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22 17:47:35瀏覽1654|回應0|推薦25 | |
引用文章實修者的日常功課 981218(五)共修整理 一、鬆身 帶領:永和師兄 指導:四寶師父 無極式 5分鐘 太極式站樁15分 師父開示: 站樁站對位,每一個關節都會連線, 你甚至可以聽見骨頭霹哩拍拉自動調整的聲音。 站樁可以偵測自己身體的病痛情況,中醫有一個理論: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站樁時,兩腳的受力是平均的,如果你覺得有一隻腳比較輕, 另一隻腳比較重,就表示你站姿已經偏掉了, 要慢慢自己微調回來。 站樁完,看臉色就可以知道站的姿勢正不正確,如果臉色是通紅的,就代表氣是往上衝的。站樁的氣應該是往下降的,所以臉色應是清澈的。 「煖」是身體熱起來,氣開始運轉; 「頂」就是氣進入「中脈」到達頂位,; 「忍」就是維持此種現象,然後遍佈全身,是一種次第, 又有大小乘之分,「小乘」是「身」的覺受; 「大乘」是「心」的覺受,到身完全放鬆的時候, 每呼吸一次,就可增一分內力,多一分光明, 進而開智慧,到了「世第一法」的時候,就可以運轉的很順暢。(註一) 小乘的「煖、頂、忍位」都還是在「我」的現象,到「世第一」才從「我」到「人」的部分擴散出去,這樣才能覺察到「氣」是怎麼運轉的。 如果你說:我「靜」下來才能覺察氣的走向, 那「動」中的時候你能不能覺察呢?若不能,那就不對; 我們講「無漏」就是自己沒有煩惱的時候能覺察到, 那自己在起心動念、六根在運作的時候,能不能覺察到? 如果不能覺察,那就表示說,我們的「無漏」還是處在一種「有為」,若在動中仍能覺察到,那就是處在「無為」,那才是圓滿的地方,就是到達「我」→「人」→「眾生」了。這還是有次第,只是從來沒有人把這次第講出來,縱使有,我相信也是私底下講,這種東西應該都是把他當作自己的「心法」,沒有廣傳。 二、師父開示 主題:之前有人問說「四法印」,在書裡找不到,但我今天在「佛學辭典」(五州出版社 余金城主編 )裡找到了。 「四法印」:小乘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三法印,加大乘的「諸法實相印」(「諸法實相」即「緣起性空」),合稱為「四法印」。 「緣起性空」如何操作我已經跟各位講過了,網路上也貼出來了。 緣起性空 http://blog.udn.com/omhon/2470801 禮敬諸佛 http://blog.udn.com/omhon/2441068 「三法印」是法、依然是一種「有」的現象,是小乘用來檢驗修行如法及成就的標準。所以「諸法是空」,得離相「三法印」,所以要轉換為空,那「諸法是空」是怎麼回事?怎麼運用呢?要如何轉換呢?就是「緣起性空」。 就是我們講的要「離相」、要能夠「不隨境轉」而能轉境。 所以我們講「緣起性空」,當你起心動念「緣起」時,接著觀照諸相是幻,如念佛時,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之後,接下來的「性空」,就是「不思不想」,進入一種「離相進而微細至空的現象」,任由法性相契,所以叫「諸法是空」,那個「諸法是空」的「法」是有為無為通通都是法,不起心動念、不做分別的時候,就是「緣起性空」,接著才是第五法印---如來。 「如來」也是一個法印,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另外,談到 「四邪命」: 四種的邪命食。比丘不乞食,亦不弘法,但作不如法之事,以維持其生命,叫做邪命。一、種植田園和合湯藥,名下食。二、仰觀星宿,推測盈虛,名仰口食。三、諂媚豪貴,遊說四方,名方口食。四、以咒術呼召鬼神,以及卜卦、算命、看相為業者,名維口食。 這四種邪命,就是針對出家師父來講。另外,也提到 「五種邪命」: 一、詐現異相,博取信仰,如辟穀、得道、神通等事。二、自說功德學問。三、占相吉相。四、高聲現威,大言壯語。五、說所得供養之多,以動人心。此五種行為的目的都是為了取利活命,故名為五邪命。 「五分法身香」: 一、戒香,為自心中無過失、無罪惡、無嫉賢妒能的心理、無慳貪瞋忿的念頭、無劫掠殺害的意圖。