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與竹科一同走過四分之一世紀
2006/07/20 09:59:14瀏覽447|回應0|推薦4

接近八點的上班時刻,台北街頭的上班族們正將自己死命地塞進沙丁魚般捷運裡,雖然略嫌擁擠,但四通八達的捷運網絡,也總能在最後一刻準時抵達目的地;然而距離台北一百多公里外的新竹,在區域不算小的科學園區裡,映入眼簾的卻是漫長的車陣,讓人誤以為是春節假期提前來到,每年祇有在連續假期才看得到的塞車盛況,卻是新竹科學園區裡每天上、下班時的固定戲碼。

 

隨著竹科日益成熟的發展規模,超過十一萬的就業人口在此努力打拚,也成就了台灣最重要的科技地標,台灣最近幾年經濟仍向上提升的地區像南崁、竹北,聚集了全台最密集的起重機,積極建設,都是拜科學園區之賜。

 引起效尤園區成功經驗深植人心

新竹科學園區於一九八○年十二月十五日揭牌開幕,到今年已堂堂邁入第二十五年,發展至今,竹科成為全世界僅次於美國矽谷、第二大產值上兆元的「IC聚落」。

以前祇要提到新竹,絕大多數人想到的是貢丸、米粉、城隍廟,如今「科學園區」的成功印象深深烙在民眾腦海,也引起各地方政府的效尤,南科和中科成立,連對岸大陸也積極成立科學園區。

一九七五年,當時的國科會主委徐賢修從日本考察回國後,隨即向行政院長蔣經國提出考察報告,認為台灣要走出傳統勞力密集型工業,提升經濟結構最好做法,便是設立科學園區。

在聽取意見過後,蔣經國便指示徐賢修以及當時的經濟部長孫運璿、行政院秘書長蔣彥士立即籌畫。

祇是,台灣根本沒有設立科學工業園區的前例,對於落腳地的選擇亦眾說紛紜。蔣經國與軍方原屬意桃園,桃園除了有中山科學研究院以外,還有一塊數十甲的機場預定地可立即撥用,但徐賢修以為,僅僅數十甲的土地未來將不敷使用,加上離大台北地區太近,擔心快速增加的人力會帶給台北新壓力﹔反觀新竹,雖然得先面臨徵收土地的困難,但鄰近清華、交通兩所科技一流大學,又有工研院、精密儀器發展中心可以做為科技教研集中地,經過一番利弊得失的檢討,台灣第一座科學工業園區最終決定落腳在現今眾所皆知的新竹。

也因為當年籌畫小組是以國科會主委徐賢修為主要領導者,所以才會產生科學園區隸屬國科會而不是經濟部的特殊現象。

號召人才管理局採取「聘用」制度

新竹科學園區正式開幕前,為了往後園區廠商要有單獨對外聯繫窗口,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搶先於一九八○年九月一日成立,首任管理局長由國科會副主委何宜慈兼任。

由於管理局屬於公家機關,初期為了吸引具科技認知及行銷經驗、卻不具備公務人員任用資格者進入政府工作,管理局決定採取「聘用」制度向外招募人才。

目前任職於管理局企畫組的研究員王麗影,便是在一九八一年七月以聘用的身分進入管理局服務的,至今已在竹科二十四年。

王麗影回憶著,當時大學畢業後原本留在台北工作,後來透過報章雜誌報導,知道政府準備在新竹設立科學園區,加上本來自己老家就在新竹,就決定回來試試看。

考取之後,投資組投資科是她到管理局後第一個單位,最主要工作便是吸引投資以及廠商進駐。

王麗影表示,一九八○年代,台灣有許多海外無形寶貴資產,大量華人留學生在美國大企業服務,為了號召旅外科技人才能回國發展,比方台積電總裁張忠謀,就在通用儀器擔任總裁,那時還常跑去美國辦說明會,除了強調台灣的高素質人力外,政府對於資金的取得同樣會加以協助。

也在此時,由國科會主委轉任工研院董事長的徐賢修,為了出缺的工研院院長,特地前往美國拜訪張忠謀回國主持工研院,經過一個多月「三顧茅廬」的誠摯邀請,終於在印地安那機場咖啡室內敲定這項人事案。

晶圓雙雄占全球半導體產值一五%

原本張忠謀以為回台灣就是為了接任工研院院長,沒想到返台不過兩個星期,人稱「台灣科技教父」的政務委員李國鼎,便親自登門拜訪商討有關台灣發展半導體工業的前景。

由於當時有許多半導體專家自美返台,所以政府希望以公、民合資的方式,成立一個大型積體電路製造公司。一九八六年,張忠謀接下重任,於科學園區成立台灣積體電路公司(TSMC),發展半導體所需要的龐大資金,李國鼎策動行政院開發基金會投資美金一億元,並且約及荷蘭飛利浦公司及其他民間投資人共同參與投資計畫。

