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0/24 12:56:40瀏覽352|回應0|推薦14 | |
★食物會根據「成分」
而擁有不同的「滋味」。 而且食物會隨著如何「料理」 而產生不同的「滋味」。 食物會因著「滋味」而吸引更多人潮, 食物的價格也會變得更昂貴, 就算那餐廳很遠, 人們還是會找到那裡去。 因著那「滋味」, 人們會得到喜悅和滿足。 萬一食物不美味, 人們就不會產生因著那食物而來的喜悅, 對那食物沒什麼感覺、不怎麼想吃。 ★食物要有『滋味』, 才會吸引人潮並使人得到喜悅; 同樣地,人生也要有『滋味』, 才會感到喜悅且有意義。 <人生的滋味>是什麼呢? 就是「思考」。 ★<食物>會隨著如何料理 而產生不同的「滋味」, <人>則會隨著如何思考 而產生不同的「滋味」。 ★人若不思考, 就無法感受到身為人的「各種滋味」。 人若不思考且靜靜不動, 就會如同不吃東西一般, 無法感受到「人生的滋味」。 ★對人而言, 「吃東西」是喜樂, 但如果食物不美味, 人就無法感受到「食物的喜樂」。 人也是一樣,若不思考, 腦就會僵化而無法感受到「人生的滋味」, 也會因不瞭解滋味而沒有喜悅。 ★若不思考, 腦就會僵化且變笨。 聰明才智會消失, 想法也會變得模糊。 後來終究會變成「失去滋味的僵化的腦」, 而度過「失去滋味的人生」。 ★人會按照如何思考 而左右感受到什麼「滋味」。 必須要往好的方面思考, 才會感受到「好的滋味」。 如果往不好的方面思考, 就只會感受到「不好的滋味」。 ★就算在同一個屋簷下一起生活, 但若不思想對方, 那麼就算彼此身體接觸、一起吃飯, 也還是不會瞭解對方的內心和想法。 因此,心情會不合而形同「陌生人」。 不論是父母、家人、愛人、夫妻或所愛的人, 必須要總是思考、必須要討論、 必須要對話、必須要說出來。 如果不做這些, 就不會有「一起生活的滋味」。 而且「所謀的」就不會成就。 ★<人生的滋味> 第一,是「思考的滋味」。 第二,是「行動的滋味」。 人必須要思考, 才能按照思考感受到「滋味」; 要不斷地動起來並付諸行動, 才能按照那行為感受到「生活的滋味」。 ★眼睛要看到才會有所感受, 耳朵要聽到才會有所感受, 話要說出來, 才能按照其內容來感受。 如此一般, 人的身體要行動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滋味」。 若以想法去做, 「想法」就會感受到滋味。 若以身體去做, 「身體神經」就會感受到滋味。 ★人雖然用「言語」說出有的沒有的話, 並說:「真的很愛你耶!」 但他是否真的有付出愛, 只要看「他的想法和行動」就會明白。 ★在家裡也是一樣, 要對父母和家人付出關心, 時常說話、討論並一起行動, 這樣才能在內心中和生活上 都感受到家庭的滋味。 藉此成為和平且和睦的家庭。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