(所以我們說要各位起慈悲心,不嫉妒、不分別人家的好壞,就是這個意思,不是守五戒十戒這麼簡單喔,這裡面就涵蓋一切戒了,這戒香,就是我們講對師、友、同道的「恭敬心」的部份。) 二、定香,謂看到一切善惡境相之時,自心不會散亂。(一個合掌,看到「阿彌陀佛」就稱念「南無阿彌佗佛」;看到「觀世音菩薩」,就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如果不知道祂是誰?就合掌稱念「南無」就好,要不然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合掌稱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那他自然就解掉了。就是你不跟他相應,就不會產生現象。) 三、慧香,謂自心無障無礙,常以智慧觀照得自己的真如自性,不造作一切罪惡之事;雖是修行種種善事,但心中不執著所作的善行(我跟各位講過「捨離空 空」這個地方,就是不執著自己所做的善行,這個地方就是「三輪體空」的部份,不做施受想。);尊敬上輩,體念下人,憐憫孤苦,救濟貧窮。 四、解脫香,謂自心在外境上無所攀緣,不想善,不想惡, 安然自在,沒有罣礙。 五、解脫知見香,謂自心既於善惡都無所攀緣,但也不可以沉落斷空頑守枯寂,應當廣泛參學多多聞法,認識自己的本心,通達諸佛的道法 (那諸佛的道法是什麼法呢?你們知道嗎?一切清淨。) ,從初發心一直到圓滿菩提時,真如自性毫不變易。香的意義,是以智慧火燒那抽象無價真香,這是真實的莊嚴佛身(就是我們講的「恭敬心」,恭敬到最終就是「莊嚴佛身」),這是真實供養如來。 這五分香,皆從自性上說,皆從功德上修,也就是從自證自性法身來成如如佛。 那為什麼要找這個跟各位講呢?因為今天我們在網路上貼了一篇文章, 實修者的日常功課http://blog.udn.com/omhon/3600455 大修行者的功課~~~ 問訊---恭敬心、莊嚴。 問訊要以恭敬心,最終就是莊嚴。 禮佛---懺悔心、平等。 禮佛要以懺悔心,最終就是平等。 所以今天有人問說:之前因為不懂得什麼叫「慈悲」,很多眾生求度、求超的時候,還是以法來把他滅渡,滅渡就是把他毀壞了、不見了,那這個地方的差別性就是說,你是真的滅渡?還是假的?如果你以道法的「五雷轟頂」,那就等同高壓高溫把他解離了,不見了;如果你的功力不夠,那就從這個「因」結下了未來的「果」,那未來的果報就是「冤冤相報」的主要原因,所以要以「懺悔心」來行自己所造的業,那懺悔能徹底的懺悔,就是行平等慈悲,平等性。 經行---運轉法性,強化色身,以保根本。 今天在網路上有人問什麼是「經行」在佛堂來講,就是繞佛,那繞佛要以什麼心來繞佛?恭敬心跟懺悔心。那對我們而言呢?什麼是繞佛?百步收功叫做經行。 百步收功http://blog.udn.com/omhon/3255993 就是剛剛所做的種種現象,產生的法性,讓他回歸身體裡面的本位,比如說剛剛做了通「肝經」的動作,就讓「肝經」的氣脈通通回到「肝經」;「心經」的動作就回歸到「心經」這叫做回歸本位。五臟六腑各有所歸,他就會回繞回去,這就是在經行的時候,讓我們法性運轉的部份強化我們的色身,以保根本。那「根本」是什麼東西?如果我們是「佛子」,那這個色身就是「佛身」,不能毀壞,就是這麼簡單!所以經行有這個辦法!那經行的時候,有一種方法,就是一面念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步一句、一步一聲,這也是經行,那是另外一種經行。 共修同修:請問師父,您說不可毀壞,那成佛很久很久以前的那個佛,祂們所謂的「滅渡」,那祂們的法身呢? 就等於是跟現在的佛相契嗎?是這樣嗎? 四寶師父:那是要你修到清淨無礙才能相契。 共修同修:師父您剛剛說,我們要存的法身慧命 四寶師父:法身慧命是看不到的,我們這個色身是「應化的」,那什麼是「出佛身血」? 共修同修:就是把肉體的應化身毀掉。 四寶師父:對。這個肉體的毀壞就叫做「出佛身血」,自殺也算,自殺的罪很重。 所以不能毀壞自己的色身。 共修同修:師父那很久很久以前滅渡的佛,那些佛的名稱很可能都被遺忘,那佛的法性長存,那祂存在虛空中,每一個無不是祂們的法身存在處嘛,那這個時候,有一些古佛給後來的佛授記的,這些後來的佛跟古佛的法身也都沒有差別嗎? 