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4/05 07:40:20瀏覽335|回應0|推薦2 | |
台灣的政客喜歡操作族群,而且喊來喊去也只是為了製造所謂芋仔蕃薯兩個大族群的對立以爭取選票,其他的小族群只能努力的在夾縫中爭取生存空間。英國的政客想要操弄族群議題的話, 理論上比較難,因為 「純種英國人」這個名詞就很難定義了。倒是蘇格蘭人要吵族群議題反而容易些。 先來談談不同族群的遷入史吧! 最接近歐洲西部的這一塊大島,自始以來就是歐洲不同種族間的掠奪地。從西元初開始被羅馬人大規模侵入後並稱為不列塔尼亞(Britannia),把原居住於此的蓋爾特族群往北與往西驅遂。而後來的維京族、盎格魯族、撒克遜族等…讓已複雜的族群更多元化。更別提後來統治英格蘭土地的諾曼人、為了逃離天主教迫害的歐洲新教徒、接收愛爾蘭後進入的愛爾蘭人和跟隨漢諾威王室而來的日耳曼人了。以上皆為構成主要英國白色人種的成員。 到後期的黑奴貿易所進入的非洲人,大英帝國統治下遷入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人等…則佔了第二和第三名。當然,二次大戰之後至今,因政治庇護、就讀和經濟等因素進入的他國人民也努力的在這塊土地上開花結果。 做為英國的首都,倫敦是大多數移民的第一選擇,不只因為工作機會多選擇多,也因為到處都可以找到同族人相互照應。世界上喊的出來的國家大致都有人在此摻一腳。這樣的多元種族不只形成了多元社會,亦形成了多元宗教社會。大倫敦市政府也預計在2020年左右,倫敦的外族人數將超越英國白種人。(這也不算太稀奇,因為英國第二大城伯明翰早早就被外族人征服了) 在倫敦生活,不可避免的,每天都會碰到不同族群的人,也造就了互相學習和了解不同族群特性與文化的機會。在這樣子的耳濡目染下,文化習性互相交融, 就變成外族人也不外族人,英國人也不英國人的現象。 一旦習慣了這樣的環境後,移居到其他城市,適應不良的機會頗大的。如我一個目前移居愛爾蘭都柏林的好友所描述的:在倫敦每天看慣了不同膚色的人種,到了都柏林看的幾乎清一色白種人時,還真是不習慣啊! 當然,民族性堅強的族群絕對不承認他們有受到任何影響。這些失根的蘭花們希翼能在外鄉維持著故鄉的傳統,也要求下一輩能夠尊守,因而造成了許多社會問題。弄的英國政府於3前年開始努力推動所謂的公民教育。 預計下幾篇來談談不同的族群。在此要強調的是:人人際遇不同,我只能就發生在我週遭的人事做為小小的觀察指標。 (圖為在Covent Garden, 馬來西亞大使館所舉辦的馬來西亞展)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