正屬於自己的第一項事業,也由此展開。

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之後,PETER發現自己愛上了這一行,隨即在澳洲開了兩家餐廳,一家中餐、一家西餐。但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叫好不叫座”。“可能是我提供的SILVER SERVICE讓質樸的澳洲人望而卻步吧”,“但我就是要提供最好的”。

嗯,也挺好。

即便是如今,身家可觀,事業有成,PETER還是喜歡在家親自下個廚。最拿手的是魯菜和粵菜,一個濃油重赤,一款清新恬淡。這可能正是這個閱盡世間無數的男人真性情的映照。



3
我有一個酒莊,而且決不戒酒

在澳洲學習廚藝、經營餐廳,很自然的,PETER愛上了酒。

早就戒了煙的他,一直捨不得戒酒。按PETER自己的話說“戒了酒,就真的連朋友都沒了,人生也會少好多樂趣”。也是緣分,他和朋友一起接手了澳洲優質葡萄產地巴蘿沙山谷的一個家庭酒莊,不算大,但只釀高品質紅酒。

和PETER約在I LIKE COFFEE的12號桌,他開了一支自家酒莊釀的老麥克(OLD MAC)。這款紅酒的奇妙在於,每一款酒標都是一件藝術品-一副炭筆畫。聽PETER講,酒莊一共產30幾款紅酒,酒標用的都是酒莊合作夥伴的祖父的炭筆畫,而每一款酒也自然的以畫命名。



並不只愛紅酒,威士卡也是PETER的心頭好,他甚至會在和朋友們聚會時,用保溫杯隨身帶自己的酒,隨時想喝,但又不想喝到不合心意的。

喝了酒之後會做什麼?

好問題。你絕對想不到,PETER有一個愛好,在微醺之際,寫詩。寫給自己,寫給愛慕之人,有些純粹只是情之所至,把美好的感覺用文字記錄下來。



4
實業興邦,我是國內行業標杆

因為母親身體的原因,PETER回到臺灣。

父親的模具工廠生意很好,但卻疏於管理,甚是可惜。於是,他決定留下來,接手家族生意。然後在1996、1997年左右,帶著家族的技術和產品,來到大陸掘金。

PETER公司的模具,用於醫用藥片的切割和成型。經過多年的打拼,他的公司已經成為國內同行標杆。父親當年立下的“實業興邦”,被他做到了。說起這一點,PETER一臉自豪。但這也只不過是自己眾多經歷與成就當中的一項而已,一臉雲淡風輕。

愛上杭州,便是在這個時候。


5
從未停下遊走的腳步,唯獨鍾愛杭州

臺北、黃金海岸、杭州。雖然一直在全世界遊走,但這三座城市,卻尤為不同。

臺北是故鄉,有父母親人、有兒時記憶;黃金海岸是青年成長,有一手創辦的事業,和兒女孫輩;杭州是割捨不下的情愫,有父親實業興邦的理想,更有百看不厭的城市街道。

PETER有個習慣,每到一個城市,無論出差還是旅遊,都會用當地老百姓的方式,卻看、去吃、去體驗。杭州,便是如此。當年將自己的模具工廠開在杭州,生意穩定了之後,便每天下午3點開車到葛嶺,或是沿西湖散步一周,或是沿葛嶺拾階而上。每天一個小時,雷打不動。



在杭州買了房,便真真兒的過起了杭州老百姓的日子,騎自行車走街串巷;擠公車到處晃晃。用他自己的話說:“別看我是個臺灣人,杭州的每一個街頭角落,我都瞭解的巨細無遺。”



6
只要在杭州,每天都在 I LIKE COFFEE


與I LIKE COFFEE的緣分,起於一段音樂和一杯咖啡。

原本這裡是一個廠房門市部,一日經過,發現它被改成了咖啡館,心裡起初是排斥的“這樣的地方,能做出好的咖啡?”直到某日閑來進店一探究竟,被店內的音樂驚豔到“竟然是NAT KING COLE的歌!”欣然坐下,要了一杯常喝的曼特寧,這下終於承認,在杭州,自己的家周圍,終於有了一家合心意的咖啡館。



從此之後,只要在杭州,PETER就一定會到I LIKE COFFEE坐一會。開一瓶酒,或者要一杯曼特寧,一定要特濃。

通常情況下,他會坐在靠近吧台的12號桌,哪怕只有自己一個人。原因嘛,這裡方便觀察。觀察店員服務生調酒、沖泡咖啡、準備餐點;觀察形形色色的客人來來去去。世界的形形與色色,興許就在這夜幕之下城市最熱鬧時尚的餐廳裡吧。

在這家店裡,他從不把自己當外人。

或許你曾在店裡見過這麼一幕:明明是客人,卻指著店員教他正確的上菜順序該是怎樣;較吧台在沖調咖啡之前必須先把咖啡杯加熱...這就是PETER,用他自己的話說“這麼好的一家餐廳,作為一個常客,有責任指出它的每一點不足”。



7
12號桌:如果看到我,歡迎來SAY HI

雖然大家都叫他PETER哥,但已過耳順之年的他卻很認真的說:人老了就是老了,但一定要乾淨,要學新東西,身體要好,不能囉嗦,要有錢。然後,舉杯與我一碰,清脆一聲,伴隨他瀟灑的一仰頭,杯中淺淺的OLD MAC被他一飲而盡。

愉快的聊天接近尾聲,兩支OLD MAC也見了底。問PETER,文章發佈後,如果有人在店裡認出你,與你打招呼、與你聊天,是否會讓你覺得唐突或反感?他聳聳肩“怎麼可能?”


文字&編輯|晶晶

攝影|娜美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eteryang63&aid=7089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