四寶師父:以法身來講是無差別,但是因為我們來的時候,會到這個娑婆世界是以「應化身」的現象示現,所以是有差別。那你「應化身」一定要先修到…… 共修同修:師父,是不是應化他的願力而有差別? 四寶師父:應化身是隨眾生願力而示現,如果都沒有人求你就不見了嘛!若沒有人求你,但是你曾經看過一本經書裡面提到了某一尊佛,那就又相應了,這就是因緣。 共修同修:那祂會不會趁這這個佛的法身再下來? 四寶師父:法身不會下來,是應化身下來,然後這個應化身在修行功德上呈現出來的現象叫做「報身相」,那這個「報身相」離相、解離之後就是「法身相」,如果你當下能夠相契,叫做「現觀莊嚴」,就是「三身無二」,三身也是一身;一身也是三身。 共修同修:所以師父,比如說你念南無什麼什麼佛,你的法身就等同跟那尊佛的法身相契? 四寶師父:對,但剛剛講的,就是要清淨才算是相契;不清淨是不可能相契,不清淨你所有的起心動念,都是一種「感召」。 共修同修:那感召的話是不是就會感召到不是這個法身? 四寶師父:對。如果是法身叫相契;如果是感召就是鬼妖精怪,他會示現假象讓我們信以為真。 禪坐---清淨心、清淨。 各有次第,離相為之, 離無可離,空無所空。 翱翔法界,遍遊虛空, 來去娑婆,恒順心願。(就是學習普賢十大願裡面的恆順眾生) 共修同修:請問師父,「阿彌陀佛」建立了這個世界,那祂就是在接引現在根器的眾生,就是說,在這個時代又不是只有「阿彌陀佛」的法在度化眾生,那現在問題就是說,為什麼佛法跟佛法之間會造成這麼嚴重的衝突?譬如說,我說我的法好,他又說他的法好,求生「阿彌陀佛」淨土的人就毀謗求生「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淨土? 四寶師父:這不是法法相背或相衝,都不是,法是相融的,是「人」的問題、是「學者」的問題,「學者」執著在一個現象,剛剛佛典裡面也說到說「五教十宗」,「十宗」是以「理」為取向的一個點;「五教」是以「法」來做區別,但是「五教十宗」是華嚴宗的判教,所分別出來的,那為什麼他要分別呢?因為為了因應不同眾生,這種情況,就像之前我們在討論寫書法的時候,用「永字八法」定下筆法,以後若你不是依「永字八法」就不算是學書法的正徒,就變成是這樣子,「五教十宗」若你不依他們走就不是,那請問在還沒有「永字八法」之前的書法是怎麼寫的?所以人拿起毛筆就寫阿,剛剛我剛好在看「曾國藩」的一本名言錄,他裡面寫到,在寫字的時候,一筆一劃之間要「換」,轉換筆法,不是換不同的筆來書寫,而是說在轉折處一勾勒之間,要有技巧,那有些因為沾墨沾得很均勻,我們看不出他修改或相疊過,但如果你以氣的角度來觀察,你就會知道他這個勾勒是不是一氣呵成!所以剛剛講的問題是人的分別心,不是法的分別。 共修同修:可是師父,那既然佛知道眾生有種種不同的根器,他為什麼還要這樣? 四寶師父:開始的時候雖然有這麼多種佛法,導致於後來的分門別類,然後把祂分次第出來,並不是當初世尊的本意,世尊的本意是,依眾生根器而教,後來學子再把所教的、所學的法,再集結過來成佛的三藏十二部,是這麼回事情!如果你們互相不講,那麼你們各人都受持一個法,那就沒問題了,是不是這樣?是因為後來世尊講了那麼多的法。 那我們是不是應該參考一下,然後把講義集結成冊。 註一: 「四善根」:(1)指小乘之暖、頂、忍、世第一法。聲聞乘行人修五停心觀及四念處觀已,次須修四諦觀。當無漏智火將生,心中光明啟發,名為暖位;進而智慧增長,達於頂點,名為頂位;再進而明四諦之理,其心堅住,決定不移,名為忍位;更進而到達有漏智的最終點,在世間有情之中,最為殊勝,名為世第一法。 (2)指大乘之暖、頂、忍、世第一法。以佛覺為己心,如火欲燃,名為暖;以自心成佛,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名為頂;印持無所取之境,順忍所無取之心識,名為忍(暖位以佛覺為己心,頂位以自心為佛境,忍位則覺於中道);由此更進,則迷覺兩忘,中邊不立,雖未至初地見道之出世間,然已到世間的最後邊際,縱屬有漏,但在世間已是第一,名世第一。 在此大乘暖、頂、忍、世第一四位之中, 前二位修四尋思觀,觀所取空,後二位修四如實智,觀能所二曲皆空。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