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0/09/17 13:19:56瀏覽1394|回應37|推薦211 | |
我很怕聽自己的電話錄音,感覺跟看自己的相片一樣,無法接受那是自己。不管別人眼裏的我是如何,電話聽到的我如何,我總是活了大半輩子了,工作了大半輩子,接觸過的人應該也上千了吧?我想我若相信自己對電話錄音及相片的感覺,我這一篇閒話就說不下去了。所以,諸位也就假設我在電話中應該是有最起碼的水準吧! E 世代的今天,辦事很少需要‘臨櫃’ – 這是我去年才在台北學到的新詞,意思是親臨銀行櫃檯辦理。在澳洲凡事靠電話或網路就可以處理完畢,真是秀才不出門能辦天下事,從家裡的水電付費到網上遠渡重洋購物付款。 洋人的電話文明總能讓你感覺如沐春風,唯一的麻煩是,很多洽公電話是要排隊等的。最怕打的電話是給稅務局,還有一些保險或航空公司,電話打去會等很久。我曾經一等超過一個小時。所以我的桌上電話一定要有 speaker (在中國叫做免提功能),不管是等待,或者是自動錄音提示你按一連串的號碼鍵,我都不用忍受把聽筒放在耳旁的折磨。 你打電話給洋人的辦公室,不管接電話的是何許人,是男是女,是老年或年輕,對方拿起電話總是按照你的喜好,親切的稱呼你的名字,或某某先生女士的敬稱,問候你今天好嗎。如果他們在忙,他們會告訴你,他、她正為某件愚蠢的事心煩,不過已經好了。我算是常常從中國打越洋電話到澳洲的人,有時候是對方付款電話,他們接電話都保持從容不迫,優雅的問我,上海天氣好嗎之類的寒暄開啟話題,再談正事。 在澳洲,推銷電話 marketing call是不受歡迎的,剛移民時沒有什麼人可以談話,所以對那些民調(survey)的電話還有興趣跟他談,後來才知道,絕大部分的民調是推銷之前對你的個人狀況做調查。問題包括性別,年紀,職位,收入,家裡有幾個人…..等等。這真是太過分了,當我開始知道保護自己的隱私後,再也不浪費時間跟這種推銷人耗了。 自從澳洲的電信開放競爭後,全國開始有推銷電話的流感,人人厭惡恐懼,聞鈴色變。連一向講究電話文明的洋人也在報紙投書抱怨控訴,說他們也顧不了禮貌,卡擦就把他掛了。這些電話百分之99 是印度人打的,百分之1是中國人用華語。我也接過唯一的一次美國人口音。印度人口音很刺耳難聽,更何況是推銷電話,沒有感情的,聽起來更是難以忍受。 這些印度人是受澳洲的電信公司所雇,從印度打過來的。我自己在沒有看到別人在報紙上的控訴之前,已經飽受其害,從客氣的說,“你要找的人不在。再見” 到後來,直接說,“我們沒有興趣,再見。” 最後,我連接電話的 “hello”都省了,等對方出聲,苗頭不對直接按掉。真是可怕,是不是!你沒法想到這些印度人的不厭其煩,越挫越勇的毅力。 剛剛提到,在澳洲打電話是秀才不出門能辦天下事。用市面上的電話卡,從桌上電話打國際電話非常便宜,澳幣2元可以跟台灣的朋友煲電話粥2個小時之久。只是收話品質不理想,運氣好的話還可以。在中國,我就捨不得打國際電話;我猜中國的電話費是世界最貴的,真是少說為妙。 在中國上班的時候,我才領教了中國的電話文化。其實不能說是文化,只能說是習慣,文明人不太能接受的習慣。 中國人接電話時說“喂”,跟台灣一樣是中外聞名的。這個喂的聲音語氣馬上就表現了第一步的個人修養。接下來,他們常常直接說“請說”。這一點我剛開始很不習慣,聽起來很不耐煩,一副‘幹嘛!有事快說,不要煩我。’的印象。 一般辦事人員接電話,對於我問她、他‘貴姓’很感冒,會說,‘你要做什麼?’好像我問了他、她的名字要去告狀一樣。當然,有文化的人他們的回答是這樣的,“我免貴,姓陳”之類的。這個‘免貴兩字’,台灣人是聽不懂的。 工廠裏的農民工之類的人打電話到單位洽事,劈頭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說他的事。中國人講電話不懂得寒暄問候的禮節。我來上海這一段時間沒有上班,都把中國人的電話習慣忘了。 我在辦公室聽過我們的出納及管人事的小姐接電話,態度很凶,很不以為然。後來有一兩次我替她們接了電話,聽到打電話的人的粗魯,才知道她們的凶也是有原因的。 在上海,我打過幾次電話給肯德基外送,接電話的人講話快速,然後問我點什麼,她很不耐煩。我說我手上又沒有菜單,哪裡知道有什麼選擇及價錢。前兩天我寫到我的訂機票有感中國人的電話無禮,現在我才想到,這是中國人原有的電話文明落差。 我的結論是台商來中國開公司,要有準備對員工的電話禮節提升訓練,不然就要訓練台灣公司的員工瞭解中國電話習慣,以免兩岸員工在電話綫上成了仇人。 對了,我在我工作的地方的自己認為的成就之一是以身作則,讓辦公室的員工耳濡目染,自動改善了她們的電話形象。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