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澎湖第一賓館參考資訊
2011/08/10 14:03:22瀏覽767|回應0|推薦5

一、澎湖第一賓館圖片(Google)

二、澎湖第一賓館網路蒐尋資訊(Google)

三、一賓館規畫簡介(澎湖縣政府)

壹、緣起:

第一賓館位於馬公市西北側觀音停海水浴場旁。台灣光復後以其佔據要地、居高臨海,因此正式成為蔣介石總統在澎湖的行館。民國四十七年八月間,舉世聞名之「八二三砲戰」蔣總統父子即以第一賓館為前進指揮中心,更在賓館西側建造堅固厚重的地下作戰指揮所。由此觀之,第一賓館不論就其建築本身或就歷史所呈現之價直而言,實意義非凡。

貳、設計理念:

一、規劃設計概念

第一賓館具多重時空背景,早年除為蔣公行館外,亦肩負戰時指揮所功能,行館中設立臨時指揮地下掩體,有別於一般古蹟,開放參觀後,澎防招待中心將成為展示館,在配合周邊環境及提供居民休憩之概念下,對本案庭園景觀將以柔合、陽光氣息並配合原有的歷史脈絡營造一處『戰地風情』為主題,將部份展示擴展至戶外,豐富庭園內涵。

二、全區配置計畫

1.
庭園植栽計畫

第一賓館庭園草木繁茂,原部分植栽因影響動線或毀壞必須移除外餘均保留,對樹形較差者予以修枝,並配合本地氣候、地域風貌建立具特色之庭園。

2.
外側圍牆

第一賓館昔日因軍事用途,圍牆建造厚重並與外界隔離,除入口大門將維持原貌外,其餘圍牆拆除以跳躍式低矮花台作邊界;以提高園區『可視性』及『可及性』,並使用咾咕石圍塑加強與居民的親近感。
◎可視性:利用跳躍低矮花台進行地域性植栽,形成視覺穿透增加可視性及使用意願。
◎可及性:跳躍式花台配置,可自由進入提高可及性。

3.動線、步道系統

3寬步道,平時不開放車行僅供人行,其餘舖設1.5寬步道連通各景點。

 4.觀星廣場

利用原緩坡大片植草形成緩坡廣場,配合戶外表演舞台塑造閤家同樂之場地,晚間搭配照明設計提供。

5.
雕塑展示廣場

配合未來開放,由當地藝文人士提供雕塑展示,搭配平緩草皮,亦提可供兒童嬉戲穿梭。

6.林園--森林意象區

維持原大片樹林意象,樹種具特色者予以保留,另增植樹木及林內彎延步道營造森林意象,並增加防風效果。

7.林園、花園景觀園區

 利用增減原有植樹作成各具特色之林園,加上現有學校圍牆形成良好避風區,因此,配合植樹整理保存,建立個性林區,圍塑步道與雕塑區之空間感。

8.總統的後花園

第一賓館屬縣有古蹟,此區為原總統臥室後院,配合原建物性質以現有植栽整理及花草軟化營造總統的後花園之優閒氣氛,並為連結建築與後側林園的中介空間。

9.盆栽苗圃園區

此區完全避風不受特有強風影響,以清除原傾倒 樹木為主,作為優雅逸致之盆栽苗圃區,為愛好幽靜人士提供一處交流場所。

10.戰地風情

佇足園區,時光讓人彷彿回溯至抗戰時代。

四、澎湖第一賓館開館迎賓

1.整修開館:

2002(民國91)年完成調查研究暨修護計畫。


2006(民國95)年展開整修工程。

2008(民國97)年7月30日,由縣長王乾發主持上樑儀式,並新立棟札。

棟札:日本傳統建築的重要習俗之一,即在一片木板上載明上梁的時間、供奉的神明以及營造單位等內容,然後將此設置於建築物的某一處,稱為棟札。

2009(民國98)年完成整修工程。

2011(民國100)5月18日晚間舉行開館啟用典禮。

2.參觀時間 :