另一方面,早在一九七四年,工研院便已成立電子研究所,透過與美國RCA公司的合作引進積體電路技術,但由於電子研究所是純粹應用研究單位,而非專業生產單位,因此政府便聯合電子業與銀行業,於一九八○年創立聯華電子公司(UMC),並由原來是電子研究所副所長的曹興誠擔任總經理職務,聯電也成為進駐竹科的第一批廠商。

如今台積電與聯電革命式創造晶圓代工行業,寡占全球七成市場,並且扶養了百餘家IC設計公司,包括聯發科技等股王公司,也讓台灣成為全球第二大IC設計大國,這是台灣企業前所未有的成就,後進國家首次在技術上領先先進國家,跟隨園區發展的腳步茁壯,在半導體領域達到呼風喚雨的成就,去年全球半導體產業高達兩百四十億美金的產值中,台灣就占了一五%,晶圓雙雄的威力不容小覷,從中也可看出台灣發展科學園區的成功經驗。

新竹科學園區歷經二十五年,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史,也都與它共榮共升。

早期台灣積體電路以封裝、製造起家,台積電首創全球專業晶圓代工模式,進而帶動積體電路上游IC設計公司和中、下游日月光和矽品為首IC封裝業的蓬勃發展,至今台灣積體電路產業位居全球第四,其中晶圓代工和IC封裝更高居全球首位;電腦資訊工業也由初期的OEM代工,邁向如宏碁般具技術開發能力以及自有品牌的新紀元。

整體而言,園區產業範圍涵蓋積體電路、通訊、電腦暨周邊產業、光電、精密機械及生物科技等六大產業領域,積體電路產業在園區扮演重要角色,營業額占園區整體將近七成的比例,電腦暨周邊產業和光電產業比重則皆超過一成,其次是通訊、精密機械和生物科技。

設施完善「竹科國」名號不脛而走

「科學園區不僅僅祇是『科學』園區」,長期生活在園區的王麗影如此表示。當初政府經過長期、審慎的規畫評估才有現今科學園區多樣化面貌的呈現,園區內除了公司廠房以外,還保留了三○%以上的公園綠地,而為了解決園區人員的食衣住行,也籌設了住宅區、便利商店以及實驗學校等。

王麗影目前便是居住在園區住宅區內,她說,剛開始進入管理局上班時還是住在新竹老家,而後隨著園區就業人口的增加,通勤開始得花上更多時間,所以大家才會選擇搬進來。

王麗彩接著談起家裡今年剛考上台北醫學大學的女兒,「她是標準的實中寶寶。」女兒從幼稚園開始便在實驗學校裡就讀,而後進入國小、國中部,畢業後再憑著不錯的成績直升高中部,因為高中部一個年級祇有四班,教學品質值得信賴,加上班上同學大部分也就是園區內企業經理人或清、交大教授的子女,所以在新竹地區來說,國立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級中學的聲勢已經凌駕過去的新竹高中、新竹女中。

科學園區有著產、官、學多面向的相互連結,且相關配套設施完善,實驗學校、便利商店、銀行、郵局、運動休閒設施……等一應俱全,成功吸引國內外人才大量進駐,但也由於不少竹科人日常的食衣住行育樂,範圍侷限於園區,所以也常惹來外界「一個國家,兩個世界」的評語,「竹科國」名號不脛而走,因此儘管有外人稱羨的分紅配股、大型尾牙摸彩,但電子新貴龐大的工作壓力與封閉寂寞的生活交際,也是外界所難以想像的一面。

強力挑戰中國以優惠措施吸引台商

隨著園區的急速拓展,截至二○○四年底共有三百八十四家廠商進駐,占地六百三十二公頃的竹科已趨近飽和,為因應往後廠商需求以及國家發展,科學園區開始向外擴張,除了苗栗、竹南園區已在一九九九年開放廠商營運以外,管理局更積極開發包括銅鑼、龍潭、新竹生醫園區和苗栗等四個基地,配合各基地不同的需求,期盼能將效能更加向上提升。

然而不僅土地開始受到壓縮,竹科尚得面對來自對岸的強力挑戰,中國見識到科學園區的成功經驗,開始計畫性地設置眾多開發區,提供比竹科更具競爭力的土地、租稅、勞工等優惠措施,為的就是吸引台商前往投資設廠,加以日前台灣最低稅負制的三讀通過,使得高科技產業哀鴻遍野,已走過四分之一榮耀世紀的竹科,未來得好好思考如何走出另一條康莊大道。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eterwuhannspree&aid=360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