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沈富雄:做好5件事 退休不煩憂
2014/01/15 09:53:25瀏覽465|回應0|推薦2
自己搞定經濟行為 無需財務顧問幫忙

沈富雄:做好5件事 退休不煩憂

撰文者:林 竹2014-01-01
(.)

「成功的人,並不是一開始就想著退休,而是讓收入的曲線比支出大、積極儲蓄且努力投資,朝著終點線一直衝,等到他衝到了,回頭才驚覺,啊,原來我成功了!」

只要做好5件事,就不必擔心退休生活!」沈富雄說。擔任過醫生、立法委員,也當過電視台名嘴的他,雖已高齡75歲,卻依然神采飛揚,就因為做好5件事,在10幾年前,開始過著既不必擔心資產縮水,還能定時與老友相聚,每年出國遊山玩水的退休生活。

在2013年11月底的一場退休研討會中,沈富雄不但大方分享他這個退休秘訣,竟還對著席間有7成是金融與財務顧問人員說:「金融機構總是這樣告訴民眾,思考自己幾歲退休、退休前要準備多少錢、要做哪些安排,我說這種說法,都是錯誤的。談退休,根本不需要財務顧問的幫忙!」

沈富雄敢於這麼說,除了是他一貫的「大砲」作風,但其實也來自他靠自己規畫而成功退休、自在生活的信心。

「一個人一生有5大項的經濟行為,依序是本業、副業、儲蓄、房地產、股市,只要處理好這5件事,就能過著水準以上的生活,退休生活也不必煩憂。」他說,以下就是他「處理好」5件事的方法:

本業

選專業度高的工作 起薪就不會差

一般人通常都會進入職場,而不論是為了興趣、天分,還是奉父母之命就職,沈富雄認為,選對一個好的本業,也就是「收入」好的主要工作,極其重要。「本業的好壞,能決定一個人未來的一生!」沈富雄說。

沈富雄認為,有好的本業收入,退休的準備就成功一半。因為本業薪水的高低,除了影響一個人要花多久時間存到第一桶金和理想的退休金,更影響到退休前存錢過程中、退休後實際生活的品質。

像他自己,其實小時候家境清寒,訂不起報紙,但從小就求知欲旺盛的他,對外界的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只要母親從市場買魚回來時,他會把用來包魚的報紙攤開,把上面的新聞一字不漏的看完,他知道求知欲與好頭腦,是改變自己人生最大的利器,也能讓自己找到一個好薪水的工作。

於是他從小學到高中,一路都是第一名,拿獎學金支付學費。1958年從台南一中畢業後,被保送進入台灣大學醫學學系,之後更前往美國深造,1969年取得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中心藥理學博士,1986年回台任職於高雄長庚醫院,1987年創辦台安醫院血液透析中心,成為一位視病如親的腎臟科醫生。

從小就努力拼的沈富雄,終於能以醫生為本業時,一開始的起薪就比同年齡做不同本業的人高,使他也比別人更早就累積到足以退休無虞的資產。「雖然現在醫生一個月只有13萬元,和我們過去動輒20萬元起跳相比,少了近3成,但卻是一般工作22K起薪的5倍,要做退休規畫,本業薪水高的人,自然比較容易!」沈富雄很實際的分析。

但如何找一份高薪的本業?沈富雄的論點很特別,他認為,不能全以自己的興趣為求職導向,而是要找專業度高的行業,工作薪水才會高。

他接著舉例指出,像許多女孩子,因有「害怕、逃避數學」的潛意識,念書時多選擇大傳、社工等學系就讀,等到出社會求職時,才發現求職者眾、薪水無法提升;但若克服心理障礙,就讀數理相關科系,如精算等,因為念的人少,但市場需求相對高,起薪就不會太差,財務起步就比別人順利。

副業

靠才能、體魄、時間 增加收入與人脈

對於副業,沈富雄定義的目的,是讓人在短時間內可以多賺一點錢,或是累積人脈。只是如何找到副業?他略帶趣味的說:「副業和本業不同,不是人人都能擁有的。」

他認為,一個人能有機會做副業,要先具備3個條件,即才能、健康的體魄、充足的時間。因為有才能,副業常會自動找上門;有健康的體魄,能在本業之餘,充分應付多出來的工作負擔和壓力;有充足的時間,才能去經營副業。

而在沈富雄一生中,曾經營過2個副業,一是立法委員,另一個是名嘴。對於做立法委員,他的心得是:除非在任期中為非作歹,或是當掮客仲介,要不然當立法委員,肯定是虧本的一件事。因為每月光是紅白包的支出,遠超過立法委員領的薪水,「我認為是盈虧二抵,但我太太一定會說虧本,但要我講虧本,心裡不好受嘛!」沈富雄笑著說。

儘管沈富雄當立法委員沒賺到錢,但卻賺到了知名度和人脈,而這也就為他引來了第2份副業─名嘴。他說:「這份工作可說是沒有本錢的,但上電視台也不是每個人都行,像我現在也愈來愈少上,因為舞台愈來愈少了。」他說,副業不是每個人都行,也沒辦法套用在每個人身上,但如果有經營副業的能力,就要好好經營,因為人脈和收入都會增加。

