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月蝕
2007/03/05 01:03:14瀏覽248|回應2|推薦5
在中國,50歲左右的人,都曾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痛苦。

在那時,為了求生而造成許多人與人的對立,沒有互愛互信。

漸漸的,人與人之間,多了冷漠,處處猜疑,心懷仇恨!


30多年過去了,這情緒也淡化了,也很少人願意提起,儘量淡化處理。

如今,在許多的影片中,也對「文革」的片段,輕描淡寫的帶過。

以減低這運動對社會各階層的影響,畢竟,那是份痛苦的回憶。


原以為,我這一生,是不會看到這幅失去人性的景像。

沒想到,它卻發生在台灣,我稱它為「柔性文化大革命」。


政客,為了一己之私,為了去「中國化」,似乎得了恐「中」症。

先是搞「正名」,凡是與「中」有關的名稱,能改則改,能換則換。

現在,更是要拆東毀西的,美其名是「民主」。

簡直就是「文化大革命」的打砸搶的再現!

誰在乎花費的是民脂民膏?


政客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但是,它有中文姓名。

它們拜「中國」的神明,過「中國」的節慶,讀寫「中國」的文字。

無所不用其極的,造成社會的對立,挑撥族群的仇恨。

看著電視的報導,實在好累,好累!


喔!忘了今天是「中國」農曆的元宵節!

應個景,來猜猜燈謎吧!

合在一起真痛苦,分開來就好舒服:(猜一個中國字)!






謎底在下面






.....德布西的月光



這首小曲是德布西 DuBussy

從 1890 年開始寫作的鋼琴組曲「貝加摩組曲」中的一首。

「貝加摩組曲」是他早期作品,

由前奏曲、小步舞曲、月光和巴斯比舞曲等四首小曲組成,

直到 1905 年,歷時十五年,這組曲才正式出版,

可見這一組曲的寫作經過了相當長時間的推敲。

這一組曲不但旋律優美,而且運用了色彩極其豐富的和聲,

顯示出德布西已逐漸走向他自己所創立的"印象派"。

組曲的曲名來源於德布西留學義大利時,對義大利北部貝加摩地區的印象。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eteryang63&aid=790331

 回應文章

異鄉人2011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嘿!
2007/03/16 00:32

嘿嘿嘿!

我輪是比較給他大滴啦!


異鄉人2011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大人,人大
2007/03/10 17:56

我咕嚕了半晌 , 才搞清楚妳說了些什麼 !

看樣子 , 您該做些唇齒整形手術 , 醬子口楚才會給他清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