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早期農業工具 1
2014/12/24 12:21:12瀏覽1575|回應0|推薦4

 台灣早期農業工具 1 

 發表/陳水胎-2014.12.24

 

 

 

牛車
  
「牛車不僅為臺灣鄉村農業之主要運輸工具」 ,亦為農人代步之工具。
臺灣牛車的演變從最早期的「板輪牛車」到「鐵輪牛車」在演變為「塑膠輪牛車」、
電動馬達的蝸牛車」、「拼裝車」,儘管牛車運輸早已被貨

車所取代,然而牛車對臺灣農業社會的貢獻應該職得被記憶與肯定


↑戰後初期台灣缺乏機械動力,牛車是最熱門的交通工具

台糖公司都是用牛車來搬運甘蔗 (台糖公司是屬於政府機構 ) 【用的是白甘蔗 】
方還跟隨一人至三人警備人員,是來保護甘蔗不讓老百姓扒走。
早期台灣農民生活困苦;處處可見水牛搬運甘蔗情形 ,小時後遇見牛車載運甘蔗經過,大
家都很高興爭著要來扒甘蔗。想起以前小時候在扒甘蔗的時,回想起來實在是樂趣無比。

 

 
 

台灣有句俗諺說:「無轎坐牛車」,即深刻表達了「牛車」這項交通工具的常民氣質。台灣最早出現的牛車,是板輪牛車。板輪牛車,顧名思義是以木板為轉輪且無軸輻之分的兩輪牛車,輪高可及身。 
牛車也隨著道路的改善,由兩輪的板輪牛車改良為四輪有輻且外包鐵皮環的牛車。改良後的四輪牛車載重量較兩輪的板輪牛車來得大,但是比不上兩輪的板輪牛車便捷。二次大戰後,出現了橡皮輪的牛車,又漸漸取代鐵皮輪的牛車。 
由於牛車是庶民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尤其是農家,官方於是藉著抽取牛車稅以便於管理,這樣的措施自清領時期已開始施行。<淡新檔案>曾記載「凡有牛車一輛,每年一律貼費銀五角」,證明清代台灣的牛車必須納稅。日治時代的牛車管理辦法是發給牛車主人一張登陸號碼的車牌,以便於繳納牛車稅,類似今日牌照稅。戰後仍有此制,是向警察局申請,如果沒有車牌駕駛,會遭警方的取締。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本地及鄰近村里辦理農地土地重劃時,牛車的功用發揮到了淋漓盡致,甚至本地年輕人陳枝地、吳生萬等人還組成了牛車隊,受雇載運沙土協助農田整地,
後來由於機車及併裝三輪車的普及,牛車只在鄉下或山地還繼續使用﹔因此,牛車牌照稅制到1971年(民國六十年)便廢止。 


 牛犛是以前農業時代不可少的農具,它的作用是用來犛田。

 


農夫犛田  ↑它的作用是用來犛田,當然還要農夫來操作,牛來拖才可行。 
犛是翻土耕田的工具。由農夫扶著犛尾,牛拖著前行,犛投刀可把泥土表
層曰20公分深24公分寬的土塊成行翻起,達到深耕的目的。

 

>是割細土塊的工具  ↑ 
犛田完畢以後,必需讓太陽曬乾7天左右, (土壤曬得越乾,灌溉水源之後效果越好。
再灌溉水源。
 土壤會很大塊,所以就要利用割耙將泥土割細。
曬乾之後再灌慨水源,土壤既時溶化,再等到土壤適當的乾濕度之後,
再用割耙來將土壤割
碎。 
規格:長寬約6尺×2.5
 操作方法:前後兩排割刀,農夫踩立其上,牛拖著前行,
藉由裝設的刀具,可把犛所翻起的土塊切成小土塊。
這就是割耙的用途

 

手耙:『乾田與濕田都可使用』 ↑  
乾田用:割耙作業完畢之後,再次用
手耙進行作業,以達到土壤鬆散的效果。 
將手耙來插入土壤,由農夫扶著手耙,牛拖著前行,進行作業。(作用:讓土壤鬆散。
規格寬約4
 是切割兼載運泥土的工具。,利用柵欄式鐵耙,可再切細土塊且可
載運泥土,做初步耙平。

 

 

 
  
稻子插秧前,要先用手耙來蓋平,手耙要插入一根長方型木材,長度
16尺,
寬度
4
寸半,厚 度3寸半,的木材來進行作業,以達到水平的效果,再插種秧苗 


農夫插秧

  ↑ 

早期插秧都是人工作業,浪費很多的人力跟時間,實在非常的辛苦。

 

 

 

 
 

竹蔑編織而成的大行儲穀設備,內外壁敷以牛糞或穀殼泥漿,以阻隔水農民民的倉庫>古亭畚 ↑ 古亭畚-為昔日農家貯藏乾燥後的稻穀及雜糧用,狀似不倒翁,佔雖 小,
儲量卻大,由於古亭畚的地面均以牛車輪來做底,所以又名<車
 輪畚>,
早期農業社會媒妁之言的聞名,即看對方農具的多寡,尤其
 是古亭畚林
的數量來探知對方的家,所以它是農村社會財富的象 

 


風鼓的作用就是篩選好的穀子,利用風的原理,將壞的穀子跟好的穀子分開,
用來去除雜物
和秕榖的器具。清理稻穀時,先將「風榖」風口對著風向,為了避免榖灰飛揚沾人衣物、

膚,可先在風口搭兩根竹竿遮掩草披,然後以插箕盛榖倒入風榖仰斗裡,略開木板鈕,搖動
榖葉,風便呼呼吹出,隨著緩慢落下的稻穀,將榖中的土塵、雜物、秕榖、空榖吹出風鼓
口,結實的榖粒,則順著斜嘴落下籮中、袋中或埕上,或運入倉或運出銷售。
 

 

 
稻穀過濾雜物手動的>風鼓機 ↑ 風鼓-風鼓為曬乾之穀粒或去殼後的糙米利用,曲柄轉動扇葉發生> 


氣體導向,將由漏斗下來之穀粒藉風力選別不同比重者。使比重大者 
留置近處之精米槽,雜物等則隨風吹出。

 

 


稻穀機器桶  穀機器桶是早期沒有割稻機時的工具 ,當農夫用手將稻子 後,
在機器桶上甩動,讓穀子輕鬆落下,當然農夫可就不輕鬆

 

 

 

  簑衣 

  文章網址http://classic-blog.udn.com/p100200/19802718    

 

 

( 在地生活雲嘉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100200&aid=1980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