儲蓄

薪資扣除生活開銷後全存 用蓄水池概念擴大儲蓄金

有本業又有副業,使得沈富雄的收入很高,光是醫生本業的一個月薪水,至少20萬元起跳。雖然賺得多,但他會在扣掉生活的所有開銷後,把剩下的3成∼4成全都儲蓄起來。

沈富雄說,如果能讓自己的儲蓄,就像一個蓄水池,一直不停地累積,當存滿一個蓄水池後,就開始再多存一個新的水池。而他會把這個多存的新水池,拿來做接下來的2件事,也就是房地產與股市。

房地產

以房產滾大資產 獲利勝過本業收入

「我每個月都和搬到台北住的14名台南一中老同學聚餐,有次我問他們,有多少人在房地產中賺到錢,結果14個人都舉手、統統賺,所以早期的台灣,買房子,真的能賺錢!」沈富雄說。

而事實上,提問的沈富雄,自己也算過,他在28年前從美國念完書返台工作時,就以每坪26萬元的價格,買下現在居住的70坪自宅,總價約1,820萬元,以2013年每坪成交價90萬元計算,現在總價約6,300萬元,獲利4,480萬元。

如果不是買房子,光是用薪水存,以他當醫生的20萬元月薪,要不吃不喝20年,才能累積到4,000多萬元。所以,買房地產,長期的確能讓資產翻好幾倍。

「以前別人說,不買房地產的人是大笨蛋,現在不當屋奴,將來就會變成錢奴。」沈富雄說。不過,他認為,這句話恐怕不太適用於現在,因為台灣目前的房價太高,早年透過房地產槓桿效果產生的高額獲利空間,已經消失了。「但如果只是為了自住,若評估自己有一定的還款能力,房地產還是可以買的。」他說。

股市

長期持有、不炒短線 投資ETF分散風險

一提到股市,沈富雄馬上說,7成∼8成散戶是賠錢的。「我又問這一群同學,有誰在股市中賺錢,結果沒一個人有賺錢的。」他說,扣除7成∼8成的散戶賠錢,剩下的人,有1成不賺不賠,只有5%的人真的賺錢。所以他認為,投資股市,若自以為聰明,一直頻繁進出,保證不會賺錢。

但他也指出,要在股市裡賺錢,還是有機會,那就是「放長線經營」。沈富雄指出,自己買股票,已有數十年的時間,投資股市不是「看心情操作」,不能高興就買,不高興就不買,必須建立紀律。對於長期投資,他有2個原則:

1.相信股市,長期投資,至少持有10年以上,愈長愈好。

2.不能重壓單一個股,「因為再怎麼聰明,都不知道接下來價格漲還是跌」,因此他選擇風險較分散的ETF(Exchange Traded Funds,指數股票型基金)。

在操作上, 沈富雄會在正負5%∼7%的空間來回操作。當景氣好時,若獲利7%就賣掉,出現跌7%時,就再進場;景氣不好時,就改設為漲5%時賣、跌5%時買。設定好原則,就紀律執行,不要一時興起,衝動的殺進殺出,「就照紀律買,不買,錢也不會咬你!」沈富雄說。

他表示,這5件事,只要讓前3件事極大化,後2件事聰明化,就算沒有理專或是財務顧問的協助,人生一樣能過得很順利。「成功的人並不是一開始就想著退休,而是讓收入的曲線比支出大、積極儲蓄且努力投資,朝著終點線一直衝,等到他衝到了,回頭才驚覺,啊,原來我成功了!」沈富雄說,雖然聽起來有些誇張,但其實這是最實在且達陣率高的心態。

【延伸閱讀】多元經營+實務規畫,想退休不難

頂著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身分,坐在講台下,當場被沈富雄「吐槽」的台灣理財規畫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長屈立楷說:「如果每個人都像沈大老一樣的話,即便沒有財務顧問,的確也能達成各種財務目標。」

但畢竟,沈大老的角色只是特例。屈立楷表示,社會上,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管理收支、配置資產、規畫財務目標,而財務顧問的責任就是協助他們,透過一連串的需求討論與溝通,以妥適的財務計畫去確實執行。所以,財務顧問仍有存在的必要性。

至於沈富雄所說「做好5件事,不用擔心退休生活」的論點,屈立楷認為有一定的可參考性。只是,現在年輕人多半只看到已退休者的成功,忽略了這些人付出努力的過程。雖然,現在的經濟與薪資條件不比過去,但只要年輕人肯打拼,學習沈富雄多元經營自己人生的精神,再加上實務規畫,樂活退休並沒想像中的困難。

小檔案_沈富雄

出生:1939年
學歷: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醫
學中心藥理學博士
經歷: 高雄長庚醫院、台安醫院的腎臟科醫生、第2屆∼第5屆立法委員、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名嘴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ooxxx52&aid=1057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