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個人職涯發展中的思考
2006/07/03 10:04:29瀏覽271|回應0|推薦3

個人職涯發展中的思考

「是個人興趣重要還是個人特質重要」

 

最近有幾位研究所學生來找我做論文問卷訪談或是專案研究,有的是唸人資本科有的是讀企業管理,在他們之間的共同點就是未來想做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有趣的是在我跟他們一起研討或訪談中,有些人的特質可以明顯感覺出來對人的興趣或是敏感度很低,所以當我好奇的反問他們為何想走人資的這個工作時,得到的答案都是:「我有興趣所以想走人資這條路」。無獨有偶的,認識了些年輕朋友,研究所唸的較冷門的社會科學系所,畢業後做會計,但是內心喜歡做R/D,不過他個人特質比較合適做業務,所以晃了好些年都沒決定到底自己要往哪條路去走,眼看著同學或同年齡的人都已經在某個領域上成為專業人士了,自己卻還想花時間去尋找自己的興趣。

記的小時候老師都會問我們說長大後想做什麼,有的小朋友會回答說要當總統,有的人要當科學家,有人想當空姐,有人則是想成為醫生或是警察……,興趣是每個人從小對某種職業或人物的崇拜或是認同所產生的一種心理感受,如果剛好跟著自己人格特質再搭配上後天培養的能力,那這真的是完美,只可惜很多人並不是那麼的順暢,常常是興趣為甲,但偏偏人格特質為乙,學的可能是丙,到最後做的是丁,人生的歷練跟成長就是在這不斷的嘗試中;也許在10年前的人們,因為社會變遷較慢,所以有比較多的時間可以去嘗試去思考,再加上當時的人也大都不會花很多時間在學歷或求學過程,所以也就大都在20出頭就出來工作,但是現在社會變遷快速,知識的替換率太快太高,又加上高學歷的時代來臨,所以現在年輕人畢業出社會已接近30歲,在這個講求年輕化專業化的時代,走錯一部路,可能影響所及的以非10年前的人們所會面臨的。

因為要累積個人經驗,才能產生競爭的價值,所以幾乎許多職場的專家或雜誌都告訴我們,現在人換工作時只能更換公司,但是不能輕言換工作專業領域,因為前者會讓你加薪升官提升價值,後者會讓你一切歸零,所以當你再投入專業領域時的選擇已經比選擇公司還要重要千百倍,所謂專業領域比較攏統來談概分成企業管理所提的生產、行銷、人資、資訊、研發、財管…等等,所以很多人在思考投入一個領域時,大都會以自己的興趣或所學的為主,但是從職能的理論或實際的工作經驗告訴我們,真的會讓一個人很快速的產生工作動力的是個人特質,舉個例子來說,某個人可能是歷史系畢業,興趣是當老師,但是因為他天生熱誠積極很喜歡高挑戰的生活,所以當他成為業務人員之後,在短短幾年的成績超越了讀本科畢業的同儕,在工作一些年之後他去唸了一個在行銷的職專班的碩士,已經成為某企業的業務高階主管;像這樣了例子中可能在我們週遭常常可以碰到或聽到,這也是職能冰山理論中所提到的,人的最底層影響力最大的也是沒辦法改變的就是動機與特質,再來才是習慣與喜好或興趣,冰山上面的是之際跟技術其實是可以被教育與訓練的。

所以,各位年輕人,當你還在思考自己想做什麼或是合適做什麼之前,建議您先忘掉興趣跟所學的,先去思考您是什麼樣的人,您具備什麼特質,再去思考自己的興趣跟所學的,這樣你在職場的競爭中,較能比別人事半功倍的機率較高,也比較不會過了30歲之後,還不斷歸零重新在不同領域的起跑點上重新起跑了。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eterwuhannspree&aid=336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