本館每週五至週日09:00~12:00、14:00~17:00,

每週三至週四預約開館。每週一至週二固定休館。

3.導覽解說

接受團體預約導覽,並於參觀前7日提出申請,聯絡電話06-9261141#135。

4.參觀門票

價價:

全票:30元。半票:15元。團體票:20元(10人以上)。

免費:

縣內學校教學活動、120公分以下兒童、身心障礙者、65歲以上老人、持有志願服務榮譽卡之志工、本縣榮譽縣民。


 五、第一賓館歷史簡介(澎湖縣文化局)

1.歷史意涵:

A.第一賓館是先總統蔣公來到澎湖的行館所在。

B.金門八二三砲戰時,更在此成立戰時指揮所。


2.建館歷史:


(1)建館:


澎湖賓館原名澎湖貴賓館,是日本時代為招待日本皇族的行館。

棟札上記載為「軍人休憩所房舍」。

1940(昭和15年)澎湖廳長命本縣宏志土木承包組合許令咸責與建。

因恰逢中日戰爭,材料軍輸困難。


1942(昭和17)年10月26日始由廳長大田政作主持上棟祭。


1943(昭和18)年2月竣工落成。


(2)更名:

1949517,當時已下野的先總統蔣公首度飛抵澎湖並下榻於此。

往後長期成為「蔣公行館」,並更名為「第一賓館」。

(3)增建:

1956
年縣長李玉林將行館改為蔣公專屬行館,拆除日式空間設施,改修建為西式起居空間,並增建書房、餐廳和經國先生專屬房間,同時於第一賓館南側構建一座地下戰時指揮所。 

3.指揮所:

1958年金門八二三砲戰時,先總統蔣公前來第一賓館成立戰時指揮所,執行「閃電」、「鴻運」、「轟雷」等作戰計畫。俟金門砲戰結束後每至澎湖巡視,亦以第一賓館做為行館,並多次下榻於此。蔣經國總統來澎湖巡防時亦多次下塌於此。

4.古蹟:

1992年澎湖防衛部宋川強司令官決定開放供民眾參觀。19981210日,澎湖縣政府正式公告第一賓館為縣定古蹟。2000年軍方將第一賓館移交澎湖縣政府。

5.建築特色:


(1)建築形式:

屬和洋混合式樣。

(2)內部的空間隔局:

分為待客之「洋風空間」和「和風宅邸」兩部分。

A洋風空間:

有「表玄關﹙正門玄關、廣間﹚」、「應接室﹙洋式接待室﹚」和寢室。

B和風宅邸

有「內玄關﹙側門玄關﹚」和兩組「座敷﹙日式起居室﹚和次間﹙座敷續間﹚」所組成。

(3)玄關:

入口處的玄關屋頂為當時流行的「入母屋式﹙歇山式、唐博風式﹚」和洋式門拱構造。

(4)牆體:

房屋外牆主體採烏石造承重牆結構。

內部壁體隔間牆則採用當時最先進的洋式「木摺漆?壁﹙木條灰泥牆﹚」和日式傳統『竹木舞造壁﹙編竹夾泥牆﹚』的結構工法。

(5)窗戶:

座敷與次間的隔間拉門上方的木柵窗,採用檜木板鏤空雕刻富士山景色特殊工法。

(6)地面牆面:

入口玄關地面和牆面則使用澎湖特有的「洗砂頭」、「洗石子」和「磚石造漆?壁」工法材料。

(7)屋頂:

採用木桁架結構形式,並舖設水泥製理想瓦(上瓏瓦)。

(8)改建:

1956(民國45)年澎湖縣政府修建時,曾更改局部的內部隔間牆,並將廊道木地板改舖設地毯,寢室內榻榻米則拆除改舖設木地板。

( 創作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ccu927&aid